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策略研究

王庆舞

中共七台河市委党校  黑龙江七台河  154600

摘要:回顾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科技发展对于社会进步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人类社会的信息传递方式和对能源的开采利用方式,显著影响了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运行模式。在即将到来的数字经济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改变社会生活和工业生产方式。我国“双碳”目标的实施,从外部约束上要求社会对能源利用方式做出改变,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消费者应主动引领社会走向数字碳中和,协同推进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共赢。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数字经济

1数字经济时代的“双碳”目标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1.1传统产业迫切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来说,传统产业转型方向和目标导向是:第一,让信息传递更快速有效;第二,充分利用绿色能源实现碳中和。基于上述原则,相关产业需要利用新技术,实现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

以汽车产业为例,国家将发展电动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重要的产业政策]。从能源利用角度来看,传统汽车产业和基于汽车的交通运输业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石油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进口大宗商品之一。保护以石油供给为主要目标的能源安全,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考虑。我国重点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电能替代石油,改变能源安全受威胁的被动局面。

1.2“双碳”目标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国家“双碳”目标这一强外部约束条件下,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催生出一系列相关新兴产业。新能源是直接受益的产业。除了最近二十年我国大力发展的风电、光伏产业以外,新兴的氢能产业也将直接受益。除此以外,储能相关的新材料、化工等行业也会出现明显的发展机遇。

碳捕捉技术的产业化也将催生一些重要产业。例如,碳捕捉技术可以获得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利用化工中的加氢转化等技术,可以产生人工合成的甲酸、甲醛、汽油等化工原料和产品,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碳排放权交易也将促进绿色金融产业的大发展。特别是,在北京、天津、上海等七地碳排放权市场的基础上,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为基于碳排放的绿色金融和衍生品交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标的。

1.3促进相关基础研究和技术的发展

基础研究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基础研究的水平会影响国家发展的高度和持久性。技术则是利用基础研究的成果,解决社会的现实需求。技术和产业的结合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之一。,市场是创新成长的环境。虽然国内外目前已经出现了不少颠覆性的减碳技术,但是,国际能源署的研究发现,要实现碳中和,目前还有一半以上的技术尚未被开发出来。科技赋能“双碳”目标任重道远。例如,大气层温室气体吸附储藏技术、碳中和建筑技术、塑料零排放循环利用技术等。

2数字经济与双碳目标间关系的内在机理

2.1当前的数字经济是实现碳达峰

随着电力、交通、工业制造、农业等重点碳排放行业,通过产业数字化,积极加强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必然能相较于过去的传统工业模式更能抑制二氧化碳的产生。而碳达峰是一个伴随着国家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实现的自然过程,即经济发展与碳达峰是呈正比的,故数字经济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主要助推器。但是,碳达峰与碳中和不是完全割裂的两个阶段,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前提和基础,碳中和是碳达峰的紧约束。这意味着若是碳达峰是以高碳锁定状态完成的,那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将任重道远。具体来说,当前的数字经济并不等于零碳经济,而是存在高碳锁定的现实。

2.2双碳目标是中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约束性指标

中国数字经济只是手段,以低碳为把手形成绿色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才是目的。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应表现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这一方面需要将绿色新兴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和国内市场大循环;另一方面需要将科技创新应用于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形成更加紧密稳定的全球经济循环体系。而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数字化和数字技术作为当前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的标志,他们不仅塑造着国内市场大循环的中心节点,根据各类行为体的个性化需求形成和拓展新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还推动着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衔接,增强中国产业结构与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的“黏合度”。

3多主体协同推动中国数字经济低碳健康发展

3.1国家应制定强制性低碳监管制度和安全港机制

在国家双碳目标倡议下,碳足迹信息披露是联接数字企业和社会的重要纽带,直接影响着数字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其经营效益和企业形象的判断。第一,国家应制定强制的碳足迹信息披露制度。中国可以参考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该组织的G4指南提出低碳战略、低碳排放和低碳管理、外部审计,是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中国可以结合自身国情,将其进一步纳入国内数字企业碳信息披露的框架中,即要求数字企业将低碳战略列入其总章程内,将数字碳中和贯彻落实到管理的方方面面,并配合外部审计部门保证其碳足迹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第二,国家应设置安全港制度,对数字企业的碳足迹信息披露行为予以保护。即保障碳足迹信息披露的数字企业只要以诚实信用为原则,允许其在披露碳足迹信息时有一定的容错空间,只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得以完善,就不追究其相关责任。安全港机制不仅有助于保护数字企业的正当权益,也更有助于鼓励数字企业披露碳足迹信息的积极性。简而言之,只有在政府的引领下逐渐形成“1+N”的政策法规体系,才能保障数字碳中和倡议的实质性推进。

3.2企业应加强对数字基础设施碳信息捕捉与披露的积极性与科学性

中国数字经济的主体是人而不是数字,国内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主动加强对数字基础设施的碳信息捕捉与披露。首先,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应当设置专口的低碳管理部门及人员,并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岗位职责,构建独立完善的治理结构与制衡机制,提高企业相关决策的科学性。通过赋予相关管理人员或组织一定的碳减排行动和信息披露决策权,并保证对其的激励和监管,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碳绩效,从而増强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的动力。其次,完善企业的碳管理流程,保证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顺畅运行,同时注重对披露的影响做好反馈管理,以便企业能够及时捕捉市场动态,并配合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碳信息披露制度。

3.3消费者应主动引领社会走向数字碳中和

消费者应首先了解如何参与到数字碳中和之中。碳普惠机制是一个主要的途径,碳普惠机制是将普通人纳入低碳体系,通过制定统一消费者绿色行为碳减排量化新标准,保证不同参与主体践行相同绿色行为,得到相同减排量和奖励的措施,真正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绿色生活方式激励。在此基础上,中国广大消费者可以尽量购买具有绿色标识的产品,不仅使自己的绿色偏好倒逼企业按更高的标准约束其供给侧生产行为,也使自身的行为得到减排奖励。同时,消费者除了以自然人身份参与到数字碳中和外,通过其职业身份在单位中进行数字碳中和,更有利于全民的减排。简而言之,通过量化个人的绿色价值,以及自下而上的全民广泛参与才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持久动力。

4结束语

总之,无论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和进程,还是数字经济时代“双碳”目标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社会效率,新能源技术支撑可持续发展将是未来产业融合和数字化改造等重要方向和要求。

参考文献

[1]袁家海教授团队田梦媛,王杨.“30·60”双碳目标下“十四五”煤电发展目标与政策建议[J].世界环境,2021(4):29-32.

[2]余建斌.让清洁低碳能源“风光无限”[N].人民日报,2021-09-13:(19).

[3]雷达.中美贸易战的长期性和严峻程度[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