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稳”背景下金融业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6
/ 3

“双稳”背景下金融业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赵中华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3

摘要:近些年来,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理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想要实现实体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需要稳定的金融环境作为支持。中国当前的金融发展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高杠杆、高债务、低储蓄率、金融市场失衡等。只有加强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的稳定发展,才能够真正实现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简单分析了金融业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环境背景,提出了具体的路径策略,希望能够充分发挥金融业的作用,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助力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奠定充足的经济基础。

关键词:金融业;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应当注意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升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国际的发展环境都较为严峻,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双稳背景下”,如何将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各行各业,如何真正实现发展的稳中有进,都应当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的问题。在时代背景的压力下,金融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只有实现金融业的稳定、长远发展,才能够真正发挥其助力实体经济的作用,才能够实现经济转型、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发展目标。

一、金融业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环境背景

中长期来看,“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在后疫情时代下,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外部环境不确定程度较高,世界经济在整体上呈现出低增速、高杠杆的形态。在这一环境下,疫情带来的各类衍生风险逐渐交织叠加,潜在的金融风险时刻都威胁着我国的金融市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在疫情发展过程中,数字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引领产业进步和升级的作用得到了一定凸显,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实现了逐步优化。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然表现出长期向好的态势,国内市场的潜力、投资增长的后劲都在不断释放。未来,经济政策仍然会积极落实,但会更侧重可持续性,主动加强科技创新,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化解地方存在的隐性债务。总体来说,全球政治经济的变化和疫情的共同影响,再加之我国百年目标的完成,相互交织作用,最终形成了金融业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

二、“双稳”背景下金融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障碍

依托金融业助力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这在当前形势下具有重要作用。在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影响下,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干扰和影响,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出金融业的支持作用和调节功能,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不过,从目前实际来说,金融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保障助力,还面临着一些方面的阻碍,这需要形成充分认识。

一是金融开放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金融开放程度和金融服务功能的发挥存在直接关联,出于金融安全的考量,我国金融政策一直都处于较为严格的状态,在很多方面做出了限制,这同样也给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造成了限制。所以,要进一步发挥出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功能,就需要增加金融业的开放程度。

二是货币政策有待优化。从目前的货币政策来看,灵活性有待提高,还需要提升政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出金融业的功能作用。

三是消费动能不足。从当前实际情况来说,近两年多时间以来,由于受到全球性疫情的困扰,人们所面临的不确定风险增加,这让很多人的消费意愿下滑,储蓄意愿增加,人们更愿意存钱,不愿意消费,消费动能不足,这就给实体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导致市场规模缩窄。

四是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不高,对金融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形成阻碍。从实际来说,当前资本市场的结构不完善,资本配置功能不健全,财富效应弱,导致对金融业的功能发挥形成阻碍和影响。

五是金融服务方式创新程度较低,服务功能较弱。实体经济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金融服务方式如果缺乏创新,那么就无法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六是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从实际来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差异,以一线城市为核心,呈现出分化现象。而金融业的发展,也和城市经济水平相契合,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这样一来,就导致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三、“双稳”背景下金融业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策略

对于实体经济发展而言,充分发挥出金融业的作用,这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业界人士而言,就需要把握到金融业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扩大金融开放,服务双循环格局下的实体经济发展

第一,优化对外开放的架构和具体规则,促进金融高水平、高质量地对外开放。区域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推动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动力引擎,这就要求对我国重点区域加大发展力度,积极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联动发展,为新发展格局而服务。第二,增加跨境人民币的覆盖范围,以便于为实体经济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人民币国际化的使命在于充分尊重市场需要,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不仅要畅通企业与境内外金融机构的沟通渠道,也要推进人民币业务的跨境创新。换言之,在新时代下,人民币国际化应当坚持市场需求和企业自主共同推进。第三,平衡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的关系,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我国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为此,应当不断优化金融监管体系,减少跨境资本流动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风险,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切实提升资本市场的活力和韧性。

(二)精准导向,货币政策保障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做好金融改革工作,提高货币政策的灵活度。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和数量繁多,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当把控好其力度和节奏,充分发挥不同工具的优势来保证短期、中期或长期货币供给的合理性。对于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要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以便于促进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早日实现经济复苏。其次,设定合适的宏观政策目标,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的调控办法。对于政策目标来说,未来国家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应当更加关注物价的稳定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风险意识,在风险中寻求发展的机遇,协调好经济恢复和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还要提升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性。想要促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就应当注意推动货币、财政、产业等方面的协调与配合,借助政策合力推动实体经济平稳发展。应当继续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避免需求波动产生的经济风险,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构建优质的宏观环境。

(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消费动能释放

一方面,从覆盖范围、产品种类等多个角度入手,破解供给端问题,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可以以商业银行为依托,建立特色的专营机构,发挥民间资本的优势,推动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促进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在此基础上,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主动作为,发挥技术成熟和覆盖面广的优势,打造特色网点机构,推动消费增长。另一方面,从消费新需求的新特点入手,将金融服务准确地融入到具体消费中,提升服务的针对性。随着假日消费、夜间消费等消费现象的不断涌现,我国消费呈现出新的特点。金融服务应当关注这些新的增长点,加强倾斜力度,促进金融服务与新兴的商业模式结合起来,加强对中低消费群体的支持力度,深入挖掘国内市场的消费潜能。另外,借助新兴技术为金融服务提供更多的便利,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提高消费的可获得性。要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更大的支持力度,发挥好互联网技术、移动支付技术等技术手段的优势,提供“一站式”的线上服务。

(四)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改革,推动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发展

第一,借助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提升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债券市场,无论是市场体系还是产品体系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和完善。在这一基础上,应当不断完善客户服务模式,提升企业的直接融资比重。同时,还应当积极促进长期投资者进入市场,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第二,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功能。在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之下,应当加大力度进行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同时兼顾传统行业和新兴产业,调动起创业板、新三板对创新的支持和引领作用。第三,增加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推动跨境业务的开展,为国家的对外开放战略提供助力。通过市场和政府力量的共同努力,能够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这不仅能够让投资人享受到更多的经济收益,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投资者的筛选,加强对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重视程度。在此基础之上,还应当完善市场结构,与国际市场接轨,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中国市场中,从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五)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借助数字金融促使金融业回归初心

首先,金融科技的发展建设应当具备政策上的支持。从目前来看,我国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和具体应用都取得了良好成绩,如何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应当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课题。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加强把握,不断寻求科技手段的创新和进步。其次,我国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当是为经济结构转型而服务的。当前,金融科技促进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作用逐渐显现,有关产品、模式都在不断出现。金融业助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作为基础动力。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更加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拓宽金融科技的适用范围。最后,相应的数据治理、成熟技术、完善监管也应当发挥辅助作用。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秉持着鼓励创新和加强监管的发展理念,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加强立法工作的完善。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推动我国金融科技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解决好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六)推动绿色金融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

第一,发挥好党和国家的政策引导作用,在基础上,实现地方的积极主动和变革创新。一方面,中央政府应当做好顶层设计工作,提高对绿色金融的扶持和支撑积极建立健全有关财税政策体系。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遵循中央政府政策的基础上,应当从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发挥好主观能动性,成为中央政策的践行者和拥护者。第二,协调好金融创新活动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不断探索新型的绿色金融产品,解决金融投资中出现的工具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同时,金融监管部门也应当做好监督工作,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加一把控,做好宏观评估与微观协调工作。第三,将制度建设和市场机制灵活地结合到一起。不仅要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减少社会公众获取有关信息的成本投入,也要加强投资理念的深化和落实,充分发挥市场的筛选作用。

(七)加强区域金融发展的创新,推动高水平自贸区建设

一方面,注意优化区域金融发展的环境,营造自贸区金融生态圈。想要实现自贸区的发展,就应当从创新能力、开放水平、监管水平、信息服务水平等多个角度入手,解决各个自贸区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同质性问题,发挥不同自贸区的特色和优势。另一方面,与国际先进规则相衔接,打造金融制度创新高地。党和政府为自贸区的发展赋予了更多的政策倾斜和更大的自主权,这就要求自贸区应当把握好政策上的优势,抓住发展机遇积极进行创新。不仅要建设国际金融平台,鼓励企业之间的跨国合作,也要建立与自身情况相适应的监管制度,建设真实、可靠、值得信赖的金融监管平台,将自身打造成引领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

结束语:

总而言之,借助金融业助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仍然面临着平衡国内外市场、协调供需两端的严峻任务,金融体系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冲击。这就需要我国加强政策制定,注意推动改革,保证金融市场的安全和韧性,发挥其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爱俭,王博,李赫燃,等.金融多维发力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华北金融,2021(02):1-17.

[2]王志强,王一凡.绿色金融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路径与对策建议[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0,19(03):389-396.

[3]周雷,周铃,毛丹玲.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J].浙江金融,2019(08):21-27.

[4]陈健,龚晓莺.新时代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8(03):178-184.

姓名:赵中华(1986.05),男,汉,河南周口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和金融研究。

本文受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基本科研费项目资助(项目号:22E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