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红色文化旅游新样态与乡村振兴新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6
/ 2

吉林省红色文化旅游新样态与乡村振兴新发展

马冬梅¹,梁志兵²

(吉林财经大学  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以红色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的“红色+”主题游是吉林红色旅游的新样态。将历史传承的红色文化与新时代文化结合,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探索乡村振兴新的发展路径。要将新样态与新发展结合起来,把握旅游业服务本质,从优化旅游内涵、增强品牌优势、做强创新服务为要务,通过景区连带周边、城市辐射乡村,赋予吉林景观文化和历史文化更多活力,走出吉林乡村旅游新路径,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红色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新样态;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考察时指出“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初心、永担使命”。[1]吉林省具有深厚的革命历史,丰富的红色资源。在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发展期,结合时代发展和吉林实际,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红色文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新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新样态,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依托红色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红色文化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在社会主义改革发展中传承和创新,凝聚着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是中国人民所具有的共同的历史记忆,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

红色旅游产业是弘扬中国优秀红色文化的重要支撑。依托旅游产业的特征优势,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物质力量及传播载体支持。通过将文化产业、文旅融合、网红直播打卡等新业态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红色文化在旅游开发中得到充分发扬和传承。[2]同时,将红色文化与各地文化相连,能够易于被本土人民群众认同,使红色文化深入人心,当地居民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身体力行积极投身参与到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中,促进红色旅游地的蓬勃发展,将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积极推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全方位实现乡村振兴。

二、加快产业融合,增强发展新动能

吉林省是见证近现代东北亚历史变迁的重要地理中心和文化中心,在近现代史塑造了不屈不朽的红色精神,在各地保留下来众多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和红色故事。近年来,吉林省红色文化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基本形成以长春-四平-通化为主要中心点的红色旅游集群。

(一)强化文化赋能,丰富乡村旅游内涵

目前,吉林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省内大中城市及周边地区,广大乡村地区的红色遗迹分布广泛,但是普遍存在着事迹少、遗迹单一、开发不足且保存情况差等问题。如果单纯依靠少量的革命遗迹和革命事迹,以点的形式发展某个村屯、某个乡镇的旅游,无法满足游客的心理诉求,将大大影响旅游景区的人气。乡村红色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根本属性是服务业,单纯的史料文字和故事遗迹本身,既不能吸引游客,也不能提供旅游服务,只有发展近年来逐渐被提倡的“红色+”旅游产业模式,才能将红色旅游融入到整个乡村产业链,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动能;以红色作为软基调、把服务做成硬实力,让乡村红色游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3]

(二)加强区域合作,融入大东北旅游格局

东北地区是一个自然的整体和文化的整体,吉黑边界的冰雪资源和森林资源、吉蒙边界的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和地质景观资源、吉辽二省的地理文化渊源和共同的历史革命连结,都可以成为区域旅游合作的切入点。可加强与内蒙古、黑龙江、辽宁等省际合作,同时打造精品的省内乡村红色旅游路线。吉林省内红色事迹多,虽然纪念馆、纪念碑多在城市内,但是孕育和产生这些事迹的,有很多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景区不应仅建在某个山头、某片湖泊,而应该建在每一片乡村之上。通过强势景区尽量广地带动周边,让大景点的经济效益尽可能地辐射到整个县域乃至市域。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要主动对外推介吉林红色旅游,以更多的亮点、更优的服务、更好的口碑为乡村振兴赢得真正的旅游业机遇。

(三)吉林“红色+”乡村旅游展望

乡村旅游区别于名胜区旅游,它的基本载体是农村聚落。而吉林省人口稠密度不高,聚落与聚落之间距离远、连结弱,很难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集群吸引外来游客。

吉林适合发展“红色+乡村游”。习近平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延边、白山、通化和吉林等地可以依托大量的山水景观,在乡村战略背景下,将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相结合,试点乡村红色“露营游”;将红色精神同农耕文化相结合,红色主题“亲子项目”、“团建项目”等旅游形式,在大地上铺开学堂,传承红色文化。通过打造集文化体验、红色研学、乡村休闲及党建示范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适量地将著名景点的游客引导到非著名景点、将城市景点的游客分流到农村景点,把乡村产业打造成既能兼顾工农业生产和旅游服务,又能兼顾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强势产业。[4]

吉林适合发展“红色+康养游”。吉林气候宜人、空气质量高、自然条件好,而且中草药资源丰富,在医药健康产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要抓住机遇充分宣传吉林的自然之美、人和之美和食药之美,吸引具有康养需求的消费者来吉林调养身心,可以充分发掘东北民间传统医药文化和东北抗联的医疗救护史,让游客体验中草药采制过程,发展药膳同源的餐饮服务。

吉林适合发展“红色+冰雪游”。[5]吉林冰雪产业发展时间长、经验足,已经产生“二合雪乡”等乡村冰雪旅游的成功经验。红色主题下的冰雪游,应当发掘“林海雪原”中解放军的剿匪斗争、东北抗联的冰雪斗争等革命历史,与游客分享一代又一代东北人的冰雪记忆和冰雪乐趣。

要丰富旅游内涵,塑造“红色+”乡村旅游品牌,政府、市场和各地社区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审视与调整。只有加大政策支持,培养开放成熟的旅游市场观念,真正让农民享受到旅游业发展的红利,才能让吉林的山水林田“活”起来,才能激发旅游业市场活力和乡村振兴的潜力。

三、结语

吉林省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红色旅游产品缺乏吸引力、缺少游客参与体验的内容等传统问题一直困扰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政府和社会各界在发展模式方面需要有更清晰的思路,旧有的发展模式和产业形态已经不能适应旅游消费需求的新风向,需要对红色旅游发展模式进行创新;在发展意识上还有需要突破的瓶颈,要认识到只有重整这片黑土地,才能找到新路;实事求是走出有吉林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才能更好地实现红色旅游资源的社会效益。

在乡村旅游主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发展红色文旅新样态,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对推动旅游业发展壮大、促进吉林振兴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文化产业是一个需要积累和沉淀的产业,吉林会在厚土之上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新积淀,最终形成振兴发展的新动能。

参考文献

[1]王英杰.用好用活红色资源生动教材[N].河北日报,2020-08-09.

[2]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09-27.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18-02-05.

[4]王灿,王书杰.固始县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J].河南农业,2020(4).

[5] 索晓霞.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文化价值再认识[J].贵州社会科学,2018 (01).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JJKH20210156SK)。

作者简介:

马冬梅(1988-),女,汉族,籍贯:吉林省,单位:吉林财经大学,助教,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文化消费,思想政治教育。

梁志兵(1985-),男,汉族,籍贯山西省,单位:吉林财经大学,讲师,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大数据应用与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单位所在城市:长春市,

邮寄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吉林财经大学 马冬梅 17790015550 邮编: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