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健康教育模式下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6
/ 2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下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研究

刘佳杰

重庆市丰都县三合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重庆丰都  408200

【摘要】目的:分析不相同健康教育形势下适龄儿童的具体预防接种情况,给预防接种的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条件。方法:时间选择为2021年6月-2021年10月之间,抽取本中心接种门诊预防接种的200例适龄儿童视作分析对象,全部的儿童家长(n=200)都已经参与健康宣教。基于健康教育的具体形式均匀划分两组,即基础教育组(n=100)与信息教育组(n=100),对比预防接种的具体结果。结果:信息教育组家长,在免疫接种的时间了解层面、疫苗类型的了解层面、留观时间了解层面与注意点了解层面等比例指数均高于基础教育组家长,p<0.05;信息教育组儿童可及时参与免疫接种有95例、占比95.0%,免疫接种延迟有2例、占比2.0%、接种遗漏有3例、占比3.0%,及时参与免疫接种的比例显著高于基础教育组,p<0.05;信息教育组儿童产生恶心有1例、昏厥有2例、偶合反应有1例,总比例是4.0%,小于基础教育组8.0%,基础教育组出现恶心症状有4例儿童、晕厥症状有2例儿童、偶合反应有2例儿童,p<0.05。结论: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过程应及时引进信息教育模式,提高儿童接种的配合度,加深家长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避免儿童接种出现不良反应。

【关键词】健康教育模式;适龄儿童;预防接种

对于我国的儿童生长和发育,预防接种充当必备的方式,能够合理的帮助儿童提高自身免疫力,让儿童体内逐步构建完整的免疫屏障。可是在具体的儿童免疫接种项目中,接种的质量受到家长知识掌握和依从性存在关联,所以对儿童家长执行健康教育宣教至关重要,能够明显提高家长对预防接种的知晓率,促进预防接种工作开展1。为了研究不相同健康教育模式对适龄儿童预防接种产生的影响,对200例儿童纳入分析范围,按照分组的形式实施不相同健康教育模式,实际的情况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把某阶段进行预防接种的200例适龄儿童视作研究对象,均匀划分两组,即基础教育组与信息教育组,执行不相同的教育指导模式。前组男性儿童46例、女性儿童54例,年龄在2-5岁之间,均数(2.93±1.27)岁。对应家长年龄在26-66岁,均数(40.29±3.44)岁,大专与本科及以上学历有64人、初中与高中学历有36人;后组男性儿童51例、女性儿童49例,年龄在4-8岁之间,均数(5.08±2.40)岁。对应家长年龄在30-68岁,均数(42.11±2.60)岁,大专与本科及以上学历有53人、初中与高中学历有47人。两个小组的儿童在年龄等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可以互相对比(p>0.05),同时家长签订知情协议书。

1.2方法

基础教育组:按照口头教育与宣传单的形式完成健康指导;信息教育组:引进信息化技术手段,首先是对家长执行知识科普,借助微信公众号以及短视频等途径加以知识科普,讲述免疫接种的重点原理和环节,使得家长能够加深免疫接种的认知2。时效性给家长回复对应的疑问,扩展家长知识面。其次是开展跟踪管理,结合儿童的成长信息,有效的追踪接种现象,接种之前配合一定提示,给家长讲述接种的注意要点,在儿童产生不良反应时要及时把信息反馈给接种医生。对尚未参与接种的家庭实施调查访问,叮嘱家长尽早带儿童参与免疫接种3;最后是关注互动,完善微信群的组成体系,对疫苗的信息变化充分传递给家长,及时辟谣不真实的新闻,指导儿童家长科学的监护儿童成长,这样家长可更为正确的对待免疫接种问题,提高儿童以免接种的有效率。

1.3观察指标

分析儿童家长对基础知识了解情况与儿童免疫接种的配合情况,对比免疫接种儿童出现的不良反应【4】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χ2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家长对基础知识的了解结果

信息教育组家长,在免疫接种的时间了解层面、疫苗类型的了解层面、留观时间了解层面与注意点了解层面等比例指数均高于基础教育组家长,p<0.05,实际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比较家长对基础知识的了解效果 例(%)

小组

免疫接种的时间了解

疫苗类型的了解

留观时间了解

注意事项的了解

基础教育组

85(85.0)

86(86.0)

88(88.0)

84(84.0)

信息教育组

92(92.0)

93(93.0)

96(96.0)

91(91.0)

χ2

3.265

4.178

5.068

3.201

p

p<0.05

p<0.05

p<0.05

p<0.05

2.2分析儿童对免疫接种的配合情况

信息教育组儿童可及时参与免疫接种有95例、占比95.0%,免疫接种延迟有2例、占比2.0%、接种遗漏有3例、占比3.0%,及时参与免疫接种的比例显著高于基础教育组,p<0.05,具体情况如表2.

表2 比较儿童对接种的实际配合结果 例(%)

小组

及时参与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延迟

免疫接种延迟

基础教育组

80(80.0)

6(6.0)

14(14.0)

信息教育组

95(95.0)

2(2.0)

3(3.0)

χ2

7.365

4.261

4.081

p

p<0.05

p<0.05

p<0.05

2.3分析儿童不良反应情况

信息教育组儿童产生恶心有1例、昏厥有2例、偶合反应有1例,总比例是4.0%,小于基础教育组8.0%,基础教育组出现恶心症状有4例儿童、晕厥症状有2例儿童、偶合反应有2例儿童,p<0.05.

3.讨论

我国的疾病防控,针对儿童来讲,免疫接种是一项基本项目,尤其是控制传染病的产生。儿童家长是否可以了解免疫接种的知识,直接影响到儿童对接种的配合度,之前的健康教育模式,按照口头表述与宣传单的形式进行,可儿童与家长都存在着一定流动性,取得成效并不是十分力量。我国已经走进信息化时代,多个网络平台存在于人们的工作中,感受着信息技术带给工作与生活的便捷条件5。利用信息技术,切合实际的传送免疫接种信息,补充以往健康教育模式的不足,使得健康宣教更为全面和灵活。在实际的调查中,信息教育组家长,在免疫接种的时间了解层面、疫苗类型的了解层面、留观时间了解层面与注意点了解层面等比例指数均高于基础教育组家长,p<0.05;信息教育组儿童可及时参与免疫接种有95例、占比95.0%,免疫接种延迟有2例、占比2.0%、接种遗漏有3例、占比3.0%,及时参与免疫接种的比例显著高于基础教育组,p<0.05;信息教育组儿童产生恶心有1例、昏厥有2例、偶合反应有1例,总比例是4.0%,小于基础教育组8.0%,p<0.05。所以和基础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比较,信息技术的教育模式应用优势更强。基于此,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应充分宣传和推广信息教育模式,更好的推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保障儿童可以健康长大。

【参考文献】

[1]杨永胜,陈静,高志华,孙红轩,王琳琳,刘大鹏. 沧州市2015—2019年产科接种单位新生儿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监测情况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1):1348-1351.

[2]纪璞璞. 基于山东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儿童接种率监测与评价[D].山东大学,2020.

[3]李华. 预防接种证查验对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影响[J]. 人人健康,2020,(03):283.

[4]徐佳薇,匡珊珊,王青,姚远,周颖,钟江红,杨琳. 重庆市不同健康教育模式下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现状分析[J]. 重庆医学,2020,49(03):485-488.

[5]陈延芳. 预防接种证查验对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影响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