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降低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6
/ 2

手术室护理降低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应用效果

陈梦

皖南康复医院(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  安徽芜湖 241000

【摘 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在降低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样本为60例在本院开展手术治疗的患者,病例均在2021.3-2022.3的时间内收集,通过随机排列法完成分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患者,并且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手术室护理,评比2组手术指标、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组间经过比较后可确定试验组较对照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更低,且少于其术中出血量,短于其手术时间、体位安置时间,P均在0.05以下。结论:通过手术室护理可对手术压力性损伤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可对术后恢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是值得临床采纳和推广的护理模式。

【关键词】压力性损伤;手术室护理;常规护理

    所谓的压力性损伤,主要指的是皮肤或软骨等部位在医疗过程中发生局部损伤的情况,以皮肤开放性或完整性溃疡为主要表现,同时伴随明显的疼痛症状。调查发现,压力性损伤具体分成两种类型,即粘膜压力损伤、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损伤。现阶段临床尚未明确手术压力性损伤的发病机制,通常是不同种危险因素、不同压力共同作用的情况下导致,而认知不足、活动受限则是常见的高危因素[1]。强化手术室专业、全面护理干预,对预防手术压力性损伤具有极其显著的作用。本文将开展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确定为本次试验的研究样本,现作以下评析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病例时间:2021.3-2022.3;在本院开展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依据随机排列法分成两组,30例为对照组,男病人占19例,女病人占11例;36-84岁,平均的年龄(54.8±6.5)岁;8例普外科手术,10例妇产科手术,12例骨科手术;30例为试验组,男病人占20例,女病人占10例;37-85岁,平均的年龄(54.9±6.4)岁;7例普外科手术,9例妇产科手术,14例骨科手术。临床情况作对比,P>0.05,存在均衡性。

1.2方法

    常规护理实施于对照组病人: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加强日常指导,用药时严格遵医嘱。手术室护理实施于试验组病人:a.组建专门的压疮防护小组:成员主要主治医生、责任护士以及科室主任、巡回护士、护士长等,组长任命的为护士长,全程配合专科手术,并给予组内责任护士、巡回护士相应的指导,对具体护理进行填写,手术流程表中的任何步骤均需要严格执行。强化培训手术流程、相关压疮知识、体位安置;监测则由主治医生、科室主任负责,同护理人员保持良好交流,做好术后回访工作,对压疮病人预后进行跟踪;b.术前前往病房予以访视、心理疏导,加强全身皮肤的检查,对《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分表》进行填写;c.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手术体位摆放前在手术床上正确放置保温毯,设置40℃的温度标准,术后可将其去除。依据《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分表》的评分对容易受压部位予以泡沫辅料保护。手术体位需要安全摆放,以患者生理耐受性、解剖为依据,确保手术各项操作要求得到满足,视野暴露需做到充分、全面,做好肢体固定及坠床防护。变换体位时禁止推拉、拖拽患者,以协调、细致的动作为主,防止摩擦力不断增加导致压疮;d.术后马上评估皮肤情况,同病房责任护士就手术护理和相关事项进行交接,促进与患者方的交流,支持和鼓励其尽早活动锻炼。小组反馈会议频率1次/周,汇报并分析、改善问题。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别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同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位安置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分析相关性数据时借助的统计学软件SPSS24.0,()、(%)分别表达计量资料、计数资料,t检验、x2检验组间比较,P<0.05用以证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同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手术时间、体位安置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同时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组间各项差异显著,P<0.05,如下表。

表 1 比较手术指标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不同[n(%)]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体位安置时间(min)

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对照组(n=30)

343.01±28.41

171.41±19.76

34.89±2.77

10(33.33)

试验组(n=30)

245.32±33.08

99.30±21.48

22.11±4.21

2(6.67)

t/x2

12.2708

13.5324

13.8899

6.0606

P

0.0000

0.0000

0.0000

0.0138

3讨论

    手术室常见并发症之一即为压力性损伤,主要因素为手术室医护人员、麻醉因素、手术方法的选择、自身因素等,术后3d是其高发时期。不仅如此,手术所带来的创伤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增加并发症发生危险,影响术后康复。因此,为有效预防手术室压力性损伤事件发生,需要重视和做好临床护理[2-3]

    手术室护理首先组建专门的压力性损伤小组,通过帮助手术室医护人员增强操作、配合能力,同时积极培训体位安置,正确进行体位摆放,避免体位安置大量耗费时间,增加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概率。合理应用麻醉药物,科学进行冲洗消毒,避免不必要的体腔暴露,做好保暖,避免皮肤和皮下组织因缺氧缺血而出现压力性损伤的情况

[4]。手术室护理可以保证各项护理措施更具针对性、全面性,促进护理细节的完善、优化,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性改进和提升[5]

    本组研究进行组间手术时间、体位安置时间、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术中出血量4项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差异全部可用P<0.05表示。从而可见,通过手术室护理可对手术压力性损伤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可对术后恢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是值得临床采纳和推广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荷娟. 改良压力性损伤评估指导下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研究[J]. 中华养生保健,2022,40(2):82-84.

[2] 于胜男.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手术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影响[J]. 饮食保健,2021(37):169-170.

[3] 赵秀荣,杨玉芬. 个性化预防护理方案对手术室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3):4334-4337.

[4] 蒋艳.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手术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分析[J].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21,21(12):88-90.

[5] 袁远. 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降低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中的作用分析[J]. 健康之友,2020(2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