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潜在风险分析及护理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6
/ 2

神经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潜在风险分析及护理策略

王舒妍 ,李欢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 西安710000

摘要目的:探析神经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潜在风险及护理策略。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将分别于实施静脉留置针护理风险管理前、后选取60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均需留置静脉留置针,时间段分别为2020年1月至12月、2021年1月至12月,每组60例,共120例患者,比较分析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静脉留置针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在实施前的60例患者中,9例出现静脉留置针风险事件,发生率15%;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出现2例,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同时患者因素和护理人员因素是引起静脉留置针潜在风险的主要原因。结论:神经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潜在风险并非不可预防,应从护理人员、患者角度予以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关键词:神经内科;静脉留置针;潜在风险;非计划拔管;护理策略

前言: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每天均需输注一定量的药液,通过加强对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可以降低反复穿刺次数,对降低静脉炎、静脉损伤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具有较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不过在神经内科中,多数患者情况复杂,使得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中可能存有潜在风险,并容易引发静脉留置针风险事件,如静脉炎、穿刺部位感染、血肿等,此类风险事件的发生均有可能导致非计划性拔管,不利于患者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对此在本文中便简单探析了神经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应用中的潜在风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纳入了120例研究对象,分别选自2020年1月至12月、2021年1月至12月,每组60例,并于2021年1月正式实施静脉留置针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的60例患者中包括34例男性和26例女性,年龄54~73岁,平均(65.03±2.21)岁;实施后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2∶28,年龄52~76岁,平均(66.14±2.53)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本次研究有意义。

1.2方法

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具体如下:

①加强健康宣教:患者因素是可能引起静脉留置针应用期间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对此在正式为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时,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例如告知患者应用留置针的临床优势,并注意不要过度活动穿刺一侧肢体,应以保护为主;部分患者可能处于昏迷状态,则应告知家属有关留置针保护的相关操作内容,并注意告知家属要予以重点保护,避免患者的无意识动作给留置针造成破坏。不仅如此,还应严格保障留置针周围皮肤的清洁[1]。②提升操作技术:留置针需要长时间留置,但是部分护理人员可能在穿刺技术上相对不佳,无法一次穿刺成功,因此容易给血管壁造成机械损伤,基于此,护理管理部门应提高重视度,定期对神经内科护士进行针对性培训,并由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穿刺。在穿刺时,应重视对血管的保护,不可重复对同一部位进行穿刺,尽量选择远心端血管,同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降低感染、下肢静脉血栓风险。③托三固定:在静脉留置针使用期间,个别患者可能会有脱管情况,为防止这一问题的发生,在完成留置针穿刺后,护理人员要注意对留置针进行固定,可将其敷贴于穿刺部位,每天均要多次巡视检查导管固定情况,对于个别存在无意识活动或躁动的患者可适当使用约束带,并每间隔2h协助患者翻身1次,降低导管阻塞风险发生率[2]。④穿刺部位护理:神经内科患者疾病复杂,所使用的药液均有较强刺激性,使得静脉炎发生率相对比较高,对于此类情况,护理人员要在患者每次输注药物时观察是否有药液渗透、皮肤红肿等情况,若出现此类情况应及时拔管。⑤封管处理:每次完成药液输注后,护理人员均应合理选择封管液,一般可选择肝素并使用生理盐水稀释,严格按照正压封管法封管,且对于存在凝血障碍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肝素,仅使用生理盐水便可。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静脉留置针风险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将要在研究本次对照研究实施的过程中对所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基于此,将SPSS21.0作为统计学处理工具,并计算组间数据之间的差值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的数据资料包括计数资料、计量资料,根据其资料类型的不同,可分别使用“±”、“%”表示,获取数据后还需对不同组别之间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然后通过“t”或“X2”检验,确认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对于数据差异明显且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情况可表示为(P<0.05)。

  1. 结果
    1. 静脉留置针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分析

在实施前的60例患者中,9例出现静脉留置针风险事件,发生率15%;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出现2例,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

表1 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时间

例数

外渗

堵塞

血肿

穿刺部位感染

脱管

静脉炎

发生率

实施前

60

3

2

1

1

1

1

15%

实施后

60

1

0

0

1

0

0

3.33%

X2

11.03

P值

<0.05

    1. 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中,极有可能因患者和护理人员因素而引起风险事件,如包括穿刺部位感染、堵塞、药液外渗等情况[3]。神经内科患者情况复杂,个别患者病情危重,甚至会有躁动、无意识活动等情况,进而容易因动作幅度过大而出现风险事件;其次,护理人员是其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参与者,应具备过硬专业素质水平,操作时应严格遵循规范化标准,但在实际情况中,部分护理人员可能存在技术操作不过关或者风险防范意识不足的情况,进而会给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产生不良影响。通过本次研究分析可见,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问题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

    神经内科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应确认具体潜在风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海播,王雪莹,何勇辉,吴毅,张红梅. 中等长度导管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 循证护理,2019,5(02):132-136.

    [2]安玲,熊佳,李淑玲. 无钢针化输液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学,2018,19(01):78-80.

    [3]陈彩虹,余长伟,吴银娜. PDCA在提高神经内科静脉留置针规范使用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9):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