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对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7
/ 2

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β-受体阻滞剂治疗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32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干预措施组研究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措施组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16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期结束,研究组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β-受体阻滞剂治疗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故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心力衰竭心功能生存质量影响

冠心病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约2/3的心力衰竭患者是由冠心病发展而来,从患者的病理角度进行分析,冠心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表现是患者左心室逐渐扩大,患者心功能出现衰减,患者心排血量减少,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需要尽早将梗死的动脉打开,以便减少心肌的死亡,防止患者远期左室发生重构,患者左心功能得到改善,患者死亡几率也会下降,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还需要继续接受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更好地保障手术治疗的效果。我院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6月入院接受治疗的32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32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研究组16例患者年龄分布居于47-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53±1.49)岁;给予常规治疗干预措施组参照组参照组16例患者年龄分布居于48-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42±1.26)岁;对比两组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常规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血管扩张、强心、利尿等治疗,帮助患者保持体内酸碱和水电解质平衡,同时患者口服硝酸酯类药物和抗血小板类药物。

研究组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基础治疗参考参照组,在此基础上,患者每天口服2次量为6.25毫克的酒石酸美托洛尔,之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药量进行调整,一般来说治疗1周后调整为每天口服2次量为12.5毫克,随后逐渐增加到最大耐受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并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实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统一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生活质量

研究组生活质量显著较优,(P<0.05)。见下表1

1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

组别

n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

心理功能

研究组干预前

16

71.06±0.09

70.26±0.23

70.61±0.47

70.31±0.55

参照组干预前

16

70.53±0.73

70.15±0.72

70.31±0.95

70.54±0.69

研究组干预后

16

87.62±3.53

82.34±4.57

86.92±3.48

83.76±3.25

参照组干预后

16

61.36±3.78

68.23±3.47

61.46±3.27

65.43±3.17

t

/

14.5631

13.2791

23.0928

28.7964

p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β-受体阻滞剂可选择性结合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儿茶酚胺和神经递质对β受体的兴奋作用,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在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过度活化的神经体液因子,阻断心血管疾病的恶性循环链,逆转或延缓心脏重构,改善内源性心功能。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1]β-受体阻滞剂由于其时变效应和负向力,在早期并没有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但由于生物效应,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改善心室收缩功能。β-受体阻滞剂可增加高能磷酸盐的产生,促进钙离子的正常调节功能,改善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从而改善心脏的整体功能。酒石酸美托洛尔是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2],对心肌梗死、心绞痛和心律失常有显著疗效。β-受体阻滞剂不仅可以阻断心室重构,而且可以防止心功能恶化和逆转心室重构。此外,第二代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可上调β受体信号通路,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受性。β-受体阻滞剂,可应用于高血压、心绞痛、伴有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的症状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指南、冠心病及心梗指南、心衰指南中均推荐使用,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线药物,可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住院、猝死风险。但是β-受体阻滞剂上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β受体信号通路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心力衰竭患者要戒烟、戒酒,保证足够的睡眠,还要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同样加重心脏负担,加重心衰。心力衰竭最常见原因是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因此要规律服用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的药物,以防止心衰的发生。一旦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本次研究中,

研究组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干预参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结果显示,对比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β-受体阻滞剂治疗干预效果显著,有学者[3]选取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实施β-受体阻滞剂治疗干预常规治疗干预,结果可见,β-受体阻滞剂治疗干预效果,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针对心力衰竭患者采取β-受体阻滞剂治疗干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适于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董晓萍, 马娟, 邓紫薇,等.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22, 30(2):4.

[2] 翟娜, 徐健, 张宇静,等. 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19, 26(13):4.

[3] 郭相峰. 常规抗心衰药物结合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东方药膳 20212(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