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价值研究

/ 2

盆底康复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价值研究

阿依古力·肉孜买买提

和田地区人民医院  新疆  和田   848000

【摘  要】目的:探讨盆底康复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300例2020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150例),观察组(150例),分析两组盆底肌力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盆底肌力为Ⅰ级、Ⅱ~Ⅲ级、Ⅳ~Ⅴ级的占比分别为50.76%、37.33%、12.00%,与对照组的52.67%、32.67%、14.67%相比无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Ⅰ级占比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55%,Ⅱ~Ⅲ级、Ⅳ~Ⅴ级占比分别为38.00%、54.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33%、37.33%(P<0.05)。结论: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时,予以患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有助于其盆底肌力的提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康复;盆底肌力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阴道松弛、阴道前后壁膨出等,其中子宫脱垂的症状包括腰骶酸痛及下坠感、肿物自阴道脱出等;压力性尿失禁可表现为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尿液自行流出;阴道松弛可表现出排尿困难、漏尿等症状;阴道前后壁膨出轻者无相关症状,重者可感觉到肿物从阴道脱出还可能伴有盆腔充血[1]。盆底康复是利用电刺激原理促使盆底肌尽快收缩恢复正常的一种疗法,其安全性较高,对女性无不良影响,临床多建议将该疗法运用于诸多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2-3]。鉴于此情况,本文主要探讨在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帮助下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病情恢复的作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2020年1月-2020年6月,将主动进入本院寻求治疗的30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3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年龄范围为20-65岁,平均年龄为(47.26±5.46)岁;病程在6个月-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03±0.34)年。观察组年龄最小者为20岁,年龄最大者为64岁,中位年龄为(47.15±5.51)岁;病程:5个月-5年,均值:(3.08±0.36)年。入选者经过一系列检查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其认知能力良好,精神状态正常,个人资料具有较高的完整性,本人同意参与研究;排除妊娠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合并严重脑血管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患者进行基础健康宣教,引导其进行适当的盆底肌训练,训练时先缓慢吸气同时收缩肛门,维持5s左右,再逐渐吐气放松肛门,重复收缩、放松为1组,连续训练30组,每天训练2次。

观察组采用盆底康复治疗,选择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于患者的阴道内放置电极传送装置,调节电刺激频率与时间后便可开始治疗,每天治疗1次。两组的连续治疗时间均为10d。

1.3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盆底肌力变化情况,Ⅰ级:收缩持续时间为1s,收缩次数为1次;Ⅱ级:持续2s,收缩2次;Ⅲ级:持续3s,收缩3次;Ⅳ级:持续4s,收缩4次;Ⅴ级:收缩持续5s或者5s以上,次数≥5次。

1.4统计学方法

将SPSS 22.0统计软件作为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的分析工具,结果有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经过对两组治疗前的盆底肌力进行评估发现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Ⅱ~Ⅲ级、Ⅳ~Ⅴ级占比均显著较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比较[n(%)]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Ⅰ级

Ⅱ~Ⅲ级

Ⅳ~Ⅴ级

Ⅰ级

Ⅱ~Ⅲ级

Ⅳ~Ⅴ级

观察组

150

76(50.67)

56(37.33)

18(12.00)

12(8.00)

57(38.00)

81(54.00)

对照组

150

79(52.67)

49(32.67)

22(14.67)

53(35.33)

41(27.33)

56(37.33)

χ2

-

0.120

0.718

0.462

33.015

3.880

8.396

P

-

0.729

0.397

0.497

0.000

0.049

0.004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女性中的发生率较高,主要与盆底支持结构损伤、退化等有关,当分娩、衰老、便秘等引起盆底肌损伤时,可使盆底括约肌功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降低,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脱肛、肛门感染等。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而言,有必要进行盆底功能治疗。现在医学认为,使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能够强化对患者盆底肌收缩的刺激,减轻盆底功能障碍。如本次研究结果所示,两组在治疗前盆底肌力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盆底肌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了盆底功能疗法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力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总体治疗效果良好。尤其是在产后阶段,进行盆底治疗能够提高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力,避免盆底肌肉松弛而使盆底功能障碍问题更加突出。电刺激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盆底康复治疗方式,并且其疗效较为持久,几乎不会对患者造成毒副作用,能够通过电流直接刺激患者盆底组织器官,激活盆底神经肌肉活性,从而达到恢复盆底肌力的效果

[4-5]

综上所述,盆底康复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恢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其盆底肌力的恢复。

【参考文献】

[1]诸小丽,孙云,胡欣欣,等.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20, 35(09):1631-1634.

[2]王海清,胡杏军,刘芳,等. 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锻炼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作用[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9, 34(11):1342-1345.

[3]闫梅,温琦,梁开如,等. 不同时机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近期疗效[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9, 11(05):51-55.

[4]卢霞,姚立丽,李小文. 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作用[J]. 中国妇幼保健, 2018, 33(01):38-41.

[5]韩炜,郑婷华,蒋维,等.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01):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