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前期门诊患者的药学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8
/ 2

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前期门诊患者的药学效果分析

刘耀举

扬州友好医院  225000

【摘要】目的 分析PD门诊患者使用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的效果。方法  随机双盲法抽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50例PD门诊患者研究,对照组(25例)——二甲双胍,观察组(25例)——阿卡波糖,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糖血脂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门诊接诊的PD患者使用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均能得到良好的效果,相对而言预防糖尿病方面阿卡波糖的效果更好,且基本不会诱发不良反应,安全系数更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门诊;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血糖血脂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

  糖尿病前期(PD)的主要表现是机体不能进行正常的糖代谢,这个期间患者的血糖水平处于正常和糖尿病之间。临床研究表明, PD患者如果血糖水平控制的效果不佳,会有较大的概率发展成为T2DM,对于患者来说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会受到严重的损伤[1]。因此尽早对 PD患者开展有效的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目前临床中多使用小剂量控糖药物进行干预,广泛使用的有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本研究分析了PD门诊患者使用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的效果,阐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抽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的50例PD门诊患者研究,随机双盲法均分为两组,纳入对象自愿参与、资料齐全并签署知情文件,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精神和意识障碍、不能使用语言交流等患者,对照组年龄23-68岁,均值(52.37±4.23)岁,体重48-76kg、均值(68.32±6.26)Kg,病程(3.21±1.26)年,男女比例(17:14);观察组年龄22-69岁、均值(52.59±4.31)岁,体重47-78kg、均值(68.82±6.47)Kg,病程(3.37±1.21)年,男女比例(19:12)。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0.5g/次,1次/d。治疗2月。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餐前口服阿卡波糖。50mg/次,<300mg/d。治疗2月。

1.3指标观察

对比指标[2]:(1)血糖血脂水平。(2)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不良反应观察指标为腹泻、恶心呕吐、头痛。

1.4统计学分析

SPSS20.0处理数据,( ±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用t值与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血糖血脂水平

治疗前两组血糖血脂水平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血糖血脂水平(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7108\wps2.png±s)

指标

时间  

  观察组(n=25)

对照组(n=25)

t值

P值

TC(mmol/L)

治疗前

5.32±0.54

5.35±0.52

0.200

0.842

治疗后

4.26±0.38

4.85±0.54

4.467

0.000

TG(mmol/L)

治疗前

2.26±0.47

2.31±0.53

0.352

0.725

治疗后

1.61±0.43

2.08±0.59

3.218

0.000

空腹血糖(mmol/L)

治疗前

8.94±1.92

8.86±1.84

0.150

0.881

治疗后

5.31±1.24

6.69±1.53

3.503

0.000

餐后2h血糖(mmol/L)

治疗前

12.38±2.12

12.41±2.13

0.049

0.960

治疗后

9.13±1.74

10.78±1.82

3.276

0.002

HbAlc

(%)

治疗前

7.16±0.54

7.12±0.51

0.269

0.788

治疗后

5.72±0.31

6.87±0.28

13.764

0.000

2.2  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n,%)

分组

例数

恶心呕吐

头痛

腹泻

发生率

观察组

25

1(4.00)

0(0.00)

0(0.00)

1(4.00)

对照组

25

2(8.00)

3(12.00)

1(4.00)

6(24.00)

x2

4.152

P

0.041

3 讨论

糖尿病在临床中属于代谢性疾病中常见的、多发的一种类型,其中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纳入T2DM,其比例高达90%以上。临床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近十几年来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糖尿病患者的总体数量不断增加,且向着年轻化方向发展,患者发病后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控糖措施,极易诱发多种并发症。目前临床中诱发糖尿病发作的因素并没有定论,只能确定饮酒、过度劳累、不良饮食等因素会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3]。患者发作糖尿病后典型的表现是血糖水平异常变化,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能将其血糖水平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仅会诱发并发症,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大量临床实践表明,PD是诱发T2DM的一个主要因素,同时还会加大患者发作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因此,将PD门诊患者血糖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能大大降低患者发展成为糖尿病的概率。

本文中观察组血糖血脂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PD患者不管是服用二甲双胍还是服用阿卡波糖都能取得一定的降糖效果,相对而言阿卡波糖对PD患者的预防效果更加明显,能将病情有效控制,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同时基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系数。分析其原因是二甲双胍能对患者胃肠道摄取葡萄糖的速度有效降低,能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提高利用外周葡萄糖的效率,抑制机体生成多余糖原,不会影响机体生成正常血糖,同时能对机体抵抗胰岛素问题有效改善。作为α-糖苷酶抑制剂的阿卡波糖,能对PD患者肠道吸收碳水化合物速度有效降低,预防患者进食后血糖出现峰值,能对胰岛β细胞刺激血糖的程度有效降低,从而降低机体中碳水化合物、餐后血糖、空腹血糖水平。阿卡波糖用于治疗PD患者和二甲双胍相比具有诸多的优点[4]:(1)阿卡波糖预防PD患者慢慢发展成糖尿病的效果更好,能有效地降低临床糖尿病患者的总体数量;(2)阿卡波糖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3)阿卡波糖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临床应用中尚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4)阿卡波糖控糖率高。二甲双胍改善餐后血糖的效果不如阿卡波糖,因此PD患者使用阿卡波糖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针对门诊接诊的PD患者使用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均能得到良好的效果,相对而言预防糖尿病方面阿卡波糖的效果更好,且基本不会诱发不良反应,安全系数更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古丽努·沙木沙克. 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比较[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5):20-21.

[2]宋先梅. 二甲双胍结合阿卡波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3):139-141.

[3]朱娴.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初发糖尿病并高脂血症疗效观察[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21,38(S1):34-35.

[4]李黎,张瑞.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分析[J]. 世界复合医学,2021,7(10):19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