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8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肖泽泉 ,陈可

新疆伊犁州友谊医院  新疆   伊犁   835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与单纯西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摘选我院收治的74位患者,病案选取均为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症。将其纳入参照组(37人)口服西药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37人)中西医结合多潘立酮片+运胃汤治疗,后观察不同治疗手段的差异性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发生不良反率8.11%(3/37),低于参照组21.62%(8/37)P<0.05。参照组治疗有效率86.49%(32/37),治疗组有效率94.59%(37人),高与参照组(P<0.05),组间差异明显。结论:在本文分析中参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且临床治愈有效率较低,临床实践证明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其临床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脾虛气滞型;中西医结合;功能性消化不良

消化内科常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其发病诱因与十二指肠功能紊乱相关,会对患者造成腹痛、食欲不振、嗳气临床症状,严重导致消化功能受阻。同时患者还会出现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影响其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选择西药,其能快速促进患者食道和胃与小肠的运动,用药更为方便快捷,但临床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中医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使用运胃汤,其药物成分包含茯苓、白术、山药、党参等,能够有效改善消化不良症状,对此类型消化不良疾病具有更好的针对性。文中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并作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文中74例患者将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各37人。其中女性患者35人,平均年龄(70.54±2.6)岁,平均病程(4.44±0.86)年。男患39人,年龄均值(71.12±0.8)岁,病程均值(4.57±0.23)年。患者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 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经中医辨证为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且年龄>60周岁[2]

排除标准:患者肿瘤疾病中或用药禁忌症者及其他功能性疾病患者均不能参加。

1.2 方法

参照组西药治疗,患者餐前服用多潘立酮片10mg/1次,3次/d,连续6周为1个疗程[3]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运胃汤治疗,患者餐前30min服用,3次/1d,1剂/1d,连用2疗程,每疗程28d[4]。运胃汤中包含多种中草药成分,取炙甘草、砂仁各5g、茯苓、山药各10g、白术、党参各15g,等[5]。将多种药材联合使用,发挥其健脾益气之功效,以调理机体功能到达治疗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组与参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所得数据借用SPSS25.0软件处置解析,文中治疗有效率、并发症率均用(% )呈现,数据均值(x±s)展示,t检验P<0.05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治疗有效为37人(94.59%),无效2人(5.41%)。参照组有效32人(86.49%),无效 5人(13.51%),治疗组有效率高与参照组( P<0.05),差异充分体现统计价值。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1%,其中肠鸣1人、腹痛1人、皮肤瘙痒1人。参照组发生率21.62%,肠鸣3人、皮肤瘙痒3人,腹痛2人。其明显高于治疗组( P<0.05 )差异显著。

3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消化功能性疾病,其具有较高的发病几率且患病人群逐渐由老年人发展向中青年人群。临床医学研究显示其发病机制尚不能完全明确,但不可避免与胃肠功能障碍、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常用西药为多潘立酮片治疗,其药物可有增加胃肠道蠕动效用,有助于促进胃部排空功能,既能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运动,又能协调幽门的收缩,增强食道的蠕动与食道下端括约肌的舒张能力,兼备抑制疾病带来的恶心、呕吐[6]。中药具备理气健脾,可调节胃肠消化运动功能,同时具备植物神经和中枢神经功能,能有效增进胃动素释放。运胃汤中含有的白术、党参归能补气健脾益气,茯苓、木香能利湿消食,山药滋养且有助与消化,将诸多药材联合使用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本次分析的74例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参照组遵循常规西药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21.62%,高于治疗组8.11% ( P<0.05 )。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94.59%,明显高于参照组86.49% ( P<0.05 )。表示中西医结合与常规西药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疾病均具有较好疗效,其西药虽能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但治愈效果欠佳。而中西医结合疗效会更好且更安全,可预防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中医理论认为,脾胃发病与机体肝胆等重要器官紧密相连,患者久病不愈致使脾胃受累,胃中气滞引发腹胀等。中医治疗以止痛理肝气为医治原则,白芍、茯苓等药材熬煮成药液服用后可改善腹胀、恶心等状况,增进患者胃肠运动和肝脏气机。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中西两者药物结合实施方案,其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 高亭,高慧,严长宏.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 21(2):241-242.

[2] 于昌海,吴微.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 19(A2);210-214.

[3] 蔡正清,郝艳萍,唐金玲.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 35(5):579-580.

[4]代丰霞.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 20(92):296-297.

[5] 高崇用,高敏,刘娟.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临床观察[J].健康必读,2020, (6):175.

[6]刘小平.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94例临床观察[J].健康必读,2019, (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