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8
/ 2

中医护理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钟菲菲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风后偏瘫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措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以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1年12月本院5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中医护理),各25例。结果:研究组FMA肢体功能评分、SIS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中风;偏瘫;中医护理;肢体功能;生存质量

中风指脑卒中,属于脑血管意外事件,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缺血性约占80%。研究认为中风与环境气候、情绪、血液、饮食等相关。多数中风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常见的偏瘫,由于微循环障碍、交感神经损伤,影响了肢体运动性神经,导致肢体无法正常活动。部分中风后偏瘫患者由于不能自由活动,生存质量持续下降,对预后不利[1]。因此,本研究基于中医学理论,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实施了中医护理,效果以供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5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纳入于2021年6月-2021年12月,按照所采取的不同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其中25例行常规康复护理者纳入对照组,包括15例男性和10例女性,年龄45-72岁,均龄(61.5±6.1)岁。另25例行中医护理者纳入研究组,包括14例男性和11例女性,年龄42-73岁,均龄(61.7±6.4)岁。两组基线特征匹配,可比性充分,统计学检验P值>0.05。

1.2方法

对照组25例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指导患者拉伸、伸展上下肢,护理人员协助患者翻身,被动活动患者四肢,同时帮助其步态训练,纠正其坐站姿势。

研究组25例实施中医护理,即(1)耳穴压豆。用乙醇消毒皮质下、神门、交感、垂前以及内分泌等穴位,然后在穴位处敷贴粘绿豆的医用胶布,然后用指腹温柔按摩,使局部酸、麻、胀,各穴位持续按摩1-2min,每次按摩2个穴位,2次/d[2]。(2)穴位按摩。用食指、中指及拇指的指腹旋转按揉曲池、合谷、太冲、足三里等穴位,使患者感到酸、胀为宜,2次/d,各穴位1min,交替按摩。(3)中药熏洗。用清水浸泡12g艾叶、12g当归、12g羌活、12g红花以及12g路路通等中药材30min,然后大火煮沸,将药液装入木桶中,患肢悬空于木桶上方,通过药液蒸汽对患肢进行熏蒸,待到药液温度下降至40℃,用药液浸泡擦洗患肢15min[3]。(4)中药热敷。将10g海桐皮、10g麻黄、10g透骨草、10g徐长卿、10g红花、10g苏木、10g艾叶、10g白芷等药材研磨成细粉并装袋,然后浸泡于温水中,10min后运用电热恒温箱加热至45℃,最后将药包贴敷于患肢。(5)辨证施膳。气血阻滞者给予中药茶饮,选取8g当归、8g天麻、8g菊花、8g川芎、8g夏枯草,煎煮成药液后装杯并加入少量白砂糖。正气亏虚者给予8g肉桂、8g牡蛎、8g麦冬、8g五味子、8g山萸肉等中药材,并装入药袋内,与200g粳米一起加水熬煮,然后将药袋取出,粳米洗净之后慢火炖煮1h。血痰瘀阻者给予8g天竺黄、天麻、羚羊角、大黄等中药材,然后加水熬煮成汤饮,2次/d。气虚血瘀者给予8g穿断续、8g石菖蒲、8g川牛膝以及8g桂枝等中药材,与鸡肉一起入锅慢炖。

1.3观察指标

干预前、3个月后评价患者肢体功能,采用FMA量表,100分满分,得分越高越好;同时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SIS量表,100分满分,得分越高越好。

1.4数据统计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检验研究组与对照组,FMA肢体功能评分、SIS生存质量评分,均以均值(x)±标准差(s)形式描述,并给予t检验,用P值描述检验结果,当P<0.05说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评分无差异,干预后研究组评分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差异(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FMA评分、SIS评分对比(x±s,分)

小组

病例数

FMA

SI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25

52.4±11.3

78.6±9.7

60.3±2.8

84.5±3.6

对照组

25

52.5±11.6

70.4±9.6

60.8±2.7

70.7±3.5

t

-

0.138

7.965

0.592

8.077

p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中风后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存质量。本研究为了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改善预后质量,特此实施了中医护理,结果显示:研究组FMA肢体功能评分更高,因为穴位按摩刺激能够舒经通络,优化微循环,减轻对肢体运动神经的损伤;耳穴压豆刺激可以平衡阴阳,调节气血,促进肢体运动神经恢复;中药熏洗通过热效应改善血循环、调经络、松弛肢体肌肉,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4]。研究组SIS生存质量评分更高,因为中医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身体健康状态实施了针对性的膳食调节,提高了机体营养水平,减轻了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的不良影响。由此可见,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可将之作为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护理首选。

参考文献

[1]徐业, 和智娟, 黎红琴. 探讨脑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 35(13):1.

[2]诸薇薇. 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抑郁,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1, 28(6):2.

[3]王淼, 李知. 中药熏药护理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40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 17(09):120-122.

[4]廖瑞兰, 陈雪芹, 张静,等. 俞募配穴按摩法联合耳穴压豆对脑卒中后便秘患者临床效果的研究[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 3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