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治疗老年人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效果及作用机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8
/ 2

纳洛酮治疗老年人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效果及作用机制

刘凤颖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天津300052

摘要:目的 评价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应用纳洛酮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n=38)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n=38)应用纳洛酮治疗,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6.32%(P<0.05);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应用于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纳洛酮;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临床疗效;作用机制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性痴呆疾病,发病率约为40.00%[1]。由于脑卒中多次复发,患者双侧半球大脑中动脉或者后动脉的多个分支供血区域的白质、皮质、基底核区受到影响,从而引起智力、认知功能障碍。多发脑梗死性痴呆主要发生于老年群体,此病临床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以2021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为例,探讨了纳洛酮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入组的76例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全部选自2021年1月~12月,经头颅CT、MRI检查,明确脑梗死病灶;患者年龄≥60岁;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显示血液粘稠度较高;心电图检查显示心肌供血不足,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心梗、房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疾病史、对研究药物过敏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对照组38例,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61~83岁,中位年龄(75.36±2.14)岁。观察组38例,男(23):女(15);年龄区间:60~84岁(76.19±3.26)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本组76例患者全部接受常规治疗: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吉林百年汉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2026208),剂量1000mg/次,1次/d。肌肉注射三磷酸腺苷(福建古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5021236),剂量20mg/次,2次/d。静脉滴注辅酶A(济南维尔康生化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83116),剂量50~100U/次,1~2次/d。静脉滴注血塞通(云南特安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53020182),剂量200~400mg/次,1次/d。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纳洛酮(吉林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6188),将0.8mg的纳洛酮与200mL生理盐水混合后滴注,1次/d。

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观察评定标准[2]

(1)临床疗效:依据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分结果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提升分率>20%为显效;提升分率12%~20%为好转;提升分率<12%为无效,提升分率=;总有效率=

(2)认知功能:应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价,量表评分区间0~3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认知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74%与76.32%,x2=5.208,P=0.022,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n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8

26(68.42)

10(26.32)

2(5.26)

94.74

对照组

38

13(34.21)

16(42.11)

9(23.68)

76.32%

x2

5.208

P

0.022

2.2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MMSE量表评分(33.19±4.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0.64±4.3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分,x±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8

10.23±2.16

33.19±4.52

对照组

38

10.37±1.85

20.64±4.37

t

1.1548

13.6294

P

0.327

0.000

3讨论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脑组织长期处于供血不足的状态,严重损伤脑组织以及神经功能。纳洛酮是一种羟二氢吗啡酮衍生物,该药物的结构和吗啡非常相似,属于阿片受体类拮抗剂,能够有效逆转中枢神经系统与呼吸循环系统的抑制效应。研究表明[3]:脑梗死患者脑脊液中的β-内啡肽活性增强,其含量越高,皮层水肿越严重。纳洛酮对β-内啡肽的释放具有抑制效果,可以增加脑部血流量,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维持前列腺素与血栓素的平衡,还具有抗凝、改善血液粘稠度与脑代谢的效果,从而有效阻断内源性阿片肽毒性,有效维持血压与脑灌注压,避免颅内压升高,降低血液中乳酸浓度,缓解脑水肿症状。除此之外,纳洛酮还能起到非阿片肽受体的介导作用

[4],比如抑制蛋白水解酶的释放与脂质过氧化反应、稳定溶酶体膜、调控钙离子等,从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稳定,提高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与脑细胞的兴奋度,最终达到增强脑细胞功能的目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MMSE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纳洛酮在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理想,可作为一线用药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徐艳芳,张金文.探讨纳洛酮治疗老年人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效果及作用机制[J].养生大世界,2021(11):155.

[2]李亚娟,李碧颖. 纳洛酮治疗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7):3125-3126.

[3]章从云.纳洛酮治疗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18,5(13):83.

[4]王利东.纳洛酮治疗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37例[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5):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