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9
/ 2

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隋春燕

青岛市即墨区环秀街道办事处 青岛即墨 2662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劳动力流失对传统模式农村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城乡经济发展两极化严重。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共同发展,对农村经济进行管理成为必要手段。本文将通过分析传统模式下农村经济局限性,以及目前已采取的农村经济管理措施,探讨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积极作用。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经济管理;转型

引言

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作为第一产业肩负我国粮食安全等重要作用,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据基础性地位。但由于小农经济思维模式在农业生产者思维中根深蒂固,农业现代化进程长期落后于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农业经济发展进程缓慢。为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升级,跟紧现代化、信息化步伐,对农业经济进行科学管理势在必行。

1 传统农村经济发展局限

1.1分散粗犷型经营

客观上,传统农村经济模式下,农业生产者各自拥有农业生产资料,采取分散式经营模式、粗放型生产方式,缺乏科学引导,生产资料利用率低下,同时难以进行大规模机械作业,人力依赖程度高,生产效率低,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浪费。

主观上,传统粗放式农业生产观念深入农业生产者思维,生产者缺乏变革动力,加之个体资金有限,不愿承担未知风险,通常对改变原有生产方式抱有迟疑、甚至抵触态度,对土地流转新政策、农业经济管理同样缺乏重要性认识,参与积极性不高,造成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难以铺开。

1.2 缺少高学历人才

随着城镇化进行加快,城镇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物质、精神生活更加丰富,越来越多人口流向城镇,青壮年劳动力尤其居多,农村生源地大学生毕业后返乡人员占比同样不高。上述情况导致农村目前多为老年或偏老年人口留守,由于老年群体文化水平偏低,获得信息渠道有限,对新技术、新政策了解不足,理解以及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弱, 不利于现代化农业农村建设。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停滞不前,导致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人才流失现象不断加剧,始终得不到缓解。

1.3 忽略生态环境保护

一方面,为提高总体产量,由农民选择扩大耕地面积,占用山地、林地、水渠等非耕地区域,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林地遭到侵占导致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灾害发生频率增高;水渠填平导致雨季耕地更易遭受水灾,进而引发耕地减产,农民收入遭到损失,为提高抗击风险能力,农民选择继续扩大耕地开垦面积,占用更多非耕地区域,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为提高土地产出效率,部分农民放弃休耕、轮耕,在气候条件允许下全年耕种,土地营养持续流失得不到补充,单靠外部施肥无法填补,肥力下降,甚至出现板结、沙化等现象,导致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减少。若农民为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耕作频率,则陷入另一个恶性循环。

2 农业经济管理措施

2.1发展集约经营

在生产方面,落实土地流转政策,利用合作社整合土地、农机等生产材料,运用新技术进行集约化、精细化生产,提高生产资料利用效率,降低平均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年龄偏大、独自留守、无耕作能力的老年人也可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一定收入,为日常生活提供保障。

在经营方面,部分地区吸引投资,联合企业建立产业园区。专业化生产具有完善产业链,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为其他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通过土地流转与产业园进行劳作,部分农民获得双重收入,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2.2 促进人才回流

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扶持力度,政策、补贴均有所倾斜,加之集约化生产发展势头良好,农村与城镇经济差距逐渐缩小,逐渐有青壮年劳动力返回农村,农村生产力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更多投资企业受到政策吸引,投资农村产业,提供资金同时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壮大了农村技术型人才队伍。

另一方面,“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政策为基层工作者提供政策保障,引导众多高学历人才下沉农村,加入基层建设、农村经济管理队伍,众多农村经济扶持政策吸引大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反哺农村,为农业生产增添活力。

2.3 加强环境保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生态环境恶化产生越来越多不良后果,各行业、领域环保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渐增强。政策强制约束减缓了生态破坏速度,与此同时,退耕还林等政策大大加快了生态恢复进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局面逐渐构成。

对于土地营养流失严重等问题,一方面通过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等文件政策,从法律层面对耕地健康做出保护,同时,通过试点,以实例展示科学耕种,充分休耕、轮耕对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积极作用,纠正农民原有错误观念,为普及科学耕种理念打开突破口。

3 农业经济管理如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1提高农业生产科学现代化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设备快速迭代。除通过传统农机设备进行耕种、收割,无人机喷洒农药、卫星规划土地等高科技田间管理手段同样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传统农业经营模式下,个体农民土地资源面积有限,无法使用大型农机设备,导致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积极性不高,集约化经济管理模式下,生产资料得以整合,土地形成规模,各类农业现代化手段得以施展,大大降低农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农民建设现代化农业农村积极性得以激发,农业现代化技术推广将更加顺利。

3.2 建立高水平农村经济管理队伍

农业经济管理队伍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转型效果。农村主要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是农村经济一度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新型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推动农村经济向好发展,越来越多年轻力量回流农村,加入从村经济管理队伍,为注入新血液、带来新思想、提供新活力。同时,由于各类政策向基层倾斜,基层工作者得到认同感,越来越多高水平人才选择留在农村,政策宣传风向也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加入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形成人才储备,推动整个农村经济管理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

3.3 转向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

随着农业经济管理逐步取得成果,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民生活逐渐富裕,绿色、生态等相关理念在解决温饱问题后更容易得到推广。在新型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下,桑基鱼塘、鱼虾蟹稻、林下经济等多种复合形、立体式生产模式逐渐得到推广与认可。农民,在未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基础上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形成区域内资源共享、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建设绿色农业、绿色农村。

结语:农业经济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下,城乡经济差距不断缩小,吸引更多人才、资金回流农村,农民生态意识得到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在制度、理论等方面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农村起到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田幸吉,王月.刍议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吉林农业,2019(23):51.DOI:10.14025/j.cnki.jlny.2019.23.031.

[2]王少明.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8,38(10):142-143.

[3]李建珍.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微[J].经济师,2018(03):135-136.

[4]李军花.浅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财经界,2017(15):18.DOI:10.16266/j.cnki.cn11-4098/f.2017.10.012.

[5]高守葆.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7(05):201.

[6]陈利霞.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5,35(08):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