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高密度电法在某建设场地浅层岩溶探测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9
/ 2

超级高密度电法在某建设场地浅层岩溶探测的应用

黄振干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 广西南宁 530031

一、 区域地质背景

勘查区位于广西南丹县六寨属黔南溶原前缘地段,为峰丛峰林洼地地貌,溶峰岩性为灰岩,浅灰-灰白色、中至中厚层状,为中等岩溶化坚硬岩组,破碎、溶蚀现象明显,面岩溶率达37.22%;洼地内红粘土厚度浅,灰岩石芽出露。地下水丰富,4.66公顷工作区内踏勘发现四个溶潭、落水洞,均有地下水分布,地下水位一般在地表下3-4米。本次工作目的是大致查明勘查区范围内岩溶、构造及地下水系等分布地质情况,为下一步建设场地确定总平面图及后续工作提供地质依据。

二、 工作原理及方法

灰岩、白云岩电阻率通常比较高,一般在1000~8000Ωm之间,最高可达20000Ωm,随着岩石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破碎程度、岩溶发育程度的增强,填充物含量的增加,电阻率呈急剧下降趋势,最低可降至100Ωm以下。而红粘土电阻率与含水量有关,变化比较大,一般低于1000Ωm,本场地土壤湿润,地下水位高,因此红黏土电阻率较低,可能低于100Ωm。这种差异,为利用电阻率法进行岩溶勘察提供了必要的物性前提。

仪器是由澳大利亚ZZ Resistivity Imaging生产的FlashRES 64多通道超高密度直流电法勘探系统。

超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数据采集过程全部自动化。程序自动将每个排列的64个电极分为奇数组32个(1、3、5、……61、63)和偶数组32个(2、4、6、……62、64)两组,然后在这两组电极中各选取一个做为供电电极A和B,在一次通电过程中同时测量其它电极相对于某一电极M的电位差(如下图所示),就可得到61个电位差(MN1、MN2、MN3……MN60、MN61)数据。而奇数组32个电极和偶数组32个电极互相配对(即全排列)做供电电极,即做一个排列就有32×32=1024次供断电过程,每次供电可同时采集61个电位差数据,所以总的数据量应为32×32×61=62464个。

图1 仪器数据采集方法示意图

受于场地限制,测区布置了北东向测线11条,北西向测线4条,剖面编号分别为1、2、3、4、5、6、7、8、11、9、10、11以及Ⅰ、Ⅱ、Ⅲ、Ⅳ,布置情况下图所示。完成实物工作量为地表岩溶现象调查4.66公顷,高密度测量3.18公里。

1660156323816

图 2物探工作部署图

三、勘查成果解释推断

本次高密度测深工作共布置了15条剖面,获得15个电阻率反演断面图。按照由已知到未知,有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结合工区地质水文条件特点,综合解释如下:

3物探3线电阻率反演断面图(长度单位:米;电阻率单位:Ωm

3线:本剖面大部分为红黏土出露,北东段有灰岩出露,根据剖面整体形态及现场综合分析,认为电阻率值1000Ωm等值线附近为完整岩体顶界面,埋深为0至12米,该界面以上为红黏土、石灰岩石芽或较破碎的岩体,裂隙间充水。3线82米附近有一落水洞,洞口近南北走向,长约5米,宽约两米,水面在地表下3至4米,标记为R1。对比电阻率反演图,82米点附近地表附近表现为高阻,符合空洞为高阻的特点;随深度增大电阻率并未相应的降低,推测该点下方当前并无大量水体。

该剖面50米附近有一明显倒三角形低阻,中心为测线50米、深度24米,因探测深度局限,未能探测到其底界,但依其形态推测为一软弱带,裂隙岩溶发育,整体呈近南北走向,标记为F1。

4物探7线电阻率反演断面图(长度单位:米;电阻率单位:Ωm

7线:土岩分界面一般在地表下十米附近。上层为含水粘土,石芽,可能存在蜂窝状溶洞或破碎灰岩;下层为较完整灰岩。70米附近两侧均发现落水洞,标记为R2、R3;水面在地面下约3米,水深约10~30cm,水面宽1~2米,流速十分缓慢,出露的水体小,根据电阻率反演剖面图,推测该溶洞地下亦无大型水体。

5物探线电阻率反演断面图(长度单位:米;电阻率单位:Ωm

Ⅱ线:完整灰岩面在地表下8米左右。本测线254米处踏勘发现一溶洞,水位在地表下4米左右,出露面积约为3平方米,水深约30cm,标记该溶洞为R4。对比电阻率剖面图,254米附近地表高阻对应R4上方破碎灰岩出露。往大米数方向以测线290米、深度35米为中心,有一直径约40米的圆形低阻异常,根据其形态判断为一软弱破碎带,标记为F2,岩溶发育,再结合R4水流方向,判断这两个岩溶联通。又结合8线剖面推测,Rb长轴方向为南西向,但规模有所减小。该异常上覆高阻值不高,推断为较破碎灰岩。

总结以上三条测线的成果规律,并根据现场情况判断,本场地粘土层电阻率值小于100Ωm,完整灰岩体电阻率值大于1000Ωm,而他们之间是石芽、破碎状灰岩、滚石和粘土的混合层,电阻率介于100~1000Ωm之间。粘土层厚度一般为10米,灰岩面与粘土层交界面的凹陷处较可能发育岩溶。

6物探1线电阻率反演断面图(长度单位:米;电阻率单位:

Ωm

7物探2线电阻率反演断面图(长度单位:米;电阻率单位:Ωm

1线和2线:两条线电阻率整体趋势一致,均为东高西低。东部电阻率整体较低,但是与之相交的Ⅱ线、Ⅲ线在该区域并未表现出低阻,明显的各向异性显示该区域层理裂隙发育,裂隙间充水,电流沿层理方向导通,垂直层理不导通。但是西部与Ⅳ线相交部位附近形成破碎,推测此处即为两山之间主要的的水流通道,溶洞较发育,沿着Ⅳ线往南走,经过3线软弱破碎带F1。

两线东部90米附近均有一道凹陷,推测为与前述软弱带平行的另一条软弱带,标记为F3,该软弱带从1线到2线呈收敛趋势,在3线、4线表现均不明显,但是在5线有所体现。其底部可能存在冲槽,水流涌到地表后流经R1。此方向的两条平行软弱带往南可能汇合。

8物探4线电阻率反演断面图(长度单位:米;电阻率单位:Ωm

4线:粘土层较薄,其中80至110米附近凹陷可能是地下水流通道,溶洞裂隙发育,但深度不大。

9物探5线电阻率反演断面图(长度单位:米;电阻率单位:Ωm

5线:受地形限制拉线较短,探测深度浅,整线全部表现为低阻,但是其本身代表的深度较浅,可能是两山之间粘土层较厚。测线中部有一断崖式电阻率曲线突变,推测为F3通过。

10物探6线电阻率反演断面图(长度单位:米;电阻率单位:Ωm

6线:西侧低阻可能为水流通道,80米处和150米处低阻凹槽,推测为完整灰岩面正常起伏,其上为红粘土,石芽或滚石,因此岩土工程勘察钻探孔深必须超过物探剖面显示的完整灰岩面。

11物探8线电阻率反演断面图(长度单位:米;电阻率单位:Ωm

12物探11线电阻率反演断面图(长度单位:米;电阻率单位:Ωm

8线和11线:相距仅14米,形态相近,中间为完整灰岩凸起,两旁电阻率主体为低阻,夹杂有连续性差的高阻,符合裂隙岩溶发育,地下水充填的特点,其中东侧岩溶发育较深。

图13 物探Ⅳ线电阻率反演断面图

4线:中间120米附近有一完整灰岩凸起,两测均为岩溶发育的破碎带,其中北面是通过1线、2线、3线、和4线的地下水通道F1;南面与8线、9线、11线西段连成一片岩溶裂隙发育区, F2软弱带通过该区域。

14物探线电阻率反演断面图(长度单位:米;电阻率单位:Ωm

Ⅲ线:完整灰岩面平均深度为8米,局部的V型、U型凹槽可能发育冲沟、冲槽,310米处虽然整体电阻率较高,但是纵向能明显看出H型曲线,可能F2软弱带通过,但是破碎程度较低。400米处电阻率陡然降低,可能是受到附近一条北东向断裂的影响。

15物探9线电阻率反演断面图(长度单位:米;电阻率单位:Ωm

16物探10线电阻率反演断面图(长度单位:米;电阻率单位:Ωm

9线和10线:位置相近,形态相似,均为低阻背景下有独立高阻存在。从8线到11线,再到9线和10线,越往东南方向电阻率越低,但是东南走向的Ⅱ线、Ⅲ线并未有这种现象,因此此处有可能与1线、2线情况类似,受到北东向的层理裂隙影响。另外,北东向也发育有破碎带,该区域整体较破碎。

17物探线电阻率反演断面图(长度单位:米;电阻率单位:Ωm

Ⅰ线:勘查区西南角,因地形限制,长度较短,探测深度浅,整体呈高阻,表明此处粘土层很薄。70米附近存在一条倾向西南的断裂破碎带,结合地形,推测其切割东面的小石山,形成两个小山包,深部倾向西南切入山体,成为东面地下水向西流的通道。

四、综合分析

综合各测线情况,并结合水文地质资料及踏勘成果,认为勘查区完整岩体埋深平均10m。其上覆地层为粘土包裹石芽、滚石和破碎裂隙发育灰岩的混合层,这层情况较复杂,因此岩土工程勘察钻探阶段应特别注意识别石芽和滚石,确保打到完整灰岩。为了表现深部岩溶发育情况,数据处理阶段抽取了海拔等于850米 的电阻率值制作平面等值线图,如下:

18海拔高度850米电阻率平面等值线图(电阻率单位:Ωm

图中推测出了5条切割较深的软弱破碎带,分别为F1、F2、F3、F4、F5,破碎带内岩溶较发育,是地下水的主要通道。地下水主要从北面和东南面流入,同时测区内时有基岩裸露,有利于接受大气降雨的渗透补给,也通过溶潭、溶斗、落水洞等对地下水进行灌入式补给。地下水往西南方向汇聚于测区西南角的小石山,小石山底下裂隙岩溶发育,是良好的导水通道,之后往西南方向流出测区。

根据破碎带和电阻率值分布情况,圈定了三个裂隙岩溶发育区,标号为A、B和C。

五、结论与建议

1.避免在推测的软弱带上方构建重要建筑或放置重型设备。

2.谨慎在圈定的裂隙岩溶发育区构建重要建筑或放置重型设备,如必须在该区域建设重要建筑,应确保其基础立与完整灰岩之上,或做地基处理。

3.测区东北部是相对理想的建设场地。

4.本次工作方法选择合适,较好的完成了工作任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