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2
/ 2

家庭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胡玉昕

秦皇岛军工医院  河北秦皇岛  066000

[摘要]目的:为了能够对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以求得更大的生存几率、生活质量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实施过第1 次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200 例,时间为20187月至20197月。且患者在手术后行抗凝治疗。将选取的200例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人数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实验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且为责任制护理,即病患均有对应的专职责任护士,负责整个治疗阶段。术后护理效果评价时间节点定位3612个月,评价指标包括服药的依从性和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术后3个月内,两组患者以评价指标为基准,并无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 > 0.05)。6个月和12个月以评价指标为基准,实验组得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通过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数据比较得知,与常规性护理模式比较,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更为有效。病人在得到精心护理后,其服药的依从性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得到了提升,从而降低了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不仅使患者的生存几率有所增强,也使其生活质量有了提高,对患者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服药依从性;生存质量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在人们生活水准不断提升的同时,健康问题也开始出现了状况。其中,心脏疾病便是一种经常出现的疾病,而心脏病中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更是属于发病率较高的一类心脏疾病。根据对相关数据的调研,每一千个人当中,便有2~3人患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可以说,这种比率已经是很高了。对生命健康而言,存在着极大的风险。面对如此高发的心脏疾病,但应对它的治疗方案却没有很多,外科瓣膜置换应该是目前对风心病及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该治疗手段,能够有效遏制心脏瓣膜病的继续恶化,对因它而起的病变也能使其得到治疗,患有该病的患者通过该治疗手段可以重新回归到正常生活当中。截止至2020年,在中国内地所做的心脏外科手术中,总数量为387596例,而其中心脏瓣膜手术却占据了35.6%,面对如此惊人的数据,足够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无论是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还是患者或患病家属,都应意识到它的风险所在。既然心脏瓣膜存在着如此高的风险,那么当手术治疗后,术后的康复护理便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当医院的治疗结束后,当患者回到家庭时,家庭对该病患者的护理和管理就变得更为重要了。至少患者在经过家庭的精心的护理干预后可以有效的降低再发的风险率,对其生活质量的提升也是非常的有帮助。而这种由家庭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方式现在已被很多大医院推崇,并已得到有效的反馈。该护理模式在国外称为family- centered careFCC。然而,关于该模式被运用于护理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的相关数据却并不多。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研究数据,也为了造福更多的患者,因此,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护理团队便在该类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用了这种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并且在详细的研究各种方案后,在原有的护理方案基础上又采用了一些创新的治疗手段,其目的就是为了使患者术后得到妥善的护理,也为其它患有该疾病的患者日后的生存质量进行了研究,总之,从术后的护理一直延续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找到它们之间的紧密关联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在年龄层次上,①要求患者年龄在1860岁。②并且不能患有出血性疾病史。③患者在意识清醒的情形下自愿加入该护理模式研究,且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①患者除了患有该疾病外还有其它疾病。②患者患有精神障碍,不能保持自我意识清醒。③不能够自由畅通的交流

病例选择与分组标准:所选取的患者均为20187月至20197月期间实施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总数量为200例,且自愿加入到该研究中。为了能够便于研究,特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划分手法为随机性抽取。每组患者人数各100例,第一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法。第二组,实验组,采用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手法。对照组: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平均年龄为47岁。实验组: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平均年龄46岁。经过对两组患者人员的数据比较,包括年龄和性别,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在住院阶段分别接受了常规性护理,回家护理期间的随访通过定期门诊完成。分别在于,当出院后,实验组除了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外,又结合采用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方案模式,并由专职护理人员负责该阶段的家庭护理工作。

1.3数据收集

通过将两组人员术后分别采用不同护理方案来获取相应的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采集和比价,采集的时间节点为

3612个月的护理评价数据。所采集到的数据内容包括:(1)以高血压量表为基础的抗凝依从性评价得分。(2)生存质量问卷调查评价得分。所有数据通过精密的数据分析软件SPSS23.0来进行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方式表达。对所有的数据,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检验,检验方法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经过对两组患者人员的服药依从性数据比较,时间节点为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 个月,实验组得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如表2所示。

1 服药依从性数据比较,分)

时间点

对照组

实验组

t

P

三个月

11.89±2.53

11.89±2.53

5.041

0.000

六个月

10.56±2.98

10.56±2.88

5.041

0.001

十二个月

8.73±1.56

8.73±1.56

5.041

0.000

2.2经过对两组患者人员的生存质量数据比较,验组的得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如表3所示。

2 生存质量得分比较,分)

时间点

对照组

实验组

t

P

三个月

122.73±4.92

122.73±4.92

13.298

0.000

六个月

126.58±5.31

126.58±5.31

13.298

0.000

十二个月

106.88±5.12

106.88±5.12

45.886

0.000

3.讨论

按照科学的时间节点采集相应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得知,与常规性护理模式相比,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更为有效。该护理模式通过加强相关疾病知识的宣教激发家属的科学护理意识,家属的护理能力明显得到了增强。而病人在得到精心护理后,其依从性和生存质量也明显增强。而这种带有情感式的家庭护理模式,对于患者而言,无论是生理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都是十分有益的,它不仅能够使患者的情感需求得到了满足,特别是对术后的身体恢复健康更是有帮助。因此说,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毕莹,李静.1例因感染性心内膜炎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个体化药学监护[J].上海医药,2022,43(05):73-76.

[2]顾月,林彬,李珍,李能,白雪,禹蕾蕾.心理护理干预对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2,49(01):179-182

[3]祁阳,宁园,吴丽娜.针对性康复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02):69-71.

[4]杨欧.阶段性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04):641-642.

作者信息:胡玉昕,(1984-),女,河北秦皇岛人,护理专业,河北联合大学,秦皇岛军工医院,体检中心,主管护师

(课题:麦肯基疗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下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