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80例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2
/ 2

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80例疗效分析

刘自翃,朱栋森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陕西汉中723100

摘要目的:探讨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黄芪建中汤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改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胃炎;脾胃虚寒型;黄芪建中汤

慢性胃炎(CG)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餐后饱胀、嗳气、食欲减退以及上腹隐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其发生与感染幽门螺杆菌(Hp)有关,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胃黏膜化生,出现癌变,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西医在治疗慢性胃炎时,以药物为主,虽然可以减轻患者症状,但是存在诸多的问题如高复发率、耐药性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运用。而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明显,并且能够对西医疗法的不足进行弥补,获得较好效果。因此,本文对黄芪建中汤运用在脾胃虚寒型CG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脾胃虚寒型CG患者80例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病程7个月-8年,平均(4.3±1.3)年,年龄28-68岁,平均(47.6±6.4)岁,其中19例为女性、21例为男性;观察组病程8个月-9年,平均(4.4±1.5)年,年龄29-70岁,平均(47.7±6.5)岁,其中17例为女性、23例为男性。两组的病程、年龄等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即根据患者Hp检查结果,制定用药方案,若患者Hp为阴性,则口服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40mg/次,每天1次,晨起服用;若患者Hp为阳性,则饭后口服克拉霉素胶囊,1mg/次,每天2次;阿莫西林胶囊,1mg/次,每天2次;胶体果胶铋胶囊,300mg/次,每天3次,餐前30min服用,持续治疗4周。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再运用黄芪建中汤联合治疗,基本药方为:半夏、厚朴、枳实、生姜以及桂枝各10g、党参、建曲、白芍以及黄芪各20g、炒白术、大枣各15g、炙甘草6g、饴糖30g,辩证加减,若患者合并胃脘冷痛,可加入吴茱萸8g、延胡索15g;若患者合并纳少,可加入炒山楂、炒麦芽以及炒神曲各12g;若患者合并舌苔白厚腻,可加入藿香10g、佩兰12g;若患者合并便溏,可加入炒山药、白扁豆各12g,冷水煎煮药材,取汁200ml,100ml/次,2次/d,1剂/d,共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得分越高,则症状越严重。

1.4疗效判定标准

评价治疗效果:(1)临床痊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且体征、症状消失;(2)显效。体征、症状改善明显,且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94%;(3)有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69%,且体征、症状减轻;(4)无效。体征和症状无变化[1]

1.5统计学分析

由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和X2检验计量与计数资料对比,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分别为(27.55±4.56)分、(27.67±4.36)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的评分为(9.12±2.03)分,低于对照组的(14.02±3.24)分,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疗效对比[n(%)]

组别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n=40)

11(27.5)

11(27.5)

8(20.0)

10(25.0)

30(75.0)

观察组(n=40)

23(57.5)

10(25.0)

6(15.0)

1(2.5)

39(97.5)

X2

-

-

-

-

9.534

P值

-

-

-

-

<0.05

3讨论

西医在治疗CG时,常见药物包括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体果胶以及泮托拉唑钠等,其目的在于对胃酸分泌和Hp活性进行抑制,使临床症状减轻,但是一些患者会出现耐药性,整体效果较差。CG在中医学上被划分为“痞满”、“胃脘痛”范畴,其中脾胃虚寒是常见的一种证型,其发生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感受寒邪、先天禀赋不足等有关,可导致脾胃升降失常、脾失健运、胃失温养、中焦虚寒,从而导致胃脘隐痛、喜温喜按、乏力纳呆等症状。黄芪建中汤中的黄芪归肺、脾经,性温、味甘,具有补益脾胃、益气固表的功效;炒白术可以利水燥湿、补气健脾;党参具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的功效;半夏、厚朴可以止呕降逆、散结消痞;枳实具有化痰除痞、破气消积的功效;白芍可以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桂枝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的功效,全方共奏缓急止痛、散寒温脉、益气和中的功效

[2]。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中含有丰富的黄芪皂苷,能够将自由基清除,使胃黏膜损伤减轻;桂枝能够对胃肠蠕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肠道细菌异常增殖进行抑制;白芍总苷可以对胃黏膜新陈代谢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使胃肠激素分泌水平提高,对胃肠功能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治疗目的[3]

综上所述,临床上运用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减轻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麦联任,周海新,蔡媛媛.黄芪建中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寒证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7(02):299-302.

[2]王锡振.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02):27-28.

[3]黄晓松.黄芪建中汤加味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04):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