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2
/ 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模式研究

吴兴

 370602198707075213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与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也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为了保障农村居民的安全饮水,不仅要强化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的管控,更要重视工程建后的运行管理,强化管理养护质量,最大限度发挥其功能价值作用。本文主要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运行管理现状及优化路径进行了探讨,旨在进一步改善农村饮水安全现状,优化工程管理模式,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路径

安全饮水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我国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一直得到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将其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随着近年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深入实施,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大大提升,但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依旧存在一些不足,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急需加强分析和探索。

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的不足

1.1水源污染问题突出

农村饮水水源地容易被污染,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引起的铁和放射性指标超标等因素,还有采矿、冶炼废渣以及工业企业、各类养殖场排放的废水、污水、农业种植中的农药化肥污染水体等因素,导致农村饮水水源污染问题频发。而水源保护力度较小,农村地区的大多数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都没有划定保护区,那些已经划分保护区的水源地也往往因管理力度不足、水质检测能力较弱等造 成保护不力。并且水源地保护执行困难,尽管已经出台一系列饮水水源地保护办法,但农村的很多地区都存在水厂规模小和点多面广的现象,水源保护难度大,最终导致农村饮水水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1.2应急管理效果不佳

应急管理指的是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中为确保大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健康和谐发展而建立的应对机制、采取的必要措施,这是地方政府履行管理职能的重要方面,是突发事件中政府的非常态行为及管理模式,考验其面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及应对能力、沟通及协调能力。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来说,当遇到特大旱情造成饮用水源的取水量严重匮乏,或者饮水保护区、工程设施遭到生物、 化学、毒剂等的污染造成水质不达标,或者洪灾、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网被破坏,或者由采矿、爆破等引起工程水源枯竭,或者人为破坏工程设施等,引发饮水安全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农村饮水安全,需要相关人员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急管理,完善建立并执行应急预案。但是当下农村地区除了每个水厂配备一部发电机、一台加压泵以外,并没有技术、队伍以及信息系统等应急保障,个别地方甚至没有制定相应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急预案,或者应急预案不完善,降低管理效果,对农村饮水安全极为不利。

2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的策略

2.1 完善监管机制

完善的监管机制是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 运行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 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总结管理经验,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在保障建设质量的同时,也要注重提升管理效率,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稳定运行管理提供保障,优化服务质量。要综合引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对运行管理方案进行统一规划,保障工程稳定运行,实现经 济效益最大化。要对工程资产所有权进行明确,并提升资金利用率,完善水资源监测设施建设,保障水质监测设备和水净化处理设施充足,确保工程安全稳定运行。此外,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对产权、管理权进行明确,确定运行管理的责任主体,推行责任制度,强化饮水工程高效管理。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中要明确农民的管理主体地位,提高农民建设管理知情权、参与权以及监督权,可以积极调动引导农民参与到工程建设管理活动中。用水户的高度重视和全过程参与可以提高用水户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提高其对工程的认可度,消除人为影响因素,进而激活管理机制,落实好区域管理责任,明确供水单位、用水户的管维范围,保证工程安全运行管理。同时,明确工程经营管理,确定运营主体。为有效管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需要分离经营权和所有权,根据当地实际将经营权授予具有经营能力的主体,而授权时需要根据规定确定双方权责,为工程后期管 理和饮水安全提供保障。此外,要强化对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培养责任意识,使其及时发现工程异常运行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保障各个供水单位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强化水源保护力度,优化供水设备运维服务质量。

2.2 保护优质水源

在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过程中,要选择优质水源,强化对水源的保护,避免其受到污染和破坏。在进行水源管理时,不要局限于地域,强化饮水工程之间的彼此联通,加大水资源利用率。结合具体需求,可以新建调水输水工程,也可以对管网进行延伸,把现有工程与新建工程进行有效连接,集中供水,实现优质水源的远程调运,拓展水源来源,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统一管理,促进城乡供水统筹管理。此外,要强化对水源的保护力度,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现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合理分类, 科学划定水源保护范围,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针对新建饮水工程要优化工程设计,明确水源保护方案,并在工程竣工验收时对保护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严格检验。

2.3 优化收费制度

在开展有偿供水过程中,要对计量收费工作进行合理规划,结合市场客观发展规律,对水价进行科学调整。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按照相关要求,完善管理机制,推行两部制水价,并优化用水定额管理,对用水量进行合理控制,培养人们的节水意识, 并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此外,在制定水价前要对当地农村的实际经济收入水平以及经济承受能力展开全面调查,在保障饮水工程有效盈利的基础上,保障水价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减少农民经济负担,优化农民生活质量。因此,在对水价进行制定时,要以当地生活水平、市场经济状况等为依据,保障水价制度的适宜性,既能够保障水厂的稳定运行,又可以起到节水效果。加大宣传,水利、卫生和环保等部门要展开合作,在农村地区开展供水、环境卫生与健康教育的三位一体宣传活动,强化人们的节水意识,自觉保护水资源,进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同时,利用广播、公众号、微信 群等方式对水费的用途进行公示,并在公示栏张贴具体的水价制度,水价管理透明化和公开化,主动接受民众监督。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涉及范围大,地理条件差,运行管理期间需要采用多元化水费收缴模式,对水费进行统一管理。工程建设期间要考虑设备和建筑物配备,例如甘谷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为谢家坪和刘家河湾一带提供饮水资源,其中1号高位水池可以直接根据用户水表计量收费,但是2号和 3号高位水池需要按照智能水表收费,并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费用,在保证水量损失情况下计收费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其建设好坏的关键在于管理,务必要摒弃以往重建轻管或只建不管的观念,提高建后管理重视度。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分布零散,各地区的规模差异也较大,增大了建后管理难度。在实际工作中就要全面落实水质检测工作,实施有效的应急管理,同时规范水价的形成,让农民群众充分参与建后管理活动,及时弥补不足,进一步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确保其发挥应有效益。

参考文献:
[1]姜伟, 席海洋, 程文举,等. 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评价[J]. 干旱区研究, 2022(301-311).

[2]杨红杰. 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的分析[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