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应用于脑梗死患者对NIHSS评分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2
/ 2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应用于脑梗死患者对NIHSS评分的观察

周丽莉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阿替普酶与丁苯酞的效果。方法:脑梗死患者取样65例, 顺序编码分组,于2019年12月至2021年05月给予阿替普酶治疗(n=31,常规组)和阿替普酶+丁苯酞治疗(n=34,试验组),比较CRP、IL-10、IL-6指标,NIHSS评分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CRP(8.70±3.29)mg/L,IL-10(8.95±2.64)ng/L,IL-6(19.67±5.36)ng/L,比常规组低,治疗14d,试验组NIHSS(5.62±1.77)分,比常规组(7.20±1.65)分低,常规组总有效率80.65%(25/31),比试验组97.06%(33/34)低,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治疗中联用阿替普酶与丁苯酞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有助于优化用药效果,值得借鉴。

关键词:神经功能;治疗方法;用药方法

脑梗死是常见的心脑科疾病,在急性发作后,患者可存在肢体障碍、语言障碍等主要表现,对其的治疗以促进冠脉再通为首要目标[1],本研究参考2019年12月至2021年05月我院收治65例脑梗死患者资料,观察评价了联合应用阿替普酶与丁苯酞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脑梗死患者取样65例, 顺序编码分组,于2019年12月至2021年05月给予阿替普酶治疗(n=31,常规组)和阿替普酶+丁苯酞治疗(n=34,试验组)。排除标准:(1)对阿替普酶、丁苯酞过敏;(2)凝血功能障碍;(3)凝血功能障碍或入院前 48 h使用抗凝剂;(4)癫痫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者;(5)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肿瘤、合并脑出血者。入组标准:年龄18岁以上,发病 6 h 内入院,签署知情同意书,影像学、实验室、体征症状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常规组男女分布18:13,最高76岁,最低47岁,平均(63.20±6.57)岁,试验组男女分布19:15,最高77岁,最低47岁,平均(63.69±6.28)岁,P>0.05。

1.2方法

    给予常规组阿替普酶治疗,用法用量:首先静脉推注给药,0.9 mg/kg,余90%在 1 h 内静脉滴注,使用总剂量控制在90mg以内。实验组则在应用阿替普酶基础上联用丁苯酞治疗,用法用量:2 次 /d,100 ml/ 次,静脉滴注给药。

1.3观察指标

    (1)检测记录患者CRP、IL-10、IL-6等炎性因子水平。(2)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度与NIHSS量表得分呈正比,20分以上为重度缺损,16至20分为中重度,5至15分为中度,2至4分为轻度,0至1分正常。(3)疗效分析:NIHSS 评分降低50至89%,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降低20%至49%为有效;降幅不足20%,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SPSS23.0分析数据,以t、X2检验计量()、计数(%)资料,P<0.05。

2.结果

2.1炎性因子水平

    治疗后,试验组炎性因子水平比常规组低,P<0.05。

表1 炎性因子水平 (

组别

例数

CRP(mg/L)

IL-10(ng/L)

IL-6(n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常规组

31

25.09±3.65

13.48±3.15

14.06±3.55

11.18±2.30

60.54±6.87

28.22±5.13

试验组

34

25.40±3.37

8.70±3.29

14.20±3.49

8.95±2.64

60.72±6.59

19.67±5.36

T

-

0.356

5.970

0.160

3.615

0.108

6.556

P

-

0.723

0.000

0.873

0.001

0.915

0.000

2.2 NIHSS评分影响

    治疗后,试验组NIHSS评分更低,P<0.05。

表2 NIHSS评分(,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3d

治疗7d

治疗14d

常规组

31

16.72±3.33

13.34±3.13

10.47±3.24

7.20±1.65

试验组

34

16.80±3.21

10.60±2.89

7.27±3.11

5.62±1.77

T

-

0.099

3.670

4.062

3.712

P

-

0.922

0.001

0.000

0.000

2.3临床疗效

常规组总有效率80.65%(25/31),比试验组97.06%(33/34)低,X2=4.546,P=0.033。

3.讨论

脑梗死一般无特殊前驱症状,仅少数患者会发生一时性肢体麻木、无力、头昏等短暂性表现,而上述症状由于程度轻、持续时间短,并不能引起患者的重视,一旦急性发作,就需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控制患者病情[2],保护患者神经功能,现有研究证实,联合应用阿替普酶与丁苯酞可显著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度,具有确切疗效。

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试验组炎性因子水平和NIHSS评分比常规组低,同时,常规组总有效率80.65%(25/31),比试验组97.06%(33/34)低,有统计学意义,论述原理:阿替普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患者血液凝固性与黏稠度,属于常用溶栓药物,可促进缺血半暗带细胞功能恢复,优化微循环,降低侧支循环阻力,从而缓解患者症状

[3],丁苯酞可减少脑梗死面积,具有扩张血管的应用效果,能够减轻脑血管损伤,抑制氧自由基释放,促进脑组织血流再灌注,与阿替普酶联用,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优化用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治疗中联用阿替普酶与丁苯酞不仅能够优化用药效果,还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海超,闫建炜,温宏峰,王培福.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血清TNF-α hs-CRP Hcy水平的影响[J]. 河北医学,2021,27(01):150-156.

[2]庞旭阳,郝晓静,郭宏盛,等. 丁苯酞联合低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03):562-566.

[3]赵洁,朴翔宇,吴悦.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J]. 中国医药,2019,14(04):55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