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认知及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抑郁症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2
/ 2

心理认知及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抑郁症中的应用价值

张微 ,李彤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56

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认知联合康复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研究我院2019.2—2021.10收治的6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用盲选抽签法分为实验组(32例)施以心理认知及康复护理干预,常规组(32例)施以常规护理,观察和比较组间干预前后HAMD评分、社会功能。结果:组间干预前HAMD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HAMD评分(7.53±1.28)分相较于常规组的(12.35±2.24)分要低(P<0.05)。实验组的个人卫生(16.94±3.68)分、社会兴趣(16.32±3.41)分、社会功能评分(15.82±3.35)分相较于常规组要高(P<0.05)。结论:在老年抑郁症患者护理中联合实施康复护理及心理认知干预有理想效果,对改善患者抑郁症状、社会功能有积极作用,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康复护理干预;抑郁症;心理认知

在精神科疾病中抑郁症的发病率较高,该疾病的核心症状表现为抑郁心境、焦虑不安、行动迟缓等[1]。目前,临床上在治疗抑郁症时以药物治疗为首选方法,可改善病症,但老年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用药期间容易因疾病因素、疾病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等因素产生负性情绪,加重病情[2]。因此,在治疗期间采取有效性较高的护理干预有重要意义。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可起到纠正患者错误认知,改善心态的作用。康复护理干预对帮助患者建立正向心态,促进疾病转归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次研究观察并分析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认知联合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2019.2—2021.10收治的6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用盲选抽签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2例)男53.13%(17/32),女46.88%(15/32),年龄在60-77(平均68.42±2.76)岁。常规组(32例)男56.25%(18/32),女43.75%(14/32),年龄在61-78(平均69.44±2.81)岁。组间基本信息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指导患者作息时间,告知患者药物正确用量、服用频率,发放宣传手册,安抚患者情绪等。

实验组予以心理认知及康复护理干预,①心理认知干预: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分析患者负性心理、信念产生成因。建立信任关系,逐步进行深入交流,向患者传输正确思想,引导患者关注生活事件对个人理念的影响,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知,并采取鼓励、表扬的方式促使患者转变观念、认知。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健康教育,循序渐进的帮助患者重建正确观念与认知态度;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家属认识到自身对患者的影响,给予患者更多支持;在与患者交流时应注重倾听,避免一味说教,理解与感受患者情感。同时,可采取播放音乐,指导患者冥想等方式,帮助其放松身心。②康复护理干预:针对患者喜好与病情制定娱乐活动计划,合理安排各项活动展开时间,包括唱歌、看电影、体育运动等。在活动开展期间,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活动,表扬其积极行为,激发患者对生活及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其能够在主动与他人交流中不断增强社会功能。同时,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每日运动计划,合理控制运动时间、运动量。

1.3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HAMD评分:评定采用HAMD量表,评分值越低所纳入对象的抑郁程度越轻,护理干预效果越具显著性。

社会功能:评测采取NOSIE量表,以个人卫生、社会兴趣以及社会功能为切入点评测,纳入评测项累及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社会功能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25.0处理,()描述计量资料,经t检验。有差异判定标准:P<0.05。

2结果

2.1干预前后HAMD评分

组间干预前比对,P>0.05。干预后,常规组评分值相较于实验组要低,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HAMD评分对比(,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实验组

32

23.25±2.49

7.53±1.28

常规组

32

23.18±2.44

12.35±2.24

t

--

0.114

11.007

P

--

0.910

0.000

2.2社会功能

实验组各项评测值比照常规组要高,P<0.05,见表2。

表2 社会功能对比(,分)

组别

n

个人卫生

社会兴趣

社会功能

实验组

32

16.94±3.68

16.32±3.41

15.82±3.35

常规组

32

11.21±3.47

10.98±3.36

11.96±3.37

t

--

6.408

6.310

4.595

P

--

0.000

0.000

0.000

3讨论

疾病久治不愈、神经递质改变等因素为老年抑郁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该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情绪抑郁、自贬、兴趣缺乏等症状,若疾病控制有效性不高,容易导致患者产生自杀倾向,对疗效及其生命安全均有一定干扰。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异常行为、情绪,但根治效果并不理想,且长期用药容引发多种不良反应,而老年患者大多有基础疾病,对患者病情恢复及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

[3]。因此,针对疾病特性施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极为重要。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组间HAMD评分干预前相近(P>0.05),实验组干预后评分值更低(P<0.05)。组间社会功能评测纳入项比对,常规组各项分值更低(P<0.05),原因分析为:心理认知干预是针对心理与认知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进行干预,在引导患者排泄不良情绪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纠正其存在的错误认知,可起到认知重建的作用,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同时,配合康复护理干预,在实施心理护理时,结合娱乐活动、体育运动,将患者注意力转移至其他事物中,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发现生活的乐趣,还可改善患者体质,在运动指导的加持下使其形成良好的作息,进而调节患者精神状况,改善抑郁程度。

综上,将康复护理联合心理认知干预运用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有确切效果,可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临床应用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邵灿, 马现仓. 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康复策略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我概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1, 42(5):272-274.

[2]万丽丽, 杨萱, 张恒. 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抑郁症患者不良情绪及自杀意念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 18(10):1552-1555.

[3]潘艳, 陈耀英, 江秋平. 叙事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干预效果的分析[J]. 中外医疗, 2022, 41(2):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