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特色英语学校文化途径的探索和实践——以重庆市N小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3

构建特色英语学校文化途径的探索和实践——以重庆市N小学为例

陈慰

重庆市九龙坡区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中心   400050

摘要:本文以特色学校文化为视角,在学校文化构建模式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N小学特色英语学校文化建设活动实践,从英语环境文化、英语课堂文化和责任文化阐述特色学校文化的构建途径。

关键词:学校文化,小学英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创办优质的一流学校,为社会和国家培养输送更多的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已经成为现代学校日益紧迫的使命和责任。在探讨现代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学校文化建设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以特色学校文化为视角,在学校文化构建模式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N小学特色英语学校文化建设活动实践,从英语环境文化、英语课堂文化和责任文化三个方面来探讨特色英语学校文化的构建途径。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最早是由美国学者Waller于1932年在其《教育社会学》中使用了这个词,他指出“学校文化形成的来源之一是年轻一代的文化,之二是成人有意安排的文化。前者是由学生群体中的各种习惯传统、价值观念以及受影响而产生的情感心理和表现行为等构成;而后者则由教师群体的各种习惯传统、规范准则、价值观念和心态行为等组成”。我国学者俞国良(2011)则指出,“学校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以师生价值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本文将“学校文化”定义为:以学校群体成员为主体,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共同创造生成的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其活动结果,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群体成员的活动方式、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发展。

(二)英语学校文化

英语学校文化,即以英语学科为载体的特色学校文化,就是一个由学校创建、师生共同参与的、能激发和诱导学生自觉地学习并运用英语的自然语言环境。英语学校文化的建设要求学校以英语教学为切入点,建立和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文化环境,激发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英语学校文化能弥补有限的英语课堂学习,使英语学习得到很好的延伸,拓展学生学习和利用英语的渠道,优化英语学习氛围。

二、特色学校文化的构建模式

笔者以学校文化的物质、行为、观念三大要素为切入点,构建出特色学校文化的建设模式。其中物质要素包括环境、制度、科技、知识等方面;行为要素包含教学、活动方式、实践模式、习惯等;观念要素包括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心理环境等。从这三大要素中可以衍生出环境文化、课堂文化和责任文化三个分支。因此,该模式倡导的是通过环境文化、课堂文化和责任文化的建设,来构建特色的英语学校文化。

图1 特色学校文化构建模式图

三、特色学校文化的构建途径

(一)英语环境文化的构建

环境文化是学校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所构成的潜在的育人存在方式,包括静态的物质环境文化和动态的人文环境文化(林小朝,2009)。静态的物质环境文化,即以静态的物质形态方式存在的景观文化,包括校舍建筑、场地设备、花草树木等,是看得见、摸得到的显性文化;动态的人文环境文化,即学校长期积淀而形成的非景观文化,是学校教育理想、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社会魅力的集中体现,包括教风学风、文化氛围、人际关系等,是看不见、但感受得到的隐性文化。学校环境蕴含着学校精神和共同价值观,对师生产生约束、调节的作用,使师生产生一种价值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重庆市N小学通过建设英语村、英语文化长廊、英语广播节目等,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和谐、融洽、身临其境的英语学习环境。

1)英语村

学校仿造英国伦敦街的外景布置,为学生建设了一个英语村。在这里,学生不仅可以看到英国伦敦桥、大本钟以及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等世界著名建筑,还可以在各种情景室练习英语。比如:在模拟超市里练习用英语购物,在模拟的飞机场学习如何用英语乘坐飞机等。通过情境实践帮助学生认识语言的文化内涵和背景,逐步理解到交际中的跨文化差异。英语村的建设,体现了学校对静态的物质形态方式存在的景观文化建设的重视,同时呈现出了隐藏在英语村这一物质表象中的精神内核以及学校教育理想、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社会魅力等教育要素。

2)英语文化长廊

为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全方位地增大学生英语词汇的摄入量、拓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广阔空间,学校在教学楼设置英语橱窗,形成特有的英语文化长廊。除了以英语日常用语、固定词组、图画对话、英语国家民俗文化等为内容的英语版面之外,还展出学生的优秀英语作品。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每个楼面的橱窗又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由易到难,满足不同年龄层和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的实际需要。英语文化长廊的设置,让学生从多种渠道,以多种形式接触、学习、使用英语,为学生学习英语开辟了新的天地和新的途径,增强了学英语、用英语的热情。

3)英语广播节目

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英美文化,充分营造校园英语视听环境,学校利用中午的休息时段,开设了时长为15分钟的英语广播节目。广播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教本选段、英文小诗、名言警句、日常用语、对话练习、课外小故事、学生小习作、美文欣赏、校园好人好事等。英语播音员们在学校提供的广播站里谈吐自如、激情发挥,熟练地向同学们讲解英语知识、讲述英语故事、播放英文歌曲、介绍异国风俗,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为优秀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英语村、英语文化长廊和英语广播节目彰显了学校以英语为特色的环境文化,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视听说全方位的理想英语学习环境。学校还有机渗透异域文化于校园环境布局中,如:建立外文图书室,提供正版的外文图书供学生阅读;将西洋乐器中的钢琴键盘作为操场环艺的基础符号,关注学生对世界音乐知识的认识;设置独立的中低段学生英语情境教学活动室等,充分显示了学校将世界文化元素融合进学校环境文化,为学生学习英语、认识世界营造了一个集视觉感觉、显性隐性、静态动态为一体的环境氛围。

(二)英语课堂文化的构建

课堂文化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总和,是学校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和基础载体(陶西平,2012)。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以英语教学活动化、多学科渗透英语、英语情景对话等为主要内容的英语课堂文化逐渐形成。

1.英语教学活动化

英语教学活动化是教师以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口语交际能力为目标,通过充分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在课堂上以多种方式组织并开展活动进行英语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周和萍,2010)。学校把文字活化为话语、把教材活化为实际生活、把教学活动活化为交际,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活动热身——活动呈现——活动练习——活动巩固——活动运用”,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的讲解,代之以英语文化氛围浓厚、与儿童生活贴近,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饶有趣味、科学设计的听、说、读、写语言活动和演、唱、画、游赛等综合活动,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动中学,在做中学,在玩中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

2.多学科渗透英语

多学科渗透英语,即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体育、音乐、计算机等非英语学科中渗透英语。这里的“渗透”是指在不影响学生母语发展和学科学习的前提下,教师在突出其他学科的学科性时使用一些英语,达到复习、巩固、强化、发展、提升的目的。在实施过程中,一是强调“渗透”的基本功能,通过文化的渗透,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文化背景,树立双元文化意识,比如在体育课上观看英超,在音乐课上了解英语歌曲的文化内涵等。二是强调“渗透”的层次,分层要求学生。首先了解,其次听懂,最后掌握。学校提炼出了“渗透”的操作流程(图2),教师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全方位渗透英语,使学科教学和英语教学有机结合。

图2 “多学科渗透”的操作流程图

3.英语情景对话

 英语情景对话就是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语言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对话交际(卢伟,2002)。学校在课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及场景选择,都从英语教材或者英美文化素材中去选取,将材料进行加工、整理、融合,采取分小组对话、小品设计、利用道具设置情景进行微型短剧表演等一系列情景对话形式,突出学生的自我感知体验。情景对话把书面文字活化为口语、教材内容和文化素材活化为生活、教学过程活化为交往,是一种让学生熟悉语言环境、提高口语水平的有效活动。通过情景对话,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异国文化习俗、语言习惯以及隐藏在语言背后的因思维方式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差异,扩大了视野,认识了世界,在尊重他国的语言文化基础上,进而更好地认识并热爱本民族的语言文化。

英语教学活动化、多学科渗透英语和英语情景对话等方式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从以前被动的听讲者转变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的主体意识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与强化,有力地彰显了学校特有的英语课堂文化。

(三)责任文化的构建

2022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明确提出:“聚焦核心素养,依据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强正确价值观引导,注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注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责任意识是道德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明的内核,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学校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形式、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使其对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加以确认、承诺并履行,形成责任意识,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学校构建责任文化,不拘泥于德育范畴内的责任教育,而是把责任教育上升到以民族、社会责任感为重点的植根民族文化的高度,体现对优秀历史文化的秉承;同时将责任教育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将责任教育融入英语教学,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和环球的眼光吸纳学习世界一切民族的优秀文化,追求新形势下价值取向的创新。

学校以1-6年级学生为个案,按照城市小学生低、中、高段学生身心存在的差异,在责任教育序列、内容、原则、方法、途径与阶段考评机制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学校将责任教育有机渗透进英语教学,构建真情课堂,启迪责任人生,帮助学生提升担当社会未来责任的知识与技能。例如,学校教师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根据课文话题(jobs)进行适当延伸,以活动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在讲授“Friends of the Earth”一课时,以一幅购物袋的图片进行导入,引申出“reuse”一词的含义及用法,从而向学生灌输环保概念,帮助学生提高环保意识;在英语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分组竞赛、讨论,形成良性竞争,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的世界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得到增强,健康向上的品格得到培养,担当社会未来责任的知识与技能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学校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积极营造“以人为本,责任育人,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责任文化氛围,依托学科教学,开展以“责任”为核心的认知与实践活动,逐步增强其责任意识,熏陶其责任情感,锻炼其责任能力,提高其责任品质,使学生在学校、家庭乃至社会中更好地履行自身义务,承担应尽责任。

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重庆市N小学通过营建英语环境文化、英语课堂文化以及责任文化的途径,构建出极具特色的学校文化的成功实践,使得该校发展成为重庆市的英语特色学校。学校文化的建设任重而道远,需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形成一种优势文化,在历史的积淀中,秉承自己的文化理念,形成有特色和个性的教育品牌,从而推动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Waller, W. 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 [M]. New York: Wiley. 1932.

[2] 林小朝. 构建学校环境文化、加快文化育人步伐[J]. 暑期校长论坛,2009.

[3] 卢伟, 创造性思维与英语教学[J]. 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 2002(2).

[4] 陶西平.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价值为导向的课堂文化[J]. 中小学管理,2012(9).

[5] 俞国良. 学校精神与学校文化力[J]. 教书育人,2011(26).

[6] 周和萍, 刍议如何实现小学英语课堂活动化教学[J]. 神州教育, 2010(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