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迁移而教”——浅谈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为迁移而教”——浅谈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郭联明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城关第二小学 366100

摘要:众所周知,数学学科有着严密的逻辑,数学知识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关联,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对知识的迁移,以提升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本文就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有效运用迁移的策略进行了系统性剖析与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迁移;策略

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助力小学生实现对知识点的迁移,以提高课堂整体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

一、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迁移"在数学课堂中普遍存在,并发挥它所特有的功能。它就是把处理一个问题的知识、技能逐步转化成处理另一个问题的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使知识系统得以逐步完善,处理问题的技能也得以进一步提升,进而形成全新的思考方法和对数学的全新的情感价值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通过积极地利用迁移,运用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系统和技能,对新知识点、新技能的掌握形成了正面的影响,同时又能针对后续课程的要求,适时地、有限度地做一些扩展、渗透,就能够将不同部分的知识点像锁链一般连结起来,构成整体的认识架构,进而真正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应做到:利用正向迁移,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注意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数学能力涉及统计、分类、演绎、分析、综合、归纳、合作、沟通等。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们在数学知识水平提升的同时还进行了许多技能的迁移,培养小学生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对掌握小学数学知识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小学生的抽象概念水平越高,在练习时产生的迁移意识也越强,对新知识的了解与把握也就越好。例如,当小学生们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之后,老师应该及时指导小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公式方法,逐步推导到"底面积×高",既能够减少记忆负担,也能够为进一步深入掌握柱和各种柱体的体积运算,做好迁移的准备。

(二)要注意知识的同化和调整

小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是随着数学学习过程而不断扩大、巩固和发展的,而这个过程中有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当新认识结构和原来知识构架相吻合的情形下,新认识结构又被融入原来的知识构架中,进而进一步拓展了它的内容。这个过程称为同化。当该新认识同原来认识内容并不相同时,就必须对原来的认识内容加以整体或部分地改造,以满足对新的学习的要求这个过程称为调整。据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十分关心新认识的同化与调适工作,以进一步提升迁移的水平。

例如,在课堂上讲授《认知整万数》时,由于小学生在三高年级也已学过万和万以内的数,认知一万,所以在计算器上拨出一万并非难事,那么把握"一万"作为知识点的生长点,我稍加指导,小学生马上就能够说出1~9万,其次是十万,有了十万,几十万也毫无问题,有了数十万那么数百万也难不倒小学生,这正是同化教学的例子,因为认知整万数和认知万及万以内的数实质上的密切联系多于差别(或者说密切联系容易被学习者理解),所以小学生就能够做正确的迁移获取新知。利用知识同化的方式授课,小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许多的知识。

(三)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

小学数学课程,注重揭示知识点间的内在相关性,内在联系一旦被小学生所了解和熟悉,便可以顺应认识转化的基本规律,获取全新的认识,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数学各方面知识点间的内在相关性及其本质变化规律,促进孩子认识正向转化的产生,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品质。例如:在进行分数乘分数授课之前,老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分数乘整数,将整数看成分母为一的假分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从分数乘整数到分数乘分数的正迁移,并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提高对这类计算法则的整体认知水平。在教学了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之后,将用长方体、正方体、柱体体积的方式总结为"底面积乘高",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学生的记忆量,同时让学生把握了三种形式体积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也推动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正向迁移。

(四)创设迁移情境,培养迁移意识

数学课程中的情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各种感官的充分活动,让他们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受到知识的熏陶,进而引发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指导他们积极探索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与基本法则,提高他们的迁移能力。例如:学生在进行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中,老师可让他们先计算自制平行四边形纸片,并测量它的底和高度,再计算它的面积,接着让他们根据教师的规定将平行四边形纸片切割成2个面积完全相同的小三角形,然后再提出下列问题:①两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度之间是哪些关系?它们的面积有什么联系?③这两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及其面积,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其面积之间有哪些关系?要求孩子们对这三个问题展开探究,因为有了这些数学知识可以作为依据,他们很自然就会把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转移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上来,从而认识为什么要除以二的原因。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迁移的运用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高效率的理解与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与知识水平。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注意知识的同化和调整、创设迁移情境、合理知识的内在联系等方式,有效促进小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迁移。

参考文献:

[1]张静. "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 000(023):256.

[2]舒选程. 小学数学教学中迁移规律的运用[J]. 中外交流, 2015.

[3]刘旺强. "为迁移而教"——浅谈迁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