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中透水路面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海绵城市建设中透水路面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研究

朱柏霖 

 四川自贡汇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43000

摘要: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对城市建设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海绵城市建设便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为了能够良好的缓解目前城市雨水管理的现状,可在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中,合理运用透水路面达到提升路面性能的目的。基于此,本文将对海绵城市的建设做一个简要概述,并结合当前城市的排水现状分析海绵城市建设中透水路面在市政道路中的作用,同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中透水路面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市政道路;透水路面应用

引言:我国大多数城市都不具备良好的排水系统,导致城市排水压力逐日递增,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历史发展问题,二是现代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问题。针对此种情况,应着重解决城市不透水道路的问题,并给予道路排水一定注重。本文认为,各城市应在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开展相应的透水路面建设工作,如此才能够更好的满足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推动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

一、海绵城市的建设概述

海绵城市的建设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透水路面的应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市政道路所面临的排水困境,充分诠释了海绵城市的内涵。立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视角下分析,其属于一种依托于城市现有生态环境的城市道路构造手段,将道路建设与城市生态系统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加市政道路的透水性,提高整座城市的雨水调控能力,而且还能够更好的稳定城市现有生态系统。如此一来,便可使整个城市如同一块海绵一样,在雨季可以吸收大量的雨水,确保道路不会出现雨水堆积的情况,相反,待到旱季,便可将海绵内所储存的水释放出来,确保城市植物生长用水,并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1]

因此,在市政道路的规划过程中,应积极融入海绵城市的相关理念,合理运用透水路面,逐步扭转市政道路所面对的排水困局。

二、海绵城市建设中透水路面在市政道路中的作用

(一)补充地下水,改善周边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建设中,透水路面的应用性较强,其不仅可以补充地下水,而且还有利于改善城市以及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属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的市政道路建设中,主要应用的材料为水泥和沥青,此种做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道路的平整性,进而为人们的提供便利,但不可否认,沥青与水泥的应用定会为城市建设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其主要表现在:沥青与水泥因自身特性,难以确保雨水的全面渗透,因此,即便是雨季,城市的地下水也难以得到有效补充。但若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应用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规划市政道路,使其具备一定的透水性,则便可确保地下水的充足,达到水源储备的目的[2]

另外,雨季的到来,可对城市整体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清洁作用,但随着污水的流动,难免又会使得城市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因此,可在市政道路的设计过程中适当添加一些海绵体,如此便可达到良好的污水净化效果,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二)降低城市整体排水压力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承受着较大的排水压力,因此,若要使透水路面在市政道路中切实发挥自身作用,就必须先做好新城区与老城区排水之间的协调工作。立足于当下城市整体排水情况分析,老城区的排水压力普遍大于新城区的排水压力,一旦老城区因排水压力过大导致路面积水,则必定会影响当地人们的正常生活[3]。本文认为,针对此种情况,应切实融入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对老城区主要道路进行透水路面改造,以防老城区出现排水堵塞等问题,同时在新城区推行透水路面,减少整体的排水压力。

三、海绵城市建设中透水路面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一)提高车行道透水性,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通常情况下,在市政道路建设的起始期间,便需要将道路的透水性设计考虑其中,否则很可能由于透水性能问题,导致市政道路大量积水,为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不便。本文建议,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背景之下,若要将透水路面的设计理念应用在市政道路的各个项目之中,应通过适度调整路面空隙以及结构的方式,针对车行道的实际透水性进行分析,而后依据相关数据,分析地下水的高度区间。最后,再依据地下水高度以及其他相关因素,选择适合车行道应用的漏水性建设材料,现阶段,透水材料随处可见,可通过利用具有透水性能的沥青或水泥,代替传统的市政道路建设材料,在此过程中,也可结合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可以在已有设备的基础之上,增加透水性装置。如此一来,便可有效改善市政道路的积水问题,提高雨水的渗透性[4]

(二)秉持“透水”原则铺装人行道,兼顾生态与环境效益

事实上,基于目前海绵城市的建设背景之下,若要将透水路面应用在市政道路之中,则至少应确保城市一定的环境效益以及生态平衡。针对人行道的设计,也可秉持着“透水”的理念,利用透水砖代替传统的砖面,如此,便可在雨季之时,实现雨水的收集与储存,以防雨水大量堆积而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5]。另外,针对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所应用的混凝土,人行道的铺装可采取透水性混凝土,此种混凝土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其更加环保,而且整体施工过程较为简单,不仅能够有效缩短工期,节约财政支出,而且还有助于市政道路的后期维护与维修工作,达到了同时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增设“透水”骑行道或健康步道,建立生态健康理念

在市政道路中适当融入透水理念,可充分凸显海绵城市的建设优势,因此,本文建议,各城市可依据自身所处地理位置以及需求等诸多因素,选择是否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设置“透水”骑行道或健康步道。首先,将透水路面与市政道路建设相结合,可在很大程度上发挥自身的渗透功能,实现地表水的收集以及再次利用,同时,骑行道或健康步道更是现代城市对品质生活更高的需求,将透水路面引入到骑行道或健康步道,更是将生态与健康融为一体,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6]

结语:综上所述,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之下,将透水路面与市政道路的建设相结合,可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城市的生态环境,帮助城市突破雨水治理的瓶颈。但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做好透水性路面的顶层设计工作,进而更好的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劭静.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市政道路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建设科技,2021(24):109-111.

[2]蒋建忠.海绵城市建设中透水路面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21(12):121-122.

[3]庞金翠.海绵城市建设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20,46(16):155-157.

[4]费佳.“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06):253.

[5]吴亚栋.透水路面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运用及作用分析[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8(02):135-137+146.

[6]刘意.“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8(11):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