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步子”教学法在培智生活数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浅谈“小步子”教学法在培智生活数学中的运用

 王丽恋

福建省惠安特殊教育学校         邮编:362100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了教师应以学生能力为起点,遵循“小步子”教学原则,逐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达成教学目标。以生活数学中“常见的量”为例,探讨 “小步子”教学原则的内涵,揭示在培智学校教学中采用“小步子”教学原则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小步子”教学原则确定的依据,阐述”小步子”教学原则在培智学校教学具体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浅谈“小步子”教学法;培智生活数学;运用

引言

“小步子”教学法是以矫正补偿为目标的教学方法,主要特征是将点滴知识“化”出来,以符合学生的认知,对能力弱、素质低的学生有着巨大的帮助。教师要依据教学情况、学生能力等要素,对培智学生展开细致的数学教育,通过科学运用“小步子”教学法,不断引导培智学生,从而全面提升培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使他们逐步掌握学习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1“小步子”教学原则在培智学校教学中的必要性

“小步子”教学原则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片段,将各片段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增加难度的顺序予以练习。《培智学校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6年版)》教学建议中,明确地提出教师要根据学情将任务分解,遵循“小步子”“多循环”的原则,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达成教学目标;《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康复训练课程标准(2016年版)》课程设计思路中也提到教学应主要以学生现有能力为起点,遵循“小步子、多循环”原则,最终达成课程目标。其他课程标准中,虽然未直接提出要运用“小步子”教学原则开展培智学校教学,但是也提出相似的教学建议。生活数学课的教学建议提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在教学和实施个别化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生活数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学习和生活技能的形成。“常见的量”是培智学校生活数学中的课程内容之一,包括有无、大小、多少、长短、高矮、粗细、厚薄、轻重、宽窄、人民币、时间、长度、质量等数前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下文将以“常见的量”为例,探讨”小步子”教学原则在培智学校教学中的运用。

2“小步子”教学法在培智生活数学中的运用 

2.1结合日常生活,灌输数学知识

“小步子”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定位小而集中,不能把这种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减少教学内容,而是应将一个知识点有机地分成若干个小点,每一个小点又紧密地围绕这个知识点,一层一层地进行教学。对培智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教师必须本着仁爱之心,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学习诉求和实际学习能力,结合日常生活,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小步子”教学。

首先,教师应根据生活实际进行深入性的数学知识渗透。一直以来,很多教师没有严格依据培智教育思想和理念,对培智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教学,致使很多学生遇到“学无所用”的情况。由于培智学生在智力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无法很好地认知与理解新鲜事物,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越来越差。因此,教师必须利用生活范例,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例如,教师在教“人民币”一课内容时,应让培智学生理解人民币的应用方法、明确人民币面值的意义;通过带领学生参加使用人民币的生活实践活动,不断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知;通过引入人民币面值上的数字,让学生能够准确记忆人民币的数值大小及多少等,从而提高其生活能力。

其次,教师应最大限度地让培智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来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例如,教师教“20以内加减法”时,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和爱心,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发自内心地认可自己。为了使其更好地理解“2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教师可以使用手指比画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相应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再次,教师应重点研究数学教材,尽最大努力将数学教材内容生活化,从而反复锻炼培智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位置”一课内容时,可以依据事先准备好的教学方案,对培智学生展开相应的培智教育。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一名学生自行体验数学学习;通过提出一些简单的方位和方向问题,让学生能够准确判断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如果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教师则需要通过反复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数学记忆,从而保障学生能够结合更多的生活实践,理解和消化“位置”的相关数学知识。

最后,教师应教会培智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掌握数学语言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远近”一课内容时,可以从生活实际入手。基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第一步,以某个学生为中心,对比各个学生与该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确定远近关系。第二步,可以根据每两个学生的间距,引导学生计算出实际的距离并比较远近,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培智学生相比正常学生在理解能力上有一定差距,教师需要对其进行耐心地讲解与训练,才能够加深其对学习内容的认知。

2.2训练数学思维,建立逻辑关系

数学学习讲究的是逻辑关系。如果教师不能对培智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的逻辑思维,不利于对数学的学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开始关注培智学生的思维问题。为了提升培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能力,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小步子”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数学思维训练。

首先,教师必须要重视培养培智学生的逻辑性思维,采用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跟上教学的节奏,从根本上提升培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力。例如,教师在教“分类与整理”一课内容时,应主动帮助学生对生活物品等进行正确的分类,使学生能够明确教师的用意,理解教师所要讲的数学内容。教师通过反复的演练,能够让学生通过动作,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思维,提升学习与生活的能力。

其次,教师应重视提高培智学生的数学素养。任何数学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良好的数学素养。尽管相比于正常学生,培智学生在学习能力上有着明显的劣势,但教师必须要本着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教师在教“认识图形”一课内容时,通过让学生画自己喜欢的两三个图形,帮助其建立图形思维,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喜爱数学,拓展数学思维。

再次,教师应把握培智学生的心理特征。例如,教师在教“长度单位”一课内容时,应让学生明确长度概念,教会学生使用格尺的方法。通过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其能够依据自身的兴趣,去测量物体的长度,从而激发其生活意识,进而使其培养正确的世界观。

最后,教师应严格依照培智数学的教育宗旨,为培智学生制订具有独立性、可塑性的数学“小步子”培智教学方案。例如,教师在教“认识钟表”一课内容时,第一步要让学生认识钟表中的数字;第二步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钟表的作用;第三步要引导学生掌握记忆钟表知识的方法;第四步要通过即兴表演上下课钟声、模拟睡觉等,让学生强化钟表意识。

结语

智障儿童由于一些智力的缺陷,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感知的范围小,记忆力也非常差,缺乏思考的创新的能力,所以我们对他们进行教学时,应该要采用多种方法,使他们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姚文忠,苏华.聋哑儿童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健康教育,1998(3).

[2]高立群,吴艳红.小学阶段聋童与正常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1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