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以“临终关怀”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浅谈《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以“临终关怀”为例

张巍,张宏,孙先越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黑龙江大庆 163312

摘要: 探讨《基础护理技术》中 “临终关怀”内容的思政元素挖掘,立足培养具有临终关怀理念、有仁爱之心、懂沟通,会交流,满足临床工作岗位需求的专业化、高素质护理人才。

关键词: 临终关怀  思政元素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病死率仍逐年上升。提高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1】。我国临终关怀服务发展时间晚,人们传统观念的禁锢、死亡教育的缺失、临终关怀服务专业化不足2。面对社会对临终关怀专业人员需求供给缺乏的实际情况,按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我校基础护理教研室思政创新团队在“临终关怀”教学设计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以增强思政育人的适用性、感染性和导向性3,培养具有正确生命价值观,尊重生命、佑护生命的护理人才。

1确定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理念

“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自身价值”,以学生学习、学生发展和学习效果为中心,以满足护理工作对象需求为导向的人本主义现代教育理念。教师课前通过问卷星调查了解学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态度,激发学生关注个体发展中未来要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教学中通过名言警句、思政案例、事迹分享等形式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专业学习与思政育人的有机结合。

2 教师思政育人能力的培养

教师既是落实铸魂育人的关键力量,更是彰显思政价值的领军人物[5]。因此,在党建+业务工作模式下,教师重视业务知识传授和思政育人的有机结合,在“三全”育人过程中,通过课程思政专业学习群、学习强国等途径不断学习,为思政元素的挖掘奠定基础。

3 教学分析

3.1内容分析 生老病死是一个正常的生命过程。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们关注优生,却往往忽视优逝。在中国,当临终患者生命走入末期,家属往往把对生命无意义的延续等同于对亲人的孝道, 只要还有一丝希望, 就要拼尽全力的抢救4,但其实我们更应该尊重临终患者自主决策权, 避免过度抢救。在前期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疼痛护理和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2学情分析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高职护理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学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情感和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能熟练应用智能手机,但缺乏利用手机的学习自主性;学生对临终关怀知识学习感兴趣,但缺乏护理临终患者的意愿及工作能力。

3.3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岗位要求,确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记住脑死亡的判断标准,死亡过程的分期,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护理;说出临终患者的生理变化及护理、尸体护理;知道临终关怀,濒死与死亡的概念。(2)能力目标 正确、规范的进行尸体护理;能够为临终患者家属及丧亲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3)素质目标 关心体贴患者,具有良好的人文关怀能力;加强传统文化陶冶和人文精神培养。

3.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师教给学生的应该是学生未来工作岗位需要的。因此,确定重点内容为脑死亡的判断标准;死亡过程的分期;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护理。难点内容为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护理。

4 课程思政元素体现及切入点

4.1人文精神培养 以“社会沃姆理论”导入新课,引用 “当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同样需要社会为其提供一个类似子宫般温暖、舒适的支持环境,由社会为其提供全部的爱与呵护”,激发学生对优逝的重视,强调护理人文关怀品质对患者生命质量的正向影响。

4.2奉献精神 在介绍国内临终关怀发展时,结合教师主动参与临终关怀志愿服务,以教师身体力行的事迹感召学生回报社会、奉献社会,传承“奉献、友善、关怀、付出”等志愿服务精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善良的品质和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

4.3传统文化陶冶 在介绍国内临终关怀起源时,引入我国古代“福田院”、“济众院”、“普济堂”,通过图片展示,诠释敬老、爱老的美德;在介绍国内临终关怀服务机构之家庭照料环节,先引入中国古代“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二十四孝的故事,而后分享孟佩杰带重病养母上学的思政案例,通过讨论,激发学生传承尊老、爱老、孝老传统美德。

4.4 生命价值观教育 在临终关怀的内容讲解中,播放《当鸭子遇见死神》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能够感受当死亡来临时鸭子的心理变化,通过隐性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死亡观;随后,引用哈尔滨“抗癌女孩”王越为自己举办生前葬礼的故事感召学生树立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生命价值观。

4.5爱岗敬业 在引入尸体护理内容讲解时,利用女护士杨惠云曾为上百具尸体做护理的真实案例,展现临终关怀护理工作的伟大意义,彰显敬佑生命、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4.6 感恩意识 课后通过布置观影作业《桃姐》,强化优逝理念的同时,通过学生观影后的交流挖掘知恩图报的感恩意识。

5教学反思

在2020级学生的教学中,采用线上单一授课模式,思政元素资料挖掘丰富,但案例凝练性、精准度不高;教师未展开学生对临终关怀认知态度的了解,以传统教授为主,学生自主内化的空间有限;因此,在2021级学生授课环节中团队教师再次完善教学资料,采用混合式教学通过课前发布问卷调查、课中以情促学、课后拓展延伸环节,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力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教学中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讲授与感悟、讨论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使护生走入护理岗位后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临终患者。

[5]

5 结语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育人工程。教师必须积极参加思政教育培训,提升自身的德育能力 [6]。同时,在挖掘思政元素时切忌脱离教学内容、目标及学情。只有教师思政育人能力不断提升,才能深度挖掘思政元素,以人格魅力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敏玲,邓伟英,蒋向玲,陈丽富,张莉.三级综合医院恶性肿瘤患者终末期死亡态度及优逝需求质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03):35-40.

[2]沈文森,高春兰.临终关怀服务发展困境与对策的思考[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2,(14):32-35.

[3]张世免,孙小刚,李青清.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路径与保障机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2(02):76-80.

[4]李芳芳.医务人员临终关怀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8,18(08):549-553.

[5]李东坡.“课程思政”建设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运用研究[J].高校辅导员,2020,(04):19-23.

[6]郭耀玲,刘晓,王继红.课程思政教学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J].教育教学论坛,2020,(10):130-131.

基金项目:“基础护理技术”立项第二批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