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检测的质量控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纺织品检测的质量控制分析

苏俊玲

131126198402170041

摘要:纺织检测机构的产品检测范围涉及到纤维、纱线、面料、服装、家纺家居产品、纺织装饰用品等。作为对社会具有法律效力和公正作用的第三方独立法人,纺织检测机构必须遵照RB/T214《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和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要求,规范地从事检测活动,让检测机构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通过质量控制来得到保证,因而纺织检测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分析纺织品检测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纺织品检测;质量控制;分析评价方法

引言

“生态纺织品”,是指在纤维生产和纺织品制作进程中对环境不造成污染,在使用进程中对人体健康和周围环境无害,在废弃处置中不会产生有害物质的纤维原材料及其制成品。纺织品的生态性带有三方面的内容,纺织生产生态性、纺织消费生态性、纺织处理生态性。因此研究生态纺织品对我国保护环境,促进生态纺织品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纺织产品质量检测

纺织工业涉及到社会民生,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纺织产品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使用率非常高,使用面也很广。纺织产品的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从生产的角度来说,我国市场监管部门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纤维制品、服装、家居家纺等产品的质量监管,需要通过独立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来进行,纺织产品检测实验室为纺织产品质量安全把关,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纺织产品质量检测一般包括纺织产品成分定性定量分析、物理性能、结构外观、制品外观、色牢度、洗涤性能、服用功能性、特殊功能性、生态安全性等项目。检测的产品种类多,检测项目多,检测依据的方法和标准多,检验人员必须对检测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2、当前我国生态纺织品检测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2.1制度保障有待优化完善,责任主体不够明确

生态纺织品检测监管的有效性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保证各相关部门、有关方面在制度的规管之下做好协调工作。但实际上,我国生态纺织品监测监管机制随意性较大,并不能满足当前新发展阶段的要求。比如缺乏考核评价体系,导致当今生态纺织品检测监管质量不高、运行不畅。同时质量主体的不明确导致众多生态纺织品出口企业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产品的外观特质,注重高效率的生产,却忽略了纺织品本身的安全、环保、卫生等品质。其次检验检疫部门与现行监管制度并不十分相符,更多的是对相关检验产品的包揽,而不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另外当前生态纺织品检测监管体系容易导致检测效率与效果低下的问题,不仅让生态纺织品检测检不快,也让其检验容易产生误差,影响检验结果。最后,缺乏控制源头质量的生态纺织品检测监管制度,造成前端产品影响后端产品质量。

2.2检测监管体系的检测能力有待提高

检测监管体系的检测能力有待提高是当前我国生态纺织品检测监管体系的主要问题。从生态纺织品的技术标准来看,我国的生态纺织品检测在防污染、性能评价等方面总体技术不高,难以满足生态纺织品检测监管技术高精度的要求。从生态纺织品检测监管人员方面来说,人员素质不高只对生态纺织产品进行常规监测与判定,而没有更深层次的检验,导致当前生态纺织品检测监管体系不适合时代发展要求。

3、纺织品检测实验室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

按规定,纺织检测实验室每年的年初都应制定质量控制方案,通过质量控制方案来指导检测质量控制工作,一般通过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测人员通过检测来评定一个样品质量合格与否,或评定样品质量是“优等品”“一等品”或是“合格品”中哪个等级,只有检测结果没有误差、或者误差在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范围内,给出的检测数据才有足够的效力和权威性。

3.1内部质量控制方法

内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人员操作比对、留样再测、设备比对、目光校对、方法比对、相关性检查、空白试验、加标回收及其他方式,实验室根据拟开展的检验项目的特点结合实验室自身要求进行选择。人员操作比对是由两人以上对同一样品进行重复检测,纺织实验室中涉及感官检验和手工检验的项目需要定期进行人员比对。对新上岗人员也要定期进行与经验丰富和能力稳定的检测人员的比对。设备比对是同一检测人员使用不同仪器设备对同一样品使用相同检测方法进行检测,需要评价不同仪器的性能差异,如灵敏度、精密度、抗干扰能力等。留样复测由同一检测人员对保留样品进行重复检测,该方式要求留存样品具有较好的均匀性、稳定性。检测方法比对是同一人员用对同一样品用不同分析方法进行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的符合程度,以验证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如机织物密度的测定,一般用方法A-织物分解法和方法C-织物密度镜法对同一样品进行检测,互相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2定量检测

定量检测方法主要有吸收法和振荡法,分别代表了抗菌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吸收法适用于溶出型抗菌织物或吸水性较好且洗涤次数较少的非溶出型抗菌织物;振荡法适用于羽绒、纤维、纱线、织物以及特殊形状制品等各类纺织产品,尤其适用于非溶出型抗菌纺织产品,改善了吸收法要求样品吸水性强的缺点,测试操作更加便捷。本文选取国内外现行典型标准的振荡法(因为日本抗菌标准中暂无振荡法,选取JISL1902—2015标准中的吸收法)进行对比。检测方法在样品制备、灭菌状况、洗涤方式、接种菌液浓度、结果评价方式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导致不同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不具可比性,不利于抗菌纺织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3.3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应用

通过获取其不同区域的高光谱数据,从而达到对物品的颜色、材质、类别等特征快速无损的检测,该技术经过快速的发展已经日益成熟,将其应用到纺织检测领域有着巨大的研究潜力。今后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多组分纺织品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目前的研究只能做到单一组分纤维的定性分析和涤棉两组分的定量分析,然而纺织品所用的材料涉及到天然纤维、合成纤维等多种纤维,在制品中往往又是多纤维交织或混纺使用,多组分纺织品的成分分析方法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建立纺织品定性定量快速分析模型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高值服装制品无损检测技术的开发。高价值服装往往采用珍贵稀有的原材料,特殊用途的功能类产品制作工艺复杂,成品价格昂贵,而传统检测方法具有破坏性,会造成浪费。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开展无损检测的研究,可以在保障消费者权益、规范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颜色测量的数字检测方法研究。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在颜色测量方面的研究,开展纺织品色牢度、沾水等级评价、布面疵点等检测方法的研究,实现质检工作的数字化,可以解决人为因素产生的主观偏差,避免人为误差、降低检测风险。

结束语

政府部门、生产企业、流通领域各部门或个体,通过送样委托检测,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婴幼儿及儿童服装安全、学生校服安全等。检测机构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性为守住产品质量安全防线奠定了坚实基础。检测机构自身的质量控制是检测机构的立足之本,检测机构应采取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对检测工作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持续稳定地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发挥第三方检测机构服务国计民生,提升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能。

参考文献:

[1]陈海民.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监管体系[J].中国纤检,2015(09):23-25.

[2]潘冰.建立健全生态纺织品检测监管体系探究[J].中国纤检,2015(16):28-30.

[3]吴欣.关于生态纺织品检测监管体系分析[J].探索科学,2016(6):134.

[4]王超.基于色谱技术的纺织服装化学残留检测与应用研究[J].粘接,2022,49(01):69-73.

[5]熊赛霞.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及应用[J].现代食品,2020(03):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