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导师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研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专业导师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研究与实践

杜鹏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621000

【摘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育人育德为重点,坚持技能与品德共行,培养教育出更多的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部分高职院校在最近几年里开始尝试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以学生职业能力、核心素养为基础,从专业导师引导功能出发,设计实践任务来构建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实践策略,以期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专业导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核心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与变化,因此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专业化,同时更加重视技能型人才,在该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构建良好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导师制度具有现代意义,其主要思想是重视个体差异性,以此强调教学方法的个别指导,并关注学生的德智,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氛围,从而给予学生专业性指导[1]。我国初期,导师制度通常是在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中运用,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开始实践该模式,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关键所在,所以需要给予足够重视。

1.专业导师主要工作内容

专业导师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为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角色,其工作重点是学业指导,其内容包括指导学生掌握专业基本情况,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习专业的特点、内容以及要求,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并为学生定制相应的学业规划;第二个阶段时间为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其工作重点是能力指导,其内容包括定制个性化专业产品制作,并给予学生亲自指导,引导学生参加专业学习活动,即科研活动、专业技能竞赛、专业社会实践等,从而分阶段提高学生专业核心素养;第三阶段时间为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其工作重点为就业指导,其内容包括协助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并完成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等,并给予学生相应的就业咨询与指导,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并及时掌握、跟踪学生就业情况[2]

2.高职院校专业导师的人才培养过程

2.1学业指导阶段

在进入高职院校后,学生需要在新环境、新要求中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并由中学生角色转换为大学生角色。在该阶段,专业导师需要将工作重点倾向于“学业指导”,首先需要为学生展开专业介绍,包括“专业学什么”、“如何学好专业”、“该专业的学习能够让自己做什么?”,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专业知识,并形成专业意识,不仅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明确自身学习方向。专业导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办学背景、办学历程、成绩与荣耀,使得学生能够对该专业树立起信心,同时帮助学生认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必须取得哪些职业资格证书,使得学生能够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确定。专业导师需要为学生讲解该专业所面对的就业岗位,以及上岗需要具备的能力、知识、素质,学生因此能够了解自己以后能够从事何种工作,并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素养,并任职专业未来的发展空间。专业导师告知学生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类型、课程与岗位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清晰认识到专业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为学生介绍实习实训条件、师资队伍情况等,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办学条件,从而建立起专业信心。为学生介绍课程考核模式,让学生了解到,大学有着比较快的教学进度,并且有着较高的技能训练要求,其自学能力较为重要,其考核方式包括水平性考核、过程性考核,使得学生能够尽快适应高职院校的专业学习。告知学生学校有哪些专业活动、专业社团,使得学生能够在课余生活中参与多种活动,有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习总书记来川视察指出,专业导师需要利用自己对这个专业对本行业的了解来指导和帮助学生就业,所以导师需要结合学生特长、爱好、能力等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业发展规划”,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明确,同时制定阶段化的专业学习目标、实施方法、完成步骤等,并建立与学生专业相契合的学习方案,促使学生逐步实现学习目标。

2.2能力指导阶段

该阶段的指导不仅时间长,而且跨度比较大,在该阶段,是学生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学习系统性专业知识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以“能力指导”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训练,使得学生能够在该阶段持续提高专业素养与水平,并提升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在该阶段,导师需要指导学生完成四项任务,第一项任务,需要指导学生完成专业作品,在该过程中,专业导师需要承担核心专业课任课老师,根据作品的难易程度为学生布置阶段性的实践任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元到整体;第二项任务,需要引导学生参加科研项目,以此来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在产品研发活动中吸收优秀学生,使其参与前期的调研工作,并收集相关信息与资料,最终完成整理工作,不仅呢过过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素养与科研创新素养;第三项任务,需要带领学生在企业展开见习工作,先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岗位设置、岗位要求,再带领学生在岗位上熟悉生产流程、工艺要求,并往常相应的实践生产工作。在深入实习后,学生能够初步认识专业所要面向的岗位与领域,导师再让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其内容包括企业认知、行业认知、职业认知、就业规划等;第四项任务,需要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从而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水平,从而形成合力,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专业特征与兴趣爱好,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除此之外,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能够实现教学相长,从而促进导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与成长。

2.3就业指导阶段

在该阶段,学生准备开始装换为准职业人角色,所以需要给予学生“就业指导”,为学生做好职业定位与就业准备。首先根据就业导向、职业生涯规划来指导学生获得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提升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水平;其次需要指导学生完成毕业顶岗实习,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导师需要通过定期访问来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并给予相应指导,并在实习结束后进行成绩评定;再者学生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其内容需要有效融合顶岗实习经验以及科研项目,从而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最后需要指导学生就业,为学生解决困惑,协助学生获取招聘信息、制作简历、投递简历等,有助于学生找到合适工作岗位。

3.结束语

简而言之,突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并构建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继续解决的问题,而专业导师制度能够实现该教学目标,能够在各个阶段给予学生支持与指导,与学生良好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廖晓燕.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三段式”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4):164-165.

[2]刘梅城,瞿建新.基于导师制的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实践——以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为例[J].纺织服装教育,2020,35(04):374-376.

[3]霍盼影.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分类、分组、分段”三导师制探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0(09):47-51.

[4]苟小亮.高职院校英语类专业实施“导师制”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为例[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3(05):77-79.

[5]邓宝玲.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运行机制研究——以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02):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