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K视域下绘本赋能大班幼儿体锻的实践研究——以绘本《神奇的平衡》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PCK视域下绘本赋能大班幼儿体锻的实践研究——以绘本《神奇的平衡》为例

陈帆

瑞安市滨江幼儿园  浙江瑞安  325200

摘要鉴于领域教学知识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优化当前教育模式势在必行。但如今,存在教师认知偏差、各领域独立存在等现象。本文针对这些现象,笔者从分析、观察和教育视角出发,剖析语言领域教学知识,以绘本为载体,从绘本内容、教学环节、教学策略三个方面着手,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加强幼儿对体锻核心概念与实践技能的掌握。

关键词领域教学知识绘本幼儿体锻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一[1]领域教学知识(PCK)定义为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即:教什么——教育内容的知识,怎么教——教学方法的知识,以及教谁——教育对象的知识。它指出:“广大幼儿园教师需要认识理解有关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并将之进一步细化为日常开展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

那如何在PCK视域下,利用绘本赋能传统的幼儿体锻模式,帮助幼儿更好地参与体锻呢?笔者以绘本《神奇的平衡》为例,开展了深入的思考和系列研究。

一、PCK的分析视角——绘本内容的“取”与“舍”

绘本内容的取舍是对“教什么”的深度分析。教师应挖掘绘本内容,寻找绘本中的运动元素,捕捉幼儿兴趣点,让幼儿能自发地想要参与平衡运动。

1.从无到有:依托绘本,匹配运动要素

首先是积累丰富的绘本资源,选择符合平衡区运动基调的绘本,并且吸引幼儿,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其次要选择有一定故事情节的绘本,将绘本融入户外平衡区就是要让幼儿从绘本主人公的视角出发,深入故事情节,领悟故事内容,以达到有效运动的效果。最后,明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和发展目标,幼儿捕捉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绘本元素。

笔者通过小组教研的形式进行阅读筛选,为平衡区匹配了相对应的绘本《神奇的平衡》,通过绘本渗透让幼儿了解平衡。绘本筛选路径如下。

根据自身经验,参考相关文献,获知平衡区的定义和对应的技能,以此了解户外平衡区的运动基调和技能。满足基础性原则。

翻阅资料,搜集与运动元素有关的绘本;在户外平衡区关注幼儿兴趣点,从幼儿兴趣出发选择绘本,进行结合助推,以此积累绘本资源,了解幼儿兴趣点,满足整合性原则。

小组研讨,研磨绘本内容,摘录相关要素和情境,以便领悟绘本内容,达到运动效果,满足巩固性原则。

评估本班幼儿能力水平,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对应《指南》中健康领域目标,明确各班幼儿在平衡方面的发展目标,以便明确各年龄段幼儿的能力与发展目标,满足发展性原则。

2.寓虚于实:深入绘本,开展绘本体锻

绘本是户外平衡区开展的依托,但绘本情节对于幼儿来说没有真实的体验感。只有认真研读和理解绘本元素,深挖绘本内容,将绘本融入体锻,才能获得更加有效和更为实际的成果。

教师需要不断研讨、打磨和推敲,斟酌主绘本和辅绘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园所的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判断绘本中是否有可运用元素和题材,建立可参考范围。绘本《神奇的平衡》中一共出现了18个关于平衡的故事,但这些故事情节大都远离幼儿生活,存在实践难度,于是我们筛选了其中6个故事情节做参考。

二、PCK的观察视角——教学环节的“收”与“放”

以下将从“教谁”这个维度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和发展目标,以达到在教学环节中适时介入,收放自如。

1.找“对”介入方向

摘取绘本中的关键语句以及不同阶段的变化,将其与幼儿的行为表现相对应,在集体活动中剖析此类语句,使幼儿产生同理心。在《神奇的平衡》中,主人公琳达第一次表演马背体操,虽然她有点担心,但是她有克服低落情绪的方法,最后还获得了成功。所以我们还能在绘本挖掘到相应的情感基调和社会性品质,如自我挑战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等。

2.找“准”介入方式

幼儿对绘本中的情感达到有效共情,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共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倾听能力,善于倾听教师对绘本的讲述

共情的经过:能正确识别绘本中主人公的情绪,从心理上认同

共情的结果:在正确识别主人公情绪后,对绘本情节做出语言或非语言的共情反应

共情的反馈:在理解基础上,提出适宜的、相应的解决方法。

3.找“到”介入角色

在绘本《神奇的平衡》中提到:大象表演成功后,能获得一大桶坚果,小海狗能获得三条肥美的鱼,这些奖励既是对它们物质需求的满足,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肯定。在孩子付出努力和汗水获得成功之后,他们同样需要我们的肯定,这样在下一次需要努力的时候,才会有前行的动力和勇气[2]因此,在户外平衡区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合作者:当幼儿在体锻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以绘本主人公的角色出现,与幼儿合作,分析幼儿现状。

倾听者:教师以倾听者的身份出现,倾听幼儿感受,共情陪伴,给予幼儿鼓励,让幼儿信任自己。

引导者:在幼儿提出疑问后,讲述自己类似的困难和遭遇,让幼儿产生同理心,帮助换位思考,引领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PCK的教育视角——教育策略的“定”与“变”

教育策略的使用同样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方法,“怎么教”要根据

幼儿的发展需求,以及绘本内容的核心经验来选择。

1.动作结构协调化

运动绘本的收集,能让幼儿获得更多运动经验。教师可以发动家长资源,邀请家长参与统筹,幼儿参与分享。并将运动类绘本和辅助性共情绘本进行罗列,使户外体锻有更多的参考依据,更好地与绘本元素结合,带动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还需要收集多元化的材料。幼儿可以与家长合作,根据自身的经验和喜好,结合绘本,制作独一无二的运动器械。

2.材料投放多元化

幼儿处于身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并不适合高强度的户外活动。只有把握适宜的运动强度和难度,创设情境式体能测试,才能满足不同幼儿的运动兴趣和能力发展借助绘本,以动物奥运会选拔为情境创设,邀请幼儿参赛,并结合幼儿这一时期所接触并且感兴趣的事物,开展有关平衡的体能小测试活动。

通过PCK的分析、观察和教育视角进行剖析,幼儿的学习离不开自身的参与和体验,绘本的内容要拓展到体锻中,转化为幼儿游戏的场景,这样幼儿才能在游戏中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在体锻经验和阅读内容之间建立联系。深层次地发挥了语言领域教学知识(PCK)研究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周兢.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舒尔茨,()奥尔特.神奇的平衡[M].余荃,.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