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探索与实践的个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工科院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探索与实践的个案研究

明媚 ,赵丽媛

哈尔滨工业大学 航院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要在高等学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科院校研究生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需要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工作核心,重塑课程体系,融入思政内容,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可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全面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是新时代中国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工科院校;思政教育;研究生课程思政

前言:在“两个一百年”的重要交汇期,工科院校研究生思政教育既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历史重任,更关乎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历史使命。工科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彰显时代特征专业特色。然而,长期以来工科院校以培养学生认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对科研攻关的能力为主要目标。研究生课程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创新性、科学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缺乏思政教学的融入,容易出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难的问题。本文以“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光学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为例,探索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政建设的路径。

  1. 努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有机融合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

哈工大“光学工程”学科前身是成立于 1956 年的光学仪器专业和国内第一批激光技术专业(1971 年)。光学工程学科始终突出国防和航天特色,在研究生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就是要把“哈工大八百壮士”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得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给学生,了解它的时代内涵,通过大力弘扬哈工大精神、航天精神,传承哈工大优良传统,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干事创业的热情,提升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发挥协同育人效能,努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1. 1 树立课程思政意识 提高思政教育能力

牢固树立思政意识,科学无边界,讲课有纪律。光学工程学科的研究生课程内容绝大部分看似与思政教育无关,但在介绍航天史以及学科现状和前沿时,还是会有一些隐性思政元素在里面。这就需要发挥研究生课程的"隐性"立德育人功能,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的提高其自身思政素养,以及进行思政教育的能力。要从正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客观看待历史和现实,激发其实业报国的热情和信心,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1.2 挖掘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与“三位一体”教育理念与培养模式紧密结合,高度重视把课堂作为育人主阵地,主动把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融入教学过程,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教育元素、价值塑造资源;从课程设计、案例分析等多方面入手,做到春风化雨、沁人心田;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研讨式教学方法,将价值观引导寓于专业课程,更好地从思想上引导人、影响人,培养学生又红又专、全面发展:要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建设,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的学科,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面争取更大的建树。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之中,促进思政教育协同体制创新,为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开拓道路。

  1. 探索工科院校思政教育新路 推进研究生思政教育新模式

立足新时代,光学工程学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习总书记百年校庆贺信精神为行动指南,构建同向同行的思政体系,实现“三全育人”,铸造空间技术领域国之重器,培育航天国防领域杰出人才,为学科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2.1建强红色堡垒,营造思政强磁场

光学工程学科始终坚持建强红色堡垒,筑牢凝心聚力“思政强磁场”。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政治引领、规范组织生活、团结凝聚师生、推进课程思政、促进学校中心工作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使教师党支部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师生的核心、改革攻坚的堡垒。挖掘思政资源,传播新时代的“正能量”。用正能量、主旋律来积极引导并不断强化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和忠诚度,传承弘扬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马祖光精神和航天学院文化传统。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以机制统筹实现教师教育学科引领发展。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全力支持教师教育学科更好发展,为航天国防领域提供哈工大智慧。

2.2 厚植红色基因,同频共振

光学工程学科坚持红色基因为魂,“教”与“育”同频共振。深入挖掘学科思政元素,引导学生运用学科专业知识,对空间光学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前沿课题进行分析思考,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打造“思政课程+人工智能”“信息强国+课程思政”的特色育人体系,将红色基因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强化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引领示范作用,培养研究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研究生导学文化育人体系,引导师生共建和谐导学关系。打造研究生社会实践育人新模式,在培养方案中增加社会实践要求,依托哈工大博物馆和航天馆开展学科发展史学习、航天科普教育、志愿讲解服务等活动,鼓励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体验与成长;每年开展“航天行”社会实践活动,走访航天一线单位,传承航天精神;组织学生前往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继承红色基因。

2.3 构筑全员育人责任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光学工程学科思政教育覆盖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构筑“全员育人责任链”。学科组建导师为第一责任人肩负人生价值指导、团队兼职辅导员肩负社会道德教育、院系专职辅导员肩负行为规范约束、院党组书记肩负宏观方向引领的泛化思政队伍,提高思政覆盖面,以科研团队为单位成立党支部,师生支部联合开展组织生活,使思政资源最大化。秉持思教融合为根本,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充分发挥导师在培养中的主导地位,实施师生结对“导航计划”,为班级配备“启航导师”,全体教师签订《立德树人承诺书》,将师德师风和学术道德要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全部签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要求责任书》,全面加强师生出国(境)行前教育工作,定期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培训,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形成导师-团队-院系的联动梯队,实现思政教育全覆盖。

结语:研究生课程思政是工科院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型手段。具体实践中实现对学生和主讲教师双向的思想塑造、行为引导和价值引领的效果,展现出“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学术科研层面聚焦于学术价值引领,是课程思政的基础层次。“课程思政”注重主讲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开展科研工作过程中增强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针对工科院校的专业特色,厚植红色基因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隐性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方法个性化的浸润式隐性教育,形成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研究生课程思政体系。

文献:

[1]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 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 64-6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高〔2020〕3 号.教育部关于 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 [S].2020-05-28.

[3]陆道坤.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 育,2020(1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