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侯杰 ,张文波

山东省滕州市羊庄镇薛河小学  277526

摘要: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最终落足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主要围绕教育和管理两个维度开展,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以及对学生行为方式的矫正。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完善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建设,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管理

引言

班主任在外在行为的教育引导中,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建设,在工作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维护和心理疏导。让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从而建立良好的价值认知和行为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和心理调节能力。

一、情感教育,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在班级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首先需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班主任避免传统的主被动式的服从关系,而是推行情感教育的形式。通过自身的榜样引导和情感温暖,打破和学生之间的心理隔阂,让学生能够主动分享自身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行为,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教师避免强制性的通过惩罚进行行为矫正。而是借助情感引导,让学生倾诉这样做的原因,教师基于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围绕学生不同的行为动机,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指导。相较于惩罚型的行为矫正,班主任充分发挥师生情感的积极因素,在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反思和价值认知中,建立合理的行为规范意识。班主任通过倾听、交流,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引,引导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共同完成对问题的解决。班主任摒弃单一惩罚带给学生的消极体验,而是在情感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加强对学生的科学引导,实现对学生规范意识的塑造[1]。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良好沟通,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二、主题教育,加强心理知识的讲解

班主任在普适性教育中,针对学生的现实生活问题,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指导。班主任可以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生活问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讲解。教师通过现实问题的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心理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同时避免一味的价值说教,而是让学生能够在自主讨论交流中进行自由分享,在多维度的思辨认知中,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意识[2]。教师围绕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实问题,开展主题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想一想、辨一辨。教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而是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互动交流中,自主获得正确的行为认知。譬如,针对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教师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自身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分享表达自己认为有效的人际交往方法。班主任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班主任则根据学生的讨论方向进行教育指引,并完成对心理知识的讲解。指导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掌握正确的社交礼仪、口语交际、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班主任避免对学生进行枯燥的心理说教,而是立足于学生常见的现实生活问题,设置人际关系指导、学习辅导等主题教育活动。在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加强心理知识的讲解,实现对学生的答疑解惑和心理健康维护。

三、个性指导,实现针对性教育指导

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班主任在普适性教育的基础上,还需要围绕特殊心理问题进行个性指导。班主任需要详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在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针对性心理教育指导和心理问题矫正。例如,有的学生不合群,不愿意和他人进行生活交流,而有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冲动易怒,具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班主任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谈话交流和家庭沟通,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的原因,并分析出其中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影响,做到针对性教育和个性指导。譬如,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了解学生是主观原因还是外在环境的影响,通过对行为的分析,掌握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所在。对此,班主任带领学生加入学习小组,鼓励小组之间的互助学习,并为学生设置阶段性的学习发展目标。在每一次的目标达成中,积累学生的成功经验,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完成对学习问题的解决。班主任在普适性教育中渗透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心理问题,进行自主控制和调节,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生活实践,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社会活动的延伸,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入到生活进行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在生活的体验感受中,实现内在认知和外在行为的统一。帮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班主任定期开展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定期到敬老院进行生活服务,通过自身的劳动为他人进行生活帮助,在奉献和服务中,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价值。同时,还可以进行城市志愿者的社会活动,通过自己的劳动清洁街道,完成对城市环境卫生的打扫。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学生的生活认知和劳动体验,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行为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班主任设置趣味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理论认知和实践体验中,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意识。教师借助生活的教育素材,在社会公益活动的实践体验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五、结束语

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结合学生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在普适性教育中,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在针对性教育中,促进对学生的个性指导,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提升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孙权. 探究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J]. 好日子, 2021(3):1.

[2]吴丽华. 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启迪与智慧:上, 20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