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冯晓群

广州南沙职业技能培训行业协会 510000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迈入普及化教育的阶段,高校学生将成为全社会重点关切的重要人群,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必将引起政府部门、教育行政机构和高等学校的重视,本文将围绕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问题;对策

一、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现状

)职业指导队伍的参差性

职业指导队伍应该是持证上岗,对专业有深刻了解,对社会和企业需求能清楚判断,对学生职业能力有清晰的了解。然而,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大部分职业指导人员主要由身兼数职的辅导员和班主任担任,没有专业的队伍和人员配备,导致部分职业指导人员缺少对专业和对社会需求的深刻了解,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缺乏针对性。这种职业指导队伍本身的参差性造成学生职业能力的参差不齐。

)忽视了职业指导过程的阶段性

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应该是全程性的培养,即包括入学时的专业认知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时求职技能和岗位能力的培养,毕业后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和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仅仅只是局限于毕业时培养学生的求职技能和面试技巧,让学生参加企业招聘会,而忽略了前期学生专业意识和后期企业文化的适应性职业指导,导致学生虽然初次就业率较高,但就业不稳定率一直居高不下,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学校到企业的转变,从而造成二次择业。

)职业指导内容的局限性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职业指导应该贯穿从入学之初到毕业就业的全部过程,但是据调查研究,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内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是为了提高就业率而进行填鸭式的培养,只是教学生应该如何面试、如何写求职简历、如何才能得到一份工作,并没有就专业知识和社会形势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缺少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指导,且缺少对学生适应企业文化的指导,造成指导内容的局限性。

)职业指导对象的单一性

学生就业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企业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达到了最大程度的满意,学生与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相适应,两者之间达到动态平衡,并最终取得双赢。但是,目前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只是面向学生,只是考虑如何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职场,更多是在学生毕业之时讲解大量的求职技能、面试技巧及职场经验,只以学生找到工作为就业指导目标,整个就业指导过程缺少市场和企业的参与,忽略了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淡化了学校作为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枢纽作用,从而造成只是对学生的就业技能进行培训,忽略了市场和企业的参与。

二、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校、企、生共同参与的教育形式

第一,校企互融,增加实战体验。与企业合作开展职业指导活动,邀请企业人士参与开展人才需求分析、职场经验交流、技能比赛、企业参观等教育活动,拉近学生与职场的距离,帮助大学生提前掌握企业用人标准,体验企业文化、掌握职场信息、明确职业发展目标。第二,适时开展主题教育。职业发展具有时间连贯性,应在合适的时间开展适合的职业活动。一般分专业与职业引导性教育、生涯发展规划辅导教育、就业辅导与管理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应设置关键主题,及时开展,如专业探索月、职业生涯设计月、职场体验月等。第三,扎实团体辅导,深度开展个性化咨询。团体辅导应以小班化规模为佳,系统化设置教学内容,增加探索性教育,以体验教育为主,普及职业发展知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挖掘个人潜力。个性化咨询主要解决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如学习无兴趣、生涯发展困惑等,因人而异设置个性咨询辅导方案,采用专业化的技术和工具。

(二)建设精英化团队,提升专业化水平

从事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开阔的职业发展视角,才有利于推动职业指导工作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因此,学校需要在人员配置、培训、师资上加大力度。首先,严格选聘,适度配置。在选拔专职人员时,对其进行严格的资质评定和能力鉴定;在设置队伍规模人数上,应充分考虑职业指导工作强度和在校学生的基数进行合理设置。其次,加强培训,促进交流。应支持、鼓励与其他高职院校、社会专业辅导机构开展定期的经验交流沙龙、专业技术训练、前沿理论研究等活动,鼓励专职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参加资质认证培训,并逐级鉴定,真正成为一名专业化人士,打造一支精英化团队。

(三)优化机构设置,发挥职业指导工作的服务和教育属性

多数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就业指导工作处和各院系的就业专职人员,主要负责生源信息管理、就业信息与发布、组织招聘会、就业手续办理、毕业档案派遣等事务性管理服务工作,而职业指导课程教育、课外活动开展偏少,弱化了职业指导的教育属性。所以,设置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心实属必要,还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主要负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测评、职业咨询、创新创业教育、就业引导性活动、课程开发、职业素质培训、就业市场调查与研究等工作。两者同驱双轨发展,各尽其职,分工清晰,不容易产生顾此失彼的现象。

(四)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责任意识

职业指导工作关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稳定性,应自上而下围绕职业指导这一重点工作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明确领导责任,分工清晰,层次化实施,以专业教师为技能教育责任人,培养学生职业发展所需的专项技能;以辅导员为职业引导教育责任人,培养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开展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专题活动;以班主任为辅导工作责任人,辅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学业管理、就业管理、目标管理,充分发挥全员参与、全员有责、全员实施的作用。

(五)切合市场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标准

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的主要问题是人职不匹配。对于学生群体,知识学有所用,符合人才市场需要才是重点。高职院校的专业应依据社会人才类型需求来设置,培养计划应参照企业用人标准来制定,进行适配性调整,重点培养学生通用能力和专项技能,突出一技之长,提升就业竞争力。

(六)改进课程设计,全程贯穿职业指导教育

职业指导需要融合更多的课程资源来支持,不只局限于职业规划课程,更重要的是发挥全面的课程教育功能,应把心理健康、生涯发展、就业指导、创新创业、体验教育、专业课程等融于一体,互相渗透,从不同领域、不同平台、不同群体进行全程化贯穿式教育。

三、结语

职业指导工作是一个全方位的工作,职业指导人员要结合学生选报专业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要结合市场需求提升学生竞争能力;结合学生特点提升学生社会融入能力。另外,要依据校方、企业和社会机构共同培养学生,塑造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缩短学生和企业的适应期,增加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阙墨春.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素质要素研究[J].苏州:苏州大学,2020.

[2]陈晶.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探析[J].河北职业教育,2019(10):100-101.

[3]祁佳斌.高校职业指导体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4]黄美萍.试论高校职业指导存在的现实问题[J].教育现代化,2020(37):29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