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花浇根 育人育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1

浇花浇根 育人育心

王猛

身份证号:41282320010501xxxx

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

孩子培养得怎么样,要看拿什么样的尺子去衡量,以什么样的眼光去发现。教育不是制造“失败者”的,以分数贴标签的做法需要改变!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禀赋、才能、爱好和特长不尽相同,不能只关注孩子的成绩,使美育被忽视、被遗忘,如果孩子体会不到学习成长的快乐,就会越来越没有信心。既要重视知识的宽度,也要重视美育的深度,在学习中增长见识,在美育中厚植情怀。

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打开电脑或手机,就能身临其境般参观博物馆、艺术馆,欣赏艺术杰作。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让藏于深宫大院的艺术珍品走入方寸之间的电子屏上,让静止的美术、书法、雕塑流动起来,突破了传统美育的空间隔阂、技术限制。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没有美的滋养的人生必然是单调的、干涸的人生。孔子认为教育是“兴于诗”、“成于乐”,其中就包含着对美育的重视。朱光潜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如果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没有童话、歌谣和大自然的云彩、花朵、鸟叫虫鸣,如果青少年的心灵世界没有动人的音符和丰富的颜色,如果青少年没有艺术爱好和艺术修养,不可能全面发展。要全方位提升对孩子美育的重视程度,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孩子审美和人文素养。

美育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也就是说,在学校美育实践中除了关注基本的艺术素养的提高,学校更要在理念上注重价值引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审美观、艺术观,在人格的养成中厚植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根基,唯此才不会在艺术训练和审美教育实践中跑偏。美育德育相结合,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所以,德育美育既是学生入学的第一课,也是学生离校前的最后一课,必须贯穿学生学习始终,贯穿学校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在教书育人中,不断与庸俗的、功利主义的社会风气做斗争,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审美趣味,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理解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方针和本质特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一流的教育,使学校真正成为化育为人的天地,而不仅仅是教授技能、发放文凭的场所。

现在的青少年绝大多数在不愁吃穿的环境中长大,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坚强意志、吃苦耐劳精神需要比过去付出更多努力。而将劳动美育相结合,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通过二者结合在青少年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青少年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同时不断提高劳动审美标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提升审美。

器识为先,必崇德明理,五育创新并举;文艺其从,更启智润心,一生向美而行。美是时代的召唤,向美而行,不是为了让少数人掌握“一技之长”,而是为了让所有青年学子在自然之美、文化之美、生命之美中丰富思想、塑造品格、汲取力量,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