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杨卓君

广州市南沙区红日职业培训学校  5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所提供的就职岗位越来越多,而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人才匮乏的问题。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毕业生也存在着就业率低下、就业困难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经验、就业能力不足,就业心理存在偏差,暴露出了我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缺失的问题。因此,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水平,创新传统就业指导工作形式,培养更多就业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也就成为了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现状调查

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上不论是人民群众还是各个阶层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的重视度也逐渐提高了起来。大众关注度的不断提高,使得高职院校的数量也相较前几年增多了不少。国家也主动将几所本科院校转型成为职业院校,将其招生的整体规模不断进行变大。由于社会就业环境越来越复杂,高职院校自身不仅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育建设上下足功夫,在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不能忽视。

1 高校职业指导现存的问题

1.1 职业指导课程要求较高

目前多数高校都开设了职业辅导相关课程,内容包含就业政策、创业知识、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内容,然而承担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并非专职讲师,而是由辅导员或其他课程教师兼任,由于业务培训滞后、自身知识面较窄、职场经历有限等因素,课程常常流于照本宣科,变得冗长乏味。从学生角度该课程并非主干课程,学生若在职业指导课程中无法学到足量实际有用知识,更难以端正其学习态度,使得该课程变成一块鸡肋。职业指导是全程化的指导,该课程一般只在两学期开设,讲解过程更多侧重就业信息采集、就业政策、应聘技巧等知识的传授,缺乏系统化,全面化的职业指导过程。简而言之,目前高校的职业指导队伍自身水平、精力等受限,很难无法实现系统化、阶梯式、针对性教育。

1.2 缺乏对学生职业指导正确的科学认识

首先,就业率是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考核重要指标之一,各校就业工作容易陷入片面追求就业率的误区,而忽视了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以及帮助学生实现个人职业规划的长远目标。其次,对职业指导工作的推进主要集中在毕业班群体,未能意识到该工程是长期的、连续的、阶梯式指导过程。往往出现投入很多精力去抓,成效却很低的现象。再次,职业指导包含的形式和内容有很多,如发放一些就业指导方面的资料,举办各种形式的竞赛,提供职业生涯方面的专业测评,提供专业的职业指导咨询,推动社团活动,积极开展座谈会、报告会等交互性指导内容。但大部分学校还是依托于课程,其他形式虽有涉及但未做到普及性。

1.3 打造职业指导队伍受限于体系、资源

在高校现有的以辅导员兼职为主力的职业指导系统中,未能充分发挥行政部门其他管理层、学院专业教师的力量。学生就业情况未能计入教师的考核及学校教学改革的考核指标中去。对学生职业指导的关注也主要集中在毕业班年级,从而导致每年做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任务重成但效低的局面。另外,学校会邀请一些职业指导方面的专家进校做一些讲座,但因时间、精力等因素受限,讲座内容的比较广泛,只能是大方向的指引,影响力太小,且不具备针对性的指导,使得学生难以有明显的自我反思和提高。因经费投入有限,学院也很难长期聘请校内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人士或专家担任指导人员。因而对于很多高校短期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指导队伍非常苦难。

2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2.1 制定专业标准,打造职业指导师资队伍

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指导教师专业标准。职业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相应的专业标准,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调研,研究细化,制定科学详细的专业标准,摆脱高职职业指导教师聘任、评价标准模糊的困境,进一步提高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重点选拔有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律等专业背景的校内专任教师、优秀辅导员等加入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组织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指导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同时聘请行业专家、知名企业人士、优秀校友作为兼职教师,来校举办专题报告、就业沙龙、创业论坛等,分析当前的行业发展状况和企业人才需求,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高就业的匹配度。

2.2 坚持以生为本,树立全程化职业指导理念

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把学生看成学校生存之本,把促进学生发展看成学校发展之本,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学生就业,使学生终身受益。一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职业指导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二是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培养学生的独特性与创造性。三是对全体学生负责,包括刚离校的毕业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不间断的职业指导服务。职业指导不是阶段性工作,更不是毕业前的“临门一脚”,应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程化职业指导是指从新生入学到毕业乃至进入新的工作岗位,分阶段、分重点进行职业指导的过程,主要包括专业认知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培养、求职能力提升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认知,分析职业环境和需求,确立职业目标和行动方向,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因此,树立全程化职业指导理念对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2.3 加强校企合作,保证职业指导实施效果

校企合作是保证全程化职业指导实施效果的重要条件。高职院校应坚持服务发展、就业导向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内涵,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实现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化、合作领域宽广化,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校企合作成立职业指导工作委员会,明确工作机构职能,统筹协调全校职业指导工作,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开发职业指导教材,共同参与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等。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学生职业导师,指导学生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和创新创业竞赛,负责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企业文化培育、顶岗实习管理及考核评价等,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3 结语

职业指导融合了自我分析、信息收集、社会实践等各种具体工作,需要学校高度的重视多角度、全覆盖的支持和全过程的参与。在实际开展职业指导过程中,需将其理论、方法、高校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各高校在职业指导过程中探索了一些工作经验和方法,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仍存在很多不足,本文梳理了高校职业辅导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原因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相关建议。简而言之,高校职业指导工作需要学校高度重视,集中优势资源,建立专业化队伍,形成系统化流程,树立长效机制,把握社会需求,引领好学生努力方向,才能让职业指导工作真实有效的助力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志刚.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调查与认识[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04):95-98.

[2]王毅.试论高校职业指导的开展和推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20,(08):55-57.

[3]金荷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9,(25):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