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3

 基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探究

崔海

重庆警察学院  重庆市  401331

摘要:自成渝双城经济圈推行以来,川渝地区的经济水平大幅提升,成都、重庆两个经济圈核心城市更是在交通、产业、金融等多个方面获得了飞跃式发展,可以说,成渝双城经济圈对区域经济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不过,就目前来看,成渝双城经济圈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一个颇大的难题,即区域经济发展两极化,这也正是区域经济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要想使得区域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应当首先从产业、交通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打造各地产业特色,构建错位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形成高效的交通网络机制,从而整体优化经济圈的资源配置和联通机制,强化各个城市之间的联系,确保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成渝双城经济圈;区域经济;交通;产业

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两大核心分别为成都和重庆,其中,前者向东发展,后者向西发展,以此构建川渝相向发展的格局,是我国组建西部国家级城市群的关键措施。2020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推动下,成渝双城经济圈正式成为我国重要国家战略之一,而这也代表成渝双城经济圈将承担起拉动区域经济的重任,进一步引领我国西部整体发展。

一、成渝双城经济圈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从经济学层面上来看,所谓区域,即指的是一个有清楚边界、完整功能、合理结构以及强大内聚力的经济地域单元。通常来说,区域经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具备较强动态性,其发展特征主要取决于其所处的历史方位或发展阶段。成渝双城经济圈地处“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线上,且是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具备显著的地理优势,因而在促进川渝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和推动效用。如今,川渝地区已经成为我国西部的经济中心代表,是我国实现内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全国经济发展前景的重要保障。

成渝双城经济圈对川渝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极为明显的,截止2019年底,成都、重庆两大核心城市的GDP均超过了上万亿元,相较于2018年的GDP,增长情况颇为显著;而绵阳市和宜宾市的GDP则达到了两千亿元以上,分别位列川内第二、第三名。其他城市同样发展显著,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第二、第三产业增势喜人。总的来看,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形成使得川渝地区产生了较大经济集聚效应,而该地区的产业、交通、物流、金融等也由此受到影响,并极大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不过,就目前来看,成渝双城经济圈实施以后,川渝地区的经济均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绩,却也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

首先,基于成渝双城经济圈,圈内两大核心城市的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且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成都和重庆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核心城市,已经达成了交通、经济、生态环境的高水平协调发展,并在同东部沿海地区的合作中,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利用“虹吸效应”,将周边的产业、人口、资本等大幅吸引过来,构建了交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机制,虽尚未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水平,却也具有极为不错的发展规模,在资源、技术、信息以及劳动力方面都有着丰厚基础,经济前景颇佳。

其次,基于成渝双城经济圈,圈内其他城市虽也在交通、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有了不小的提升,发展速度却明显弱于两大核心城市。南阳、德阳等城市在地理位置上更为接近两大核心城市,产业发展迅猛,交通提升较快,但在生态环境、资本、技术等方面远不如两大核心城市,因此整体协调发展未能同成都、重庆比肩。绵阳、宜宾等城市虽在距离两大核心城市稍远,却得益于“双核五带”的区域规划政策而获得了交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动力,实现了中低水平协调发展,不过GDP值依然远低于成都、重庆。而自贡、雅安等城市则处于严重失调状态,由于人口、资本、产业等大量流入其他城市,这些城市的发展极为缓慢,虽然受到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推动,却未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多少成绩,且受限于产业基础薄弱、资源缺稀等问题,发展水平严重落后。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重庆发展最好的是主城九区,而大足、合川、潼南等区虽然也属于重庆市,但GDP同样不高,远落后于重庆主城区,这表明实际上重庆市内部也存在较为严重的发展极化问题。

综上,成都和重庆作为两大核心城市,是成渝双城经济圈最大的得益者,二者在经济圈中既处于社会领先地位,又处于经济领先地位,而其他城市却无法如此二者一般具备强大的吸纳能力,在人力、资本、产业、交通等方面均落后于二者,导致川渝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存在了明显的两极分化问题。川渝地区的区域经济两极分化问题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进一步提升都造成了极大阻碍,须知,区域协同发展才是生存之道,而长久的失衡状态并不可取,如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等均十分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因此,成渝双城经济圈要想进一步获得发展,并推动区域经济提升,就必须打破两极分化状态,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基于成渝双城经济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之策

(一)打造各地产业特色,构建错位发展模式

整体上来看,成都和重庆之所以获得极大的经济发展,除了因为二者具备经济圈核心城市这一身份优势以外,也同川渝地区产业同质化过于严重的原因有关。相关调查显示,川渝地区各个城市的产业颇为相似,例如多个城市的经济支柱都属于机械制造业、食品加工业以及医药产业等,导致地区内部竞争激烈,而成都、重庆二者本就由于核心城市的身份,在这些产业中占据发展优势,且还拥有文娱产业、体育产业等其他城市所没有支撑产业,所以在产业竞争和经济发展中牢牢地占据了优势地位,据此,要想打破核心城市和其他城市的壁垒,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区域经济提升,就必须打造各地产业特色,构建错位发展模式。

打造各地产业特色,构建错位发展模式,首先要挖掘出各个城市的自身特色产业,做好各个城市的产业定位工作,减少各个城市在产业方面的竞争。例如,泸州、宜宾本就有白酒产业作为特色,则此后应当重点发展这个产业,泸州主推泸州老窖品牌,宜宾则主打五粮液品牌,二者还可构建合作模式,形成四川白酒的品牌效应,并以此带动城市内其他产业的发展,这对提升城市经济、缩小其同成都、重庆在经济发展上的距离来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事实上,川渝地区各个城市均有着特色产业,甚至一个城市能够找出好几个特色产业,而各个城市的特色产业或可由重叠现象,如何确定各个城市的特色产业,并有效挖掘出各个特色产业背后的经济价值,应当取决于政府的整体规划以及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打造各地产业特色,构建错位发展模式,其次还要实现各个城市的产业联动。政府应当采取政策引导的方式,推动区域内各个城市的资源共享,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分配,确保产业要素的合理流动,尽可能加快拉近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在产业、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距离,扶持各个城市的龙头企业,促使各个城市逐步达成产业上的协调发展。此后,“双核五带”的空间格局依旧是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主要发展战略,在推行产业联动时,应当以成都、重庆两个核心城市为联动中心,呈辐射发展状态,一方面强化川渝地区的辐射力,提升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则依托于项目投资、城市联盟等方式,实现城市之间产业联动发展,优化资源配置,逐步推进城市群建设,以大城市带动小城市发展。

(二)形成高效的交通网络机制

交通是经济提升的基础,俗话说,致富先修路,这个硬道理不论何时何地都很实用。成都、重庆同其他城市拉开距离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因为二者相较于其他城市来说更为发达的交通。分析长三角、珠三角等发展前景良好的经济圈可知,发达的圈内交通网络是加快其整体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确保圈内各个城市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

目前来看,成渝双城经济圈基础设施网络良好,成渝、遂渝等高铁通道和成渝高速、成遂高速等高速通道极大拉近了各个城市之间的交流距离,再加上长江、渠江等四个水运通道和已经建成的多个机场,当前交通基本可以满足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运输需要。不过,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对外运输力量依旧较为薄弱,且各个城市之间的铁路建设并不多,高速通道又时常处于拥堵状态,因而导致各个圈内各个城市的交流尚未达到如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那样的高度互联互通,圈内运输速度也尚需提升。而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的趋势,高效交通网络机制的构建已迫在眉睫。

要想构建高效的交通网络机制,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际交通规划。在城际交通规划中,成都、重庆两个核心城市依旧必须是交通规划的中心点,应当围绕二者建成周边城市的快速通道群,将德阳、眉山、资阳等地理距离较近的城市纳入通勤范畴,并逐步促进泸州、宜宾、绵阳等发展潜力较大的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使得成都和重庆主城区摆脱作为各个城市中转站的身份,真正发挥其交通枢纽的功能,缓解整体交通压力,提升各个城市间的交流速度。

要想构建高效的交通网络机制,其次还要引入新兴技术。交通的发展时刻与技术联系在一起,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要积极引入新兴技术,将技术同交通深度结合起来,促使经济发展动力转向创新驱动,逐步建设起圈内新动力源,展示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平台的形象,全面提升交通要素生产率,应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技术,建成现代化的成渝双城经济圈交通网络体系。

要想构建高效的交通网络机制,第三还要关注到对外交通。就对外交通条件而言,成都、重庆的确领先其他城市太多。例如,在航空方面,虽然不少城市目前都已经兴建了机场,但机场航班较少,且几乎不对接国外,而成都、重庆的飞机大多对接国际大城市,就此层面而言,圈内其他城市在对外贸易上自然不如两大核心城市得心应手,经济发展因而受制颇多。此后,应当进一步推动各个城市在机场上的建设,并逐步构建各个城市之间的航空网络,优化转机服务质量,加快各个城市的运输交流,整体上增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国际化程度。当然,除了航空以外,海、陆两处的对外交通建设也应当加大建设力度,从而形成海陆空全方面的对外交通网络,这对缩小核心城市同其他城市的经济差距、促进圈内各个城市的协调发展以及提升经济圈对外贸易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具备优越的生态环境,旅游产业优势明显,且一直是经济圈的主要经济支撑,因此,在发展交通时候,切不可为了发展提升交通质量而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应当坚持环境保护原则,构建环境友好型交通网络,既加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交通建设,又保证了当地美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在修建高铁、高速通道之时,若是基于建设需要,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一些污染问题,一定要立即着手处理,尽可能将污染程度降到最低,减少生态环境的受损。

三、结语

成渝双城经济圈属于我国四大重点发展区域之一,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加快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关键一环。尽管目前存在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问题,但是单从成都、重庆两个城市的发展情况来看,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潜力是难以估量的。倘若能够处理好区域经济两极化问题,以产业、交通为主要切入点,提升其他非核心城市的发展速度,则成渝双城经济圈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而区域经济自然也会获得进一步提升,这对我国西部经济建设以及我国整体经济的优化,都有着巨大价值。

参考文献:

[1]史育龙,张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思路[J].开放导报,2022(03):62-68

[2]刘波,谢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路径研究[J].国际石油经济,2022,30(05):74-82

[3]赵丽,杨滢等.成渝双城经济圈经济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22(06):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