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研究进展

肖宇洁 ,石静然  

山东协和学院

摘要: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位居所有恶性肿瘤中第二位。结肠癌主要为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大体形态呈息肉状、溃疡型等。我国结直肠癌高发,原因与国人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结直肠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有症状往往已是中晚期,故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尤为重要。国家及社会医疗方面大力支持消化道癌症筛查行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应用最广的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手段有肠镜、粪便隐血、液体活检等。本文对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手段展开描述。

关键词:结直肠癌;早期筛查;肠镜检查;液体活检;粪便隐血检测

引言:

作为八大恶性肿瘤之一,结直肠癌的全球发病率极高[1],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高达12.20%,结直肠癌的死亡率9.4%[2],早期结直肠癌的五年生存率高达91.8%[2]。2021年我国新发结直肠癌患者56万,约占全球结直肠癌发病率的26%[3]。根据肿瘤侵犯的深度、肿瘤周围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是否有远处转移对肿瘤进行分期,临床上分为Ⅰ、Ⅱ、Ⅲ、Ⅳ四期。因结直肠癌早期无明显症状,临床表现不明显,导致85%以上的患者发展至中晚期才被确诊,但结直肠癌从癌前病变到结直肠癌Ⅳ期,有大约10年的疾病发展期,并且较于Ⅱ~Ⅳ期的结直肠癌而言,进展期腺瘤到Ⅰ期结直肠癌的五年生存率最低为91.8%,且基本达到完全根治,复发率低、手术费用低。同时,国家及社会医疗方面大力支持结直肠癌早期筛查行业的发展。本文对目前市场上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手段进行描述。

1.结直肠癌早筛手段

1.1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指的是电子肠镜,电子结肠镜目前是诊断大肠疾病,特别是大肠癌以及癌前病变的首选仪器以及金标准。主要是通过安装在肠镜前端的电子摄像头,将结肠黏膜的图像传输到电子计算机上进行处理,最后显示在监视器的屏幕上,通过屏幕,医生就可以观察到大肠黏膜的变化。结肠镜检查的优点在于直视肠腔,精确度高,在发现病变的同时就可以清除病灶;缺点是检查前被检查者需限制饮食,肠道准备烦琐,花费昂贵,而其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有出血等多种并发症发生风险,被检查者有畏惧感,依从性较差。

1.2粪便隐血检查(FOBT)

化学法FOBT又称愈创木酯法(guaiac-based faecal occult blood test,gFOBT),利用的是Hb的降解产物血红素与无色的愈创木酯发生氧化反应进而在特殊试纸上显色的原理。该方法用于筛查的敏感性约为40%[4],特异性也较差。近年来FOBT不断优化及改进。阳性结果需进一步接受肠镜检查。出血性消化疾病患者或摄入异体血、铁剂受试者会出现假阳性,无出血或暂停出血的肿瘤患者或摄入大量维生素C的受试者会出现假阴性。

1.3液体活检

液态活检通过取样脑脊液、唾液、胸水、血液、尿液等对疾病进行诊断,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组织异质性对肿瘤分子分型的影响。近年来,液体活检被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早期筛查。与传统手术活检相比,检测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获取肿瘤病变信息的优势在于非侵入式、操作简便、无需影像学支持、可重复取样,实现对疾病的实时监控,有效应对肿瘤异质性,发现窗口更早,成本低等。根据检测的生物标志物类型,又可细分为血清蛋白标志物、循环肿瘤细胞(CTC)、miRNA、DNA甲基化异常、mRNA等。CTC、miRNA与结直肠癌相关性的研究很多,但尚没有用于早期筛查的产品面世。

1.3.1血清蛋白标志物

用于结直肠癌诊断的血清蛋白标志物主要有癌胚抗原(CEA)、CA19-9、组织多肽抗原(TPA)等。CEA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血清中含量随着肿瘤进展逐渐升高,并在术后下降,常被用作预后标志物而非早期筛查标志物。但在多种癌中表达,特异性差。

1.3.2DNA甲基化异常

DNA超甲基化和去甲基化都会导致癌变,并且都能在癌症早期被发现。目前已经发现了多个用于早期诊断的甲基化标志物,其中最著名的是SEPT9基因。目前上市的SEPT9甲基化检测产品有Epi proColon 2.0(Epigenomics)、ColoVantageTM(Quest Diagnostic)等。对于进展期腺瘤敏感性为27.4%,对Ⅰ~Ⅳ期结直肠癌的敏感性分别为66.7%、82.6%、84.1%和100%,总体敏感性为74.8%[5]。SEPT9对于腺瘤敏感性较低,用于结肠癌早期筛查具有局限性。

1.4结肠CT

随着CT设备的不断升级,三维成像和CT仿真结肠镜已经被广泛用于临床检查。三维重建和图像处理后,能充分显示肠腔病变和周围浸润情况。无需侵入,无创伤,不良反应少。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结合不仅能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和形态,还可以显示肠壁外肿瘤浸润情况,淋巴结肿大及远处器官转移情况。更有利于肿瘤的定性和分期诊断,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但其局限性在于也需要较复杂的肠道准备,对于较小的病灶及结肠粘膜的细微变化准确性不如结肠镜,发现病灶无法进行活检,因此对于肿瘤是否为恶性不能给出最终意见。结肠CT还导致了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问题,40%~70%的筛查会发现不危及患者健康的外胚层异常,其中相当一部分(5%~37%)会接受进一步的检查。

1.5粪便DNA检测 

结肠病变如腺瘤性和锯齿状息肉中包含的DNA以及肠道脱落细胞中含有肿瘤改变的DNA均可以在粪便标本中通过敏感的检测方法检测到,这些检测方法通过发现特定的遗传和表观遗传生物标志物来区分肿瘤病变和非肿瘤组织。研究表明,mt-sDNA检测诊断消化道肿瘤的灵敏度远高于推荐的FIT。mt-sDNA检测对晚期腺瘤和无柄锯齿性息肉的检出率均高于FIT(分别为42.4%与23.8%、42.4%与5.1%)。即使检出病变的整体特异性较低,但与FIT相比,mt-sDNA检测能检出更多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

2.结论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降低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减少高额的治疗费用。要加强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结直肠癌的重视、政策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增进广大群众对癌症筛查意义的认识,增强防癌健康教育,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使结直肠癌筛查深入民心,伴随系统性个体化筛查方案不断优化及完善,最终真正实现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扭转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持续上升的状态,为国家及群众谋求长远利益。

参考文献:

[1]邹小农,贾漫漫,王鑫,等.《2020全球癌症报告》要点解读.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1,28(1):11-18.

[2]Latest global cancer data:Cancer burden rises to 19.3 million new cases and 10.0 million cancer deaths in 2020[J]. IARC.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