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教学课内外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课内外融合

蒋红玲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恩阳中学 636000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地理学科知识,还要注意其综合能力的养成。然而,很多高中生在地理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低效性。基于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教师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故此,教师可以立足教材内容、社会热点以及社会发展形势,将课内外紧密融合,以进一步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内外;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而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国家教育部要求新时代的高中地理教师在教授学生书面知识内容的同时,应该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多元化能力的发展。地理学科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是比较有难度的,地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以强大的知识体系作为保障,并能通过对问题的深度认知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建立以课堂为阵地的地理教学实战体系,以多元的教学视角,全视域地提高学生的认知,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提高其学习效率,同时消解或缓解学生在地理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的焦虑情绪,进而发展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地理教学中课内外融合的作用

1.1 大大拓展了教学空间

在地理课程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利用课上的时间,那学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充分掌握地理知识,更不用说提升地理综合能力了。因此,教师要加强课内外的融合,使地理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也拓宽了学习的空间,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参与地理知识的实践探索,亲历知识的产生过程,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2 最大限度地整合教学资源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为地理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在地理教学内外融合的基础上,汇聚更多的资源为学生所用,也可以让学生自行搜索资料,尤其是无法在地理课堂展示的资源,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对于一些人文景观自然资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参观,将课堂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地理、学习地理,最大化的整合利用教学资源。

1.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而课外活动则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因此,要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能力,实现地理课程的育人功能。

2 推动地理教学课内外融合的策略

2.1 营造趣味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加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发挥积极性,参与到课堂学习和探究中,进而在以兴趣为导向的探究活动中,深入理解地理抽象知识,并发挥自主性去学习和求知。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惯用口述式教学分解抽象知识,并呈现知识结果引导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学习过程愈加枯燥和乏味,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地理教学包罗万象的内容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空间,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了解全球地理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开展项目活动,通过任务驱动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进而构建合作、启发、探究式课堂,营造和谐、趣味的地理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探究的欲望。以“行星地球”为例,面对这一与学生生活相距较远的抽象知识,教师可以探寻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构建项目化活动,并设计层层递进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有序地整合知识进行理论探究。这既让学生小组收获理解地理知识的喜悦,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欲望。如在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时,教师可以设置“宇宙天体探究”的项目活动,提出收集太阳系资料、探究生命行星形成的条件、分析地球位置等任务活动。教师借助问题创设给予学生项目探究方向,既能调动学生探究神秘天体的好奇心,又能借助讨论性任务促使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想象和分析。

2.2 重视师生课堂交流

为提升师生交流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新课改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使其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问题。为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给予其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其能够从多角度针对特定现象或问题进行分析,并能全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二,引导学生提升思考深度。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中,师生对话往往沦于形式,无论学生回答是否正确、全面,教师都会使用简单的评语进行点评,并公布“标准答案”,导致高中生的地理思维无法形成。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在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后,判断其是否存在思考深度不足的问题,并通过适当的语言引导其提升思考深度。其三,注重语言艺术。很多高中生都不喜欢在课堂中与教师开展对话,认为教师在讨论学科知识时过于严肃,自己的地理素养不足,无法与教师开展交流。鉴于此,在开展师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尝试使用幽默、通俗的语言,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更乐于与教师开展对话。

2.3 利用微课讲解复杂的知识过程

在地理课教学上,原理一般比较简单,但思维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一般而言,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将复杂的问题变简单。这时候,利用微课辅助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就显得很重要。以简入繁,由浅显逐步走向深入,符合学生认知,是最好的教学思路。而高中地理学科中涵盖很多知识难点,学生通过单一化的讲解形式无法深刻地理解与掌握抽象化的地理知识。依托微课视频的直观性,可以将一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综合和整理,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这些内容穿插在一起,并运用图片、视频以及声音的形式呈现出来,使这些复杂化以及抽象化的知识点通过形象生动的展示而变得简单化。这样学生会对地理学科产生极大的兴趣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深入理解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地理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这一节时候,实际上是要让学生明确太阳的能量和地球上大气运动之间的关系。在讲述前,教师可通过微课视频让学生明确大气受热的过程,即太阳照大地,是以短波辐射的形式照射在地球表面,而大地上的暖热气流则是长波,然后对大气缓慢地进行辐射,此时,大气逐渐吸收了地球辐射热量,从而在夜间将此部分热量归还到地球表面上,进而对地球形成保温作用。

3 结束语

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是促进学生形成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设计指导方案,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实践的真谛。因此,我们也要适当地给学生提供合理的练习契机,让他们在反复的实践中加深体验,最终让实践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顾甜甜.高中地理教学课内外融合研究[J].成才之路,2019(27):80-81.

[2] 赵永智.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09):19.

[3] 郭嘉杰.高中地理教学课程内外融合分析[J].家长,2019(08):77+79.

[4] 苏传玉.核心素养目标下的高中地理可持续教育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5):45.

[5] 王萌萌.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