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表现、原因及引导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表现、原因及引导探析

张映雪1  ,刘一杉2

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   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400054

摘要:大学生拥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在学习、择业、人际关系、恋爱和其他方面表现出功利化。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功利化表现、原因及其正确引导,致力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

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是指大学生把个人短期内能否获得金钱、物质、功名利禄等作为评判事物和行为有无价值,即能否满足个人需要,给自己带来好处和利益的标准,以此为主要目的和动机,不考虑行为方式和手段的道德性和合法性。准确把握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的主要表现

(一)学习方面的功利化取向

学习动机方面,现在不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多是为了自己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过好上好日子。学习手段方面,一些大学生平时不认真上课和学习、甚至出现逃课严重,在期末考试之前把别人的笔记或老师的讲义复印一下,考试时或夹带、或偷看抄袭他人或找人替考代考或利用发达的通讯工具等情况时有发生。学习目的方面,一些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考试获得相应的学分以拿到文凭,或为了取得很高的分数和很高的名次以获得奖学金,或为了得到同学的羡慕和夸奖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考试过后就投入放松娱乐,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逐步忘得一干二净。

(二)择业方面的功利化取向

择业标方面,一些大学生择业标准是能否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个人的发展和个人享乐。在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其择业标准变得功利,职业定位从职业待遇和福利出发,应聘时开口闭口谈待遇。择业手段方面,一些少大学生弄虚作假有些大学毕业生为了获取一份理想的工作,不惜违背诚信原则,在求职材料上运用各种心思和技巧,仿造各种证书,使求职材料的水分越来越重。择业方向方面,一些大学生只考虑自己的需要。有的大学生希望留在大城市,不愿去小城市、郊区或农村。

(三)校园人际交往方面的功利化取向

一些大学生往往为了“特殊的目的”才去交往,对自己有利或有用的人才会去交往,以便在学业或生活上得以满足。如同学之间表现在结交有钱有势的朋友,择友手段有把市场经济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用于人际交往,靠吃吃喝喝建立感情,靠拉拉扯扯、吹吹拍拍以实现个人目的。

(四)恋爱方面的功利化取向

正确的择偶准应该是综合考虑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主要看内在的条件。外在条件包括个人的身高、身材、相貌、气质等;内在条件包括善良、真诚、自信、孝顺、责任心、成熟稳重、热情大方等。少数大学生择偶时比较注重物质方面,呈现出功利型恋爱观。其中,对方家庭经济条件因素是大学生选择另一半的重要因素。

(五)其他生活方面的功利化取向

在政治生活方面,大学生出现的“入党热”,存在“为了个人的发展需要”,“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优秀”等不正确的入党动机。在亲情方面,不少大学生与家人的联系方式是打电话、发短信等,目的是为了解决学习上、生活上、人际关系上遇到的困难,要生活费,向家里诉苦以缓解自己心理压力,而对父母和家人关心问候不多。在生活消费方面,消费动机是为了满足心理上强烈的虚荣心,手段上向父母要钱,或者自己打工,而不安心学习。

二、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的主要原因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部分大学生错误理解“竞争”的内涵,将其运用于各种生活中。在学习上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学习行为上采取了不诚信的态度,考试作弊,造成了对其他大学生的不公平,扰乱了学风和校风;在就业上由以前的包分配转向市场化自主择业,大学生在择业意识上由精英意识走向平民意识,使他们不得不考虑个人利益,择业准备上学习各种实用知识,忽视专业基础知识而考取各种证件,择业手段上不惜伪造证件和盲目夸大自己。

(二)学校教育的误区

一些学校教育教学当中重智育,轻德育;重特长,轻全面发展;重成名成家,轻如何做人;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其结果,导致大学生虽然有知识,但是不知道如何做人。如果教育只是客观地传授知识学问,训练培养专精技术人员,而失去了生命的关怀,意义的追求以及人生视野的开拓,学生充其量只是一堆快乐的、技术纯良的机器人。

(三)家庭教育的偏差

我国功利主义教育思想自有历史渊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代代相传,体现着浓厚的功利性家庭教育思想特色,而这种功利性具体表现在:首先是仕途观念。“学而优则仕”,只要学业有成,则仕途有望,求学成了加官进禄的一种手段。其次是物质利益观念。“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种粟”受这种功利主义思想支配,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升学途径,谋求今后生活的荣华富贵。

(四)大学生自身的弱点

大学生为独生子女,其家庭环境优越生活平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小到大一直在学习,人生阅历较少,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炼,往往被家长当作小皇帝小公主娇宠,形成自私自大心理。这使他们当中不少人不可避免地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出现种种弱点,如只讲索取、不愿奉献,价值取向急功近利,好逸恶劳、学习松弛,自私自利、不肯付出、害怕艰苦、贪图享受、爱慕虚荣、追求高消费等。

(五)社会的不良影响

置身校园之中的大学生并非真的生活在远离社会之外的象牙塔中,社会与他们息息相关。在一些大学生的眼中,金钱成了世上最有用最真实的东西,而道德、法律则是虚假的东西。网络的出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如网上购物、网上聊天、网上学习、网上看电影,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网络使大学生的生活娱乐化,更加刺激了大学生的享乐主义思想。

(六)国外社会思潮的影响

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未放弃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而部分大学生由于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对政治冷漠、缺乏兴趣,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在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和信息传媒的影响下,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开始动摇而迷失了自我,以至在价值取向上走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极端。

三、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

(一)家庭教育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氛围

家庭教育在思想上家长改变各种错误的传统观念,引导大学生刻苦努力学习,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行为上家长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同时充分尊重大学生个人的意愿(需要、兴趣等),以此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法上利用电话等通讯方式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和沟通,了解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状况,并获得相应的教育知识。

(二)学校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学校教育理论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教育武装当代大学生,使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集体主义思想。实践上营造具有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要注重宏观文化群体建设,还要注重学生微观主体文化建设,如班级文化,寝室文化,社团文化”[1],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三)政府部门为大学生提供良好条件

政府部门依法加强对高校周围的文化、娱乐、商业活动的管理,坚决打击侵害学生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的事件,坚决取缔非法经营,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政治上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大力弘扬各类时代先锋,同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严惩贪污腐败犯罪分子,给当代大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和形象。

(四)社会媒体加强管理,发挥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

社会舆论宣传必须旗帜鲜明,对符合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的思想和行为坚决支持、大力提倡;对那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及其它消极颓废的思想和行为,则应毫不留情地予以批判,不容许它们招摇过市。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2]电视、广播、杂志、网络等媒体要坚决弘扬主旋律,树立先进典型,抓好示范教育,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黄悦.高校毕业生青年群体荣辱观道德现状及建设探析.中国青年研究[J].2007(3):13.

[2]蒙雅森,杨珍妮.当代大学生人生修养导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9):59.

[3]梅萍、林更茂.论当代青年的生命意义.中国青年研究[J].20061):74.

[4]林治平.中南大学宗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M].(台湾)宇宙光出版社,2000:71.

[5]余俊渠,郭文亮.市场经济下学校德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教育探索[J].20074):81.

1


[1]余俊渠、郭文亮.市场经济下学校德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教育探索[J].2007(4):81.

[2]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第4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