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双重预防机制构建要点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双重预防机制构建要点探讨

梁正娜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云南省昆明市,650000 

摘要:在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中,地铁具有噪声少、土地利用率高、污染小、能源损耗低等优点。但由于地铁安全结构复杂度较高,且涉及较多的机械装置、人力资源,一旦出现不可控安全风险,就会危及乘客、工作人员及周边人员的生命安全。而评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因素是提升地铁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因此,梳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并总结管控措施非常必要。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双重预防机制;要点

1双重预防机制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双重预防机制是指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目的是准确把握运营安全生产的规律、特点和趋势,排查评估运营安全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通过实施制度、技术、工程和管理等措施,有效防控安全风险,闭环管理排查治理隐患,遏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生产安全事故和险性事件的发生。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2.1环境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环境风险包括两个层次:内部结构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结构微环境是指地铁车站运营室内空间中的细胞外流体。例如,在这一阶段,地铁车站的大部分内部结构要么设置了办公空间,要么进行了商业开发,而用于相关场地装饰的原材料是易燃易爆的,火灾事故荷载相对较大;外部环境包括生态环境和社会现状。前者是指不良地质环境、洪水灾害、地震灾害及其季节性因素,后者是指社会政治因素。

2.2管理方法因素

在一些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中,消防安全检查的具体内容缺乏针对性,具体内容缺乏完善,难以真正落实。虽然运营企业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体系,但没有配置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较高的工作能力,也没有足够的机构人员学习和培训安全应急专业技能。长期以来,重大安全检查和巡查工作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不可能保证安全隐患得到彻底整改。

2.3机器和设备因素

现阶段,火灾事故和设备故障在城市轨道交通重大安全事故中所占比例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地铁中有许多区块链使用机器和设备电缆以及电气控制系统,电缆线路老化,不符合要求的应用,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和短路故障,以及排烟风机的长期过载运行,在室内照明和空调的内部结构中,很容易在地铁隧道的内部结构中引发事故。

2.4员工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员工的风险因素包括两个层面:乘客和员工。一方面,在这一阶段,大多数地铁入口的地貌结构相对复杂。如果乘客不遵守乘坐标准,很容易造成事故。另一方面,地铁入口工作人员未履行其工作职责,容易立即或间接造成运营事故。例如,维修人员未对车辆故障进行深入专项检查,间接导致列车无牵引带、无制动系统等事故。

3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双重预防机制构建要点

3.1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要点

3.1.1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

苏州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主要由风险辨识(确定风险点、辨识危险源)、风险评价、风险管控、风险公告和预警、风险培训、风险检查、持续改进等程序组成,形成一个循环闭合的工作程序。

3.1.2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要点

1)风险业务板块:《办法》要求对附录所列各业务板块的风险点及可能产生的风险作进一步补充及细化。苏州轨道交通将运营安全风险分为设施监测养护、设备运行维修、行车组织、客运组织、运行环境、后勤(车队、食堂、保洁等)和疫情防控等风险。

2)风险评价标准:参照《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基本规范(试行)》要求进行风险等级评估。风险事故后果严重度按照“就高不就低”原则进行评价。

3)风险事故事件类型: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特性,将风险事故事件类型设置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透水、爆炸、中毒和窒息、踩踏、职业健康伤害、行车事故、恐怖袭击、治安事件及其它伤害等共计18类,其中,对行车事故事件、职业健康伤害、治安事件进行了具体规定。

4)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应有操作规程等规章的支撑,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正式运营前安全评估规范第1部分:地铁和轻轨》关于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要求,符合实际、安全有效,并且符合设施设备运行维护、行车组织管理、客运组织管理、人员管理和保护区管理等有关规定。

3.1.3重大风险判定及管控要点

1)重大风险判定: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清单》(简称《清单》)明确了大客流踩踏、载客列车脱轨和安全保护区结构垮塌3项重大风险,共计13项致险情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在开展重大风险辨识工作前,应先明确本单位是否存在相关的重大风险辨识对象,如有则需要进一步开展重大风险判定工作。比如,苏州轨道交通保护区管理的职能不在运营单位,而是被划分到集团公司,运营单位需要配合集团公司做好保护区安全管控。建议当重大风险辨识对象存在一个或多个“主要致险情景”中的情景时即判定该对象存在重大风险。

2)编制重大风险“五清单”

(1)基本信息清单:包括重大风险的名称和类型、风险情况、影响范围、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后果,以及单位的基本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

(2)职责划分清单:作业单位重大风险防控的主要职责分为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业务管理部门和基层管理单位(车间、班组)的防控职责。

(3)防控措施清单:包括重大风险防控体系和防控措施。其中,风险防控体系主要包括监测预警系统和风险预警通知系统。预防和控制措施应包括风险降低和风险通知。

(4)监测清单:制定重大风险动态监测计划,定期更新监测数据或状态。人员巡查与技术防范监测相结合的重大风险监测不少于每月一次。清单应包括监测信息和预警信息。其中,监测信息包括监测计划和监测数据状态信息,预警信息包括预警事件类型、级别、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发送范围和应急处置措施。

(5)应急处置清单:应急处置清单的内容应包括应急响应和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和设备、应急措施、应急演练等。

3.2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要点及措施

3.2.1隐患排查内容及分类

将风险分级控制体系确定的所有控制措施和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要求作为隐患排查内容。运营安全隐患分为11类,包括交通组织、客运组织、设备设施运行维护和系统。

3.2.2岗位隐患排查手册“一岗一卷”

轨道交通车站隐患排查手册包括风险点、风险描述、隐患内容、排查标准和排查方法。筛选内容来自对风险控制措施可能存在缺陷的逐项分析。隐患排查标准和方法与日常生产操作相结合,排查中发现的隐患纳入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统一记录。

岗位隐患排查标准和方法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建议结合加强风险控制措施,及时更新隐患排查手册。例如,当车站悬挂的引导标志是粘性的时,隐患调查应检查是否有裂缝;整改后改为螺栓固定时,隐患调查是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结论

综上所述,环境、管理、设备、人员等因素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常见安全风险因素类型,这些因素的管控情况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紧密相关。因此,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人员应根据近期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事故主要类别,加强安全培训、巡查及处理,及时发现与设备、环境、管理、人员相关的安全风险隐患,及时制定、实施针对性处理措施,保证相关安全风险的处理效率,避免安全风险扩大而对轨道交通运营效益、轨道交通事业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晓培,段朝阳,孙磊.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综合评价[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1(2):204-207.

[2]李松峰,冯旭杰,沙茜,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分级方法[J].交通运输研究,2020(5):66-74.

[3]吴强,刘志钢,钟晓,等.上海地铁运营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思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0(S1):54-59.

[4]闫云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管理策略[J].四川建材,2020(10):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