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水利工程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杜晨

保定市西大洋供水有限公司  071000

摘要:为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要求,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动我国水利工程的进步和发展。但水利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发展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减轻水利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自然、人类、水利工程和谐共处的局面。

关键词:湿地保护;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水利工程

引言

水利工程建设带来了一些水土流失的问题,因此,需采取一定措施,科学治理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治理不仅要针对水土流失存在的问题,更要围绕治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提升治理效果。经济效益的提升,有助于调动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

1生态水利工程概述

传统水利工程在建设时不重视周边环境,导致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周围的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例如在建设中将河道改为沟渠会导致天然河流水量减少。目前大坝是根据河流流向修建的,影响了河流下游的水环境,会造成河流断流,甚至出现缺水或部分地区缺水现象。将生态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要求贯穿在水利设计中,是当前水利发展的重要方向。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顾名思义就是根据生态环境要求,优化和调整水利建设方案,并在建设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措施,从而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与传统水利工程设计相比较,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将水利工程和保护环境紧密结合,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综合性更强。水利工程的建设或多或少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在建设过程地下水资源的过度使用、污水的随意排放和建设过程中的混乱开发,给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生态环境日益严峻,一种新的生态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将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研究生态水利工程技术、生态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减少水利建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根据生态环境实际情况,优化和调整水利建设方案,并在建设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措施。

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生态保护意识不强,河道水质污染严重

在河道治理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由于居民生态保护意识不强而造成的河道水质污染现象。在附近居民正常生产生活中,将产生的废水及垃圾随意倾倒在河道内,还有一些企业也同样将废水、废渣排入河道,若不及时对这些污染物进行处理,将会产生有害微生物,破坏河道生态平衡,影响河道水质安全。虽然河道自身具备一定的净化能力,但如果污染物超过其最大净化量范围时,就会威胁到生态环境的安全,甚至危及生物链,给人类带来不可预估的灾难。

2.2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起步较晚,设计师和施工人员相互交流的机会少,施工人员不能完全理解设计师的意图,且一般的水利工程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极少考虑到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目前的环境管理体系评估制度相对粗糙,生态水管理体系建设缺乏典型成功经验。因此,在设计生态水利工程时,有必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健康管理标准。

2.3维护管理工作不到位,降低河道整体治理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逐步提高,对周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河道的维护管理工作。但我国河道维护管理工作通常流于形式,在项目施工完成后,相关部门人员对河道管理缺乏重视和专业管护,导致后期治理资金缺,影响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河道管理工作不到位将会产生许多问题,比如河道被随意挖掘及占用,成为城市发展中的牺牲品,以及在人口聚集区附近的河道容易受到人为污染,致使水体富营养化,降低河道治理效果,影响城市形象。

3水利工程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技术

3.1科学选择治理方案

先以预防为主,加强未被侵蚀的土地防护,保障植被的生态修复能力,遏制新的水土流失产生。综合治理中融合重点治理技术,因地制宜,同步治理水利工程、植被、耕地等区域,构建一个完整的治理体系。通过建立生态修复试点,根据各个地区的地质条件,调整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布设不同的治理措施。坚持水利工程与林草改造措施相结合的原则,调整土地结构,合理配置水土保护措施。在轻度水土流失区域,采用封闭式管理,加强林地的保护,减少人为破坏的现象,将生态修复效果发挥至最大。在植被稀疏的区域,设置补植措施,将林地结构调整为多种林相结构,加强水土保持效果。在中度水土流失区域,利用重点治理技术,打造灌木林地。在侵蚀较严重区域,设置沉沙区域,修建坡面水利工程,进一步减少水土流失危害。在重度水土流失区域,修建反坡梯田,打造特色生态区域,进一步发展主导产业,使村民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该方法可以将治理结构更加合理,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3.2保护表层种植土壤

在自然环境中,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地资源。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过程中,区域内土壤的保护与修复是整个生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直接影响生态修复的质量。在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如果仍然保持旧的观念,将会严重破坏土地上的植被,甚至会破坏表层土壤资源。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水土保护是非常必要的,其也是防止该地区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相关单位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土壤保护和后期修复方案,以减少建筑垃圾对植被的破坏。

3.3提升湿地生态系统性修复技术研究水平

在国家持续、大力推进实施各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的关键期,迫切需要积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技术,大力提升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水平。具体可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①深入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及其与自然资源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明确湿地生态修复关键目标。②深入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功能退化的驱动机制,研发耦合模型,明确生态保护修复关键途径和标准体系。③从自然-社会-经济耦合效应的角度,分析并明确湿地生态修复的利益相关方。④深入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与自然资源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的驱动机制,从问题解决和目标实现出发研发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关键技术,为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科技支撑。⑤以水利工程影响下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提升为目标,深入研究水利工程影响下湿地水文情势和水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的影响机制,提出以河岸(湖滨)带植被组成和配置为主体的生态修复标准体系和研究面向水文情势变化的湿地生态修复标准体系。⑥从湿地生态水量保障、湿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湿地水环境保障等技术角度,研究以“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为调控核心、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保护为主要需求的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体系。

结束语

近年来,水土流失问题对生态环境保护造成巨大的影响。文中提出融合生态修复与重点治理技术的对策,旨在减少水土流失面积,提高区域生产总值,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周淼,袁瑾雯.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设计优化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0,49(12):60-61.

[2]王淼淼.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水源工程生态修复价值评估[J].水电能源科学,2020,38(12):98-100+168.

[3]栗欣如,姜文来,关鑫,李名博.我国水利绿色发展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11):49-55.

[4]师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周围水土环境的影响及措施研究[J].水电站机电技术,2020,43(11):197-198.

[5]李志伟.健康河流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研究与分析[J].河北水利,2020(09):37+46.

作者简介:杜晨,男,1989年11月,助理工程师,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