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艺术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刍议艺术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朱明霞

   江苏省溧阳市昆仑实验幼儿园   213300

摘要:在学前教育阶段,艺术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艺术教育既具有智慧教育功能也具备美育教育功能,能够有效发展幼儿智力、升华幼儿心灵。培养与提升幼儿审美能力是学前阶段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之一,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阶段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可合理利用艺术教育培养幼儿审美能力。本文从幼儿审美感知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等角度出发,刍议艺术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艺术教育;幼儿教育;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前言:艺术教育的范围较为广阔,包括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多种形式。艺术教育能够提升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及创造能力,有利于其艺术核心素养的提升。审美能力大体包括审美意识、审美理解、审美创造等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美术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幼儿园美术教学,培养与提升幼儿审美能力。

一、美术教育提升幼儿审美感知能力

审美感知能力是审美能力中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想要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就要借助美术教育多通道提升幼儿对美的感知能力,唯有如此,幼儿才能牢固基础,从而获得审美理解分析、审美创新创造等能力。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作品中美术元素的感知与欣赏;第二个阶段是对美术元素、美术技能的学习与联系;第三个阶段是通过自身审美与美术技能的结合,从而自主表现与创造出美术作品。教师可借助静态的美术作品,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

审美感知实际上指的是人们通过对美好事物的视觉接触、触觉接触、听觉接触等使心灵获得美好生活的过程,我们可以将审美感知称之为“美,从眼睛直达心灵”,美术范围内的审美感知不止包括对静态美术作品形状、颜色等因素的感知,还有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思想的感知。例举美术活动《美丽的花》,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或美术作品实地展示等形式,引导幼儿对静态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感知。活动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对静态美术作品的颜色、形状、比例、结构等元素进行感知和欣赏。鉴于幼儿时期是幼儿视觉系统与听觉系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在此阶段会对外部世界有着极大的学习兴趣,能够对外界事物形状、颜色、明暗等因素的感知,及自己的内心感受,来判断事物是否美好,同时,幼儿缺乏准确判断事物美丑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通过静态美术作品鉴赏来培养和提升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通过感知与欣赏,引导幼儿了解美的含义,初步树立美的概念。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美术静态作品欣赏之后,幼儿就能够通过调动大脑皮层,通过触觉、视觉等感官对静态美术作品多元接触,从而感受到美术作品的美。这就是幼儿的审美感知。

二、美术艺术教学提升幼儿审美理解能力

审美理解指的是幼儿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对审美对象作出的进一步分析和感悟,是幼儿对美从表象到本质的一种探索和分析。幼儿具备了审美理解能力之后,就能够借助自己身的感知,赋予审美对象主观意义。

幼儿美术教学包括手工制作教学、美术作品欣赏教学、美术作品创作教学等内容,这些美术作品大多通过面、线、点、颜色、明暗等美术元素来呈现不同的风格和主题,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能够带给幼儿不同的审美感受,美术语言包括色彩、构图、造型等主要元素,美术作品的结构包括统一、变化、均衡、对称等,不同的美术语言、不同的美术结构会给幼儿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通过对这些美术元素的学习和探索,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而方式给幼儿带来美的感染和美的熏陶,达到陶冶幼儿情操、美化幼儿心灵的效果。

以线条元素为例,画面中的水平线带给人的感觉是安详的、平静的,能够给观赏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安全感;以色彩元素为例,蓝色能够让幼儿想象到天空、大海、湖水等广阔无垠的风景,从而给幼儿带来一种开阔之美。而绿色是生机盎然的颜色,代表着希望、代表着和平。红色则代表着热情、橘色代表着温暖、黑色代表深沉……总之,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明暗度会给幼儿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能够引起幼儿的不同情绪。

教师可以能够客观反映真实世界的美术作品作为蓝本,带领幼儿进行美术审美分析,以期提升幼儿审美理解能力。如美术活动《快乐的假日》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向幼儿展示多幅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美术作品,如小朋友惬意地躺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多名小朋友在户外踢球等,之后,教师可询问幼儿通过观察这些换面获得了怎样的情绪和情感体验?狠毒幼儿会回答,感到很轻松、很惬意、充满了希望。之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幼儿去探索,为什么画面能够带给人美好的感觉?通过学习和探索之后,幼儿明白了绿色都够让人感受到惬意和放松,鲜亮的色彩、有趣的动态形象也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愉悦感觉,画面里的小朋友神情惬意,所以幼儿也通过共情感受到了惬意的感觉。这些就是美术教育的魅力与意义,通过有趣的学习过程,幼儿的审美理解能力获得了有效提升。

三、通过美术艺术教学培养幼儿审美创造能力

教师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激发幼儿创新精神。幼儿的审美能力能够通过作品体现出来,才是更有意义的事情,因此,幼儿教师要注重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幼儿审美创造能力。

  1. 借助绘画创作活动提升幼儿审美创造能力

幼儿审美创造能力,是指幼儿基于自身审美能力、美术技巧、想象能力创作出能够反映现实、带给人美感的美术作品。幼儿审美创造能力的提升,需要借助绘画创作活动来实现。从幼儿的实际特点出发,小班幼儿大多无法独自完成形象、有章法的美术作品,但是他们拥有着成人不具备的想象能力,因此,幼儿教师在美术创作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分要求幼儿创作的画作多么逼真形象,而应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同时按照幼儿对颜色的喜好,引导他们在画面适当的位置画出自己喜欢的形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帮助幼儿完成审美创造活动,提升其审美创造能力。对于中班幼儿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审美能力也较小班幼儿更优秀,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对其绘画的小技巧有一定的要求,引导幼儿通过相对专业的美术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要求幼儿所创作的美术作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能自述绘画日记,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培养其审美创造能力。

  1. 借助美术手工活动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需要通过不同的美术活动来培养,例如手工活动就是一个培养幼儿审美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手工创作活动中,幼儿需要对手工创作技巧进行学习,需要对手工作品进行想象与构思,还需要最终动手创造出美术手工作品,在此过程中,幼儿的审美构思能力、审美创造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且其小肌肉群的力量能够得到锻炼,肢体协调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其创作出更具美感的手工作品,优秀的美术手工作品也能够反哺幼儿审美创造能力的提升。手工创作活动中,幼儿需要对美术材料的颜色、形状进行观察,而后根据自己的创作构思,选择合适的材料,通过不断的试错、改进、优化,最终创作出自己相对满意的手工作品。在此过程中,幼儿会认识到什么样的美术手工造型不够美、不够和谐、不具备感染力,能够体会到什么样的手工作品更美、更和谐、更能引起观者共鸣。在此过程中,幼儿审美创作能力可获得有效提升。

结语: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幼儿审美能力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师可借助美术作品鉴赏、美术作品创作等等形式,培养幼儿的综合审美能力,助力幼儿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文献参考:

[1]袁庆怡. 幼儿美术教育对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20(15):2.

[2]何双燕.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策略[J]. 好日子, 2021(13):1.

[3]蔡金婷. 基于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欣赏活动实践与探索[J].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