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培养塑造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培养塑造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路径

冯官蓉

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中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担负着培养中职生优良品行的作用,对中职生的工匠精神进行培育,激励中职生以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心态对待工作,使其在未来的职业之路中取得良性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出大国工匠,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主要力量,这也是“立德育人”的中职教育特点。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实践路径

当前,我党和国家对于新一代的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员的主要阵地,作为技能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应该纳入到职业教育的全过程中。因此,加强中职德育课程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中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一种对职业的价值进行评判和选择,以及外在表现,它包括四个层面:敬业、做事认真、知行合一、真诚服务。中职生工匠精神培养是工匠精神与教育相融合的一种文化教育,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将工匠精神的普及化,进而正确引导中职生掌握工匠精神、认可工匠精神,并自发地在生活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的一种文化教育。培养中职生工匠精神,旨在通过对中职生普及工匠精神有关的知识,提高他们对当前技能培养现状和在我国对工匠精神急切要求的认知能力,使之搞清楚具备工匠精神是一种利己利人,为民造福的行为,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工作中发挥和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性。根据其文化、教育类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多个层次进行影响对中职生进行工匠精神教育,使其具备工匠精神素养。另一类就是在职业院校中进行的工匠精神的培育。本文所提到的工匠精神的培养,就是以学校为主要的文化教学,以学生为学习对象,以一切媒介为培养手段进行的一种文化教学[1]

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课程培养塑造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从整体上看,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内容具有相似性,而“敬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中职院校大学生的工匠意识培养,增强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针对性、有效性、诱惑力和感召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而作为中职院校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其主要职责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和法制观念。因此,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课堂中引入工匠精神的培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并依据课程设计进行的教育,同时结合中职院校的特色,充实中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增强中职院校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的吸引力,发挥德育教学的教学功能[2]

三、《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培养塑造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路径

1.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教学

德育是现实的,尤其是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内容更是如此,要把道德观念转化成信仰,转化成个体的行动,没有道德的实践是不行的。因此,在培养中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方面时,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与课后实习的有机结合。比如邀请劳模到学校开展“我与劳模面对面”的专题教育,让他们有机会感受劳模的人格魅力,品味劳模范的职业精神精华,在耳濡目染里将劳模的身上体现的工匠精神内化作自身内心的使命与准则。结合专业的特殊性,邀请有关公司、优秀毕业学生作专题报告,使学生对未来要从事的行业有所认识,并建立职业道德观念,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以工匠精神为主体的各类主题活动,利用参加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了解工匠精神在不同领域的展现形式。学校还可以组织同学们通过了解公司的形式来体验公司的文化氛围,使他们认识到国家要从“生产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需要大量具有技能的技术人员。同时,要积极地指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解的工作和职业道德知识融入到校园的日常工作中去,从而实现工匠精神融入生活[3]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效果培养的实效性显得尤为必要。首先,教师要能够准确地掌握所教授的课程内容,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职业技能特点,判断出他们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并能熟练掌握工作场所中的工匠精神需求,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网络资源,设定合适的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养成“敬业精业,认真负责,知行合一”的工匠精神。其次,教师具备优秀的课堂管理能力,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保持班级秩序的良好状态,同时也可以关注到活跃的同学,还可以认识到安静的同学,同时老师可以利用良好的教学制度让所有的同学都能专注于课堂上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最后,由于现在都处于信息化的社会发展阶段,运用信息技术是新时期的老师必备的素质,思政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掌握以信息化的方法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协会对资料进行处理与整理。在教室里运用更多的小视频、音频、图片等信息,学习如何运用互联网教育的平台,利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课堂教学网络资源,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对工匠精神产生兴趣。

3.注重课堂后的回馈和评价,巩固教学成效

完成了一门课,并不意味着结束了。道德教育具有较强的“生活性”。下课后,教师要与学生保持联系,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通过手机微信、新浪微博、师生日常交流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真正成为学生的好伙伴,在学习培训和日常生活中为学生解疑解惑,达到巩固学习效果的目的。

同时学生评估是衡量中职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中职院校要想进行教育改革,必须对教育评估体制进行改变。众所周知,现在的学生评估体系是以分数和教师的意见为主,只注重分数而忽略了整个流程。而一种全面的评估模型,既要考察学生的技术水平,又要兼顾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合作意识,不仅要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注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并且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大赛

职业技术竞赛是展示学生职业风采,磨练职业技术的重要途径。在国家级大型职业比赛中,各个优秀的选手都会发挥自己的才华,在评委和观众面前展示自己的顶尖技术,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观看和学习。除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大赛。中职学校也可以制定以赛促学、以练促教的教学策略,开展自己的专业技术比赛项目。比如说,每年的某个月份,学校都可以设置为一个职业技术比赛。然后根据技术类专业的特点,制定竞赛规则,比赛的评价标准可以参照国内的行业标准,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在现场观看比赛。在举办这样的比赛中,第一个测试的是学习的结果,第二个就是让学生感受到专业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开展专题教育可以促进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方向和坚定的理想信仰,更有助于中职高专人才培养[4]

结论:中职院校肩负着培养优秀技术人才的重任,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中职院校毕业生的社会地位日益上升。而《职业道德与法律》则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法治意识,塑造学生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齐红,宋晓刚.把工匠精神有效融入中职教学的实践研究[J].辽宁教育,2022(12):5-10.

[2]宋贺群.工匠精神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中的培育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2(09):10-12.

[3]梁其孝,姜晓庚.农村中职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24):25-26.

[4]张锁兰.工匠精神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中的融入[C]//.2020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三辑).,2020:554-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