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技术在治理农业面源水污染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微生物技术在治理农业面源水污染中的应用探讨

韩彬

广东省环境技术中心 广东 广州510250

摘要:伴随我国农业的进步,也会产生更多的农业面源污染,而其中最大的污染源便是水污染。由于农业面源污染本身便存在复杂性,为水污染的治理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技术人员可考虑使用微生物技术,有利于加强对源头污染的治理,还具有截留和净化作用,减少污染物向水体中的排放。鉴于此,本文围绕农业面源水污染的情况,分别详细介绍了微生物技术在农业水污染源头部分、水污染截留环节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农业面源水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生物技术;农业面源;水污染;治理;应用

引言:微生物具有菌种丰富、繁殖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可在土壤中与植物的根系构成共生系统,在农业面源水污染治理中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因此,技术人员应注重微生物技术的合理应用,针对农业面源水污染的不同层面,使用最适宜的微生物制剂,用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目标。

1微生物技术在农业水污染源头部分的应用

1.1降低农药的施加量

在传统农药的使用过程中,其对于病虫草害的治理具有卓越功效,确保了农产品的高产、稳产,但农药的连续使用不仅会对土壤功能产生负面影响,还会逐渐破坏生态环境,农药残留问题也会通过食物网的传递,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威胁。传统化学农药与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之间产生的矛盾更加突出,对于绿色技术的需求也有所扩大。微生物技术的应用可制成绿色农药,其中的活菌以细菌、真菌为主,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代替化学成分,既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也不会污染环境,是理想的环保类农药。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微生物杀虫剂,其产生的δ-内霉素会特异性破坏害虫的肠道内膜,让害虫患败血症而死亡,重点用于防治鳞翅目类150多种虫害。木霉菌主要用于防治植物病害,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有利于抵抗多种植物病原体,还能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菌根真菌则是一种与植物根系共生的真菌,在农田和温室栽培的环境中,对于多种类型的农作物病害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应用价值较高。现阶段微生物农药已经研发上市的品种较为优先,通常需要与化学农药协同使用,但其发展势头明显,将逐渐取代化学农药,降低药物损失与对环境带来的风险,使农作物获得稳定高产。

1.2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虽然化肥的使用便捷,对农作物的产量增加作用明显,但过度使用后,一些会随着降水、地表径流等流入到水体中,最终造成水污染。化肥养分还存在相对单一的问题,长期使用容易导致利用有效性的降低,破坏土壤理化特征。微生物技术制成的肥料与其相比优势更加明显,其中富含对土壤有益的微生物,可利用空气中的氮元素,对有机质进行降解,提升土壤的肥力,降低化肥的使用量,也有助于突破轮作产生的局限性。例如,用微生物肥料处理龙冈茌梨,按照每棵0.3升的量施加,可从根本上提升果实的外观和品质,也有利于增加单果的重量。使用SC-27微生物肥料,可有助于改良蔬菜的品质,降低化肥的使用量至少每平方米10克,提升产量8%至20%,缓解蔬菜作物的生理障碍。由此可见,微生物肥料具有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解决水体污染问题、提升有机肥肥力等优势,将会在未来逐渐取代传统化肥。

1.3缩减养殖废弃物量

    我国在畜禽养殖业中产生的排放物,是当前农业面源中的首要污染源。若这些养殖废弃物排放到水体中,不仅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还会由于病原体的存在发生流行病等。为了降低污染源带来的危害,在养殖排放物的处理上,微生物技术也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技术人员投用微生物添加剂后,可维持内部菌群的平衡,提升动物的免疫力,优化生产质量。例如,使用微生物堆肥剂,可加快粪便堆肥化,在提升利用率的同时降低排放量。

2微生物技术在农业水污染截留方面的应用

2.1优化缓冲区土壤质量

    土壤基质自身便存在吸附的功能,在微生物与植物协作的条件下,将有助于促进缓冲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完善。微生物还能维护土壤团聚体结构,增强其入渗能力,降低地表径流量。例如,丛枝菌根真菌可增加毛桃根部T-GRSP与EE-GRSP的含量。GRSP是菌根分泌的一类糖蛋白,具有胶结土壤团聚体的功效,使土壤结构更加稳定,还有利于胶结土壤中的重金属类物质。在干旱的环境中,如果为核桃接种蜡样芽孢杆菌L90,则有利于溶解矿物元素,增加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以及微生物中碳、氮、根系分泌物含量。由于其是一种根际促生细菌,还具有降低土壤酸碱度的功效,抑制干旱引起根际土壤生物特征的恶化,提高土壤中高活性有机碳含量14.5%。微生物不仅强化了土壤的吸附能效,也提高了土壤理化性能,为缓冲区发挥出净化、截留的功能提供了支撑。

2.2增加缓冲区功能面积

    缓冲区截留面积一般涵盖了物理空间、生物功能两个层面,增加生物功能面积,可有助于发挥出土地资源的潜力,表现在提升植被覆盖率、强化生态位、扩大根区面积三个方面。例如,菌根真菌可促进高羊茅、草地早熟禾的生长,能够显著增加植物的耐盐系数、叶绿素含量等。还能增强黑麦草对镉元素产生的耐受性,以及桉树对铅元素的耐受性,两种植物均为生态拦截系统中的常用类型,且接种混合菌种后还会获得更加理想的成效。如果向樱桃接种EM菌剂,则有助于优化其幼苗根际的微生物区系统构成,具有增强根系活力的作用,使幼苗根系呼吸速率提升量超过20%。若为粉蕉接种枯草芽孢杆菌R31,则能够减少根际中镰刀菌、放线菌的数量,获得良好的枯萎病防治效果,使得植被的覆盖面积有所稳定,整体防治效果可提高44%。通过增加和稳定植被覆盖面积,微生物可与植物协同合作,强化了缓冲区的净化与截留能效。

2.3延长缓冲区能效周期

    在春季向农田施肥之后,容易发生流域内水体氮元素浓度的升高,由于初春时期,缓冲带的植被尚未返青,根际微生物代谢速度较慢,使得其净化与截留作用不明显。若能使用微生物技术,将会改善这一问题,提升植物的抗寒能力,也能缩短返青时间。例如,使用微生物菌剂处理草坪草,可提高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也会增加草的主根长度。植被中根际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与好氧细菌含量比例成正比,也会加强有机污染物的好氧分解。在冬季时期,北方运河湿地中香蒲的根际微生物种类,比芦苇、千屈菜等更为丰富,也更适于维持冬季植被缓冲性能的发挥。经由提高植物的抗冻能力,微生物能够加快缓冲带在春季的返青速度,延长了缓冲器的能效周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大力度对微生物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农业面源水污染治理效果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技术人员应认识到微生物技术应用的重要性,牢牢把握不同微生物对于差异性植物种类产生的功效,通过在污染源头环节、污染截留位置中的综合应用,可达到对水污染高效治理的目的,强化植物的免疫力和其他性能,进一步减少我国农业发展中产生的污染。

参考文献:

[1]危正林.水污染会导致哪些疾病?[J].东方药膳,2019,(21):281.

[2]陈诗雨,许志成,杨婧,等.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22,41(2):951-963.

[3]程希文.微生物对水体污染的监测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3):141-142.

[4]张晓. 微生物技术在治理农业面源水污染中的应用探讨[J]. 农业与技术,2016,36(22):40-41.

[5]李白,李军. 微生物技术在防治农业面源水污染中的研究[J]. 生物技术通报,2015,31(10):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