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拉萨市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研究[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拉萨市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研究[1]

陈亚伦 ,马绍铭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百策人为本,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本文以拉萨市农牧区为研究对象,盘点了拉萨市农牧区人力资源现状,归纳了拉萨市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过程中存的在问题并深入挖掘其原因。在借鉴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牧区;人力资源;

0绪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高素质的人才是发展乡村、建设乡村的主要力量,也是提高乡村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培养更多理工农医等紧缺人才”。乡村振兴战略为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政策保障,助推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育,同时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也为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高速度推进提供了智力支撑。本论文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相关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可为拉萨市农牧区以及相关地区在开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时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         

1 文献综述

国外最早提出人力资本定义的是亚当·斯密,他认为人力资本是社会居民或成员习得的、有用的能力。相关学者对于乡村人力资源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面,现有的卡玛提倡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来改善农业教育状况,并依托国际组织、国家、社区与高等院校等主体间的关联合作来提高农民教育水平。(Atul Kumar,Vandana A.Kumar,2014)。

国内对于乡村人力资源的研究偏向于人力资源应用的具体方面。卢珊1认为乡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对农村的人口结构进行准确而具体的分析,进而从培训教育与收入提高等方面着手,优化农村人力资源的配置结构,其最终目的是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钱再见2将基层治理能力与乡村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他认为乡村人才作为“新乡贤”,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能够有效发挥引领作用,承担着“输血”与“造血”的重要功能,通过多种方式构建多方面人才培育工程,能够为乡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进而为乡村振兴的顺利实现贡献出巨大助力。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于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人力资源的研究已经具有相当的研究基础,但是大部分研究都具有具体领域的偏重性,虽然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但是涉及范围广而浅,缺乏重点针对性。同时相关研究主要从政治学与经济学领域着手,立足于管理学视角的研究尚不完善,对于民族地区的相关研究也较为稀缺。本研究作为管理学角度下农牧区人力资源的研究,有利于对相关领域研究进行补充完善并提供借鉴参考。

2拉萨市农牧区人力资源现状

2.1数据来源与样本设计

[2]文所用问卷以及下文中所用数据节选于2019年拉萨市农牧区民生发展调查(LLDR,2019)、第七次人口普查及2019年拉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通过入户调研的形式对拉萨市所辖七县农牧区的居民进行访谈调查,本次调研地理范围覆盖除城关区外的拉萨市七县区63个村,整个调研过程共入户访问拉萨市七县(区)农牧区745户,每户以户主为第一受访者。

2.2 人力资源总量

人力资源作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人口数能够反映人力资源供给数量情况。根据拉萨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及2019年拉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年末拉萨市的年常住人口为86.79万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30.84万人,增长55.14%,年平均增长率为4.49%。户籍人口为55.89万人,比2018年末增加0.45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为60.55万人,占69.77%;乡村人口为26.23万人,占30.2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36.46万人,乡村人口减少5.61万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26.70%。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4.31万人,占16.48%;15-59岁人口为65.11万人,占75.03%;60岁及以上人口为7.37万人,占8.49%;65岁及以上人口为4.82万人,占5.5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05%,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24%,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29%,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85%。

按照全市水平测算,2019年末拉萨市农牧区人力资源总量约为20万人。

2.3 人力资源分布状况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城关区人力资源数量最多,堆龙德庆区次之,其余各县区人力资源数量分布较为均匀,具体数据见表1。

地区

 人口数(人)

比重(%)

全市

867891

100

城关区

478275

55.11

堆龙德庆区

137451

15.83

达孜区

32318

3.72

林周县

50596

5.83

当雄县

47900

5.52

尼木县

29989

3.46

曲水县

41851

4.82

墨竹工卡县

49511

5.70

表1:拉萨市常住人口地区分布表

2.4农牧区人力资源结构

2.4.1 年龄结构

在745名为第一受访人的调研对象中,男性为450人,占比60%;女性为295人,占比40%。以10年作为一个年龄分段区间对人口年龄分布密度进行分析,人口最多的年龄段分布在50-59岁,有226人、占比30.34%,其次为40-49岁,有184人、占比24.70%,余下依次是30-39岁、60-69岁、70-79岁、20-29岁、80-89岁和10-19岁,占比依次为18.79%、12.35%、7.25%、5.23%、1.07%和0.27%,抽样人群的平均年龄为51.56岁,结果见图1。分析受访人年龄段分布状况,发现51-60岁区间的人数最多,说明农牧区中年人是主要劳动力,也说明农牧区老龄化人口在近几年会变得越来越多。另外,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农牧区人口红利会降低很多,随着社会发展,出生率较低,农牧区主要劳动力逐渐减少。

2.4.2 职业结构

受访人群中,以务农、放牧为全职者高达459人,占比61.61%,其余样本人口的职业大多均匀分布在残疾或身体状况不佳、兼业务农、放牧、临时性工作及在家料理家务等,如图2所示。受访人群职业类型调查结果显示,从业人数最多的职业是务农,为381人、占比51.14%,超过受访人群的一半人口;其次为放牧,为175人、占比23.49%。这也印证样本人口就业状况调查中,全业务农、放牧的人口占比61.61%这一数据。其他职业有65人,其余职业呈现出均匀分布规律,结果如图3所示。

图1:样本人口年龄构成                图2:样本人口就业状况

图3:样本人口职业类型

3乡村振兴背景对拉萨市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出新要求

3.1 要求服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安排与要求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农牧区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作为拉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不同阶段任务安排为基础,通过遵循不同时期安排规划不同时期任务,使拉萨市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逐步逐层分解细化,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实现要求就需要在培育农牧业生产技术人才的基础上,重视培育农牧业经营管理人才。充分发挥农牧区人才的引领作用,加快推动农牧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农牧区产业兴旺,为农牧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

3.2 要求充分提高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水平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应有之义。要充分提高拉萨市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就要认识到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与内地其他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的差异性,更要把握农牧区发展阶段,运用科学方法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焕发人才开发活力,提高农牧区人力资源的投资力度,使农村各领域人才开发性与增值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促使乡村人力资源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从而为乡村振兴的推进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

3.3 要求充分提升农牧区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所推动的农牧区全面发展进步,农牧区的人力资源就会因此产生许多新问题,对农牧区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就愈加凸显其紧迫性。农牧区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转变传统观念,在现有基础上创新管理方式,使其具有多样化、动态化的特点,依靠充裕的人力资本投入,推动管理机制不断创新,促进基层管理人员更好的完成

乡村振兴目标任务。通过提升农牧区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需要,从而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

4 乡村振兴背景下拉萨市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分析

4.1农牧区人力资源流失严重

从现状数据来看,近年来拉萨市城镇人口规模逐年扩大,乡村人口逐年减少,同时呈现出一定的老龄化趋势。从客观状况来说,城市相较于农牧区其就业状况与发展前景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农牧区在教育资源、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才吸引度方面存在差距,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牧民回乡就业创业与进城务工农牧民返乡回流的比率较低。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的制约因素较多,农牧区人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够显著,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4.2农牧区人力资源培训力度有待提高。

拉萨市农牧区当前开展的人力资源培训主要以农牧产品生产知识普及为目的的集中培训为主,依托临时性,集中型的培训班形式展开。大部分的培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是缺乏长期性与计划性,对于农牧区人力资源素质的长期全面提升作用有限。同时培训需求方面对于农牧民实际寻求的内容了解不够全面,金融知识、经营知识、电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较少,无论是农牧区人才参与培训的热情,还是农牧区人力资源培训的成效,都会受到一定的抑制。培训成果的收集与反馈方面较为匮乏,过程管理严密性较差,未建立完整的培训资料收集与回顾制度体系。农牧区人力资源培训整体成效显著,但是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4.3 农牧区人力资源结构具有优化空间

从现状数据来看,当前农牧区人力资源主要年龄区间为51-60岁区间,农牧区中年人作为主要劳动力。由统计公报可知,拉萨市近年来人口出生率呈现下降趋势,农牧区人口老龄化风险日趋凸显。另外从人力资源构成来看,人力资源集中于生产人才于经营人才,技能人才与技术推广人才数量较少,这种人才结构对于农牧业的生产发展作用显著,但是对于二三产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5 对策建议

5.1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农牧区人力资源吸引力

当前农牧区产业化水平较低,农牧产品知名度较高,但是相关产业链建设不够完善。应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发挥核心企业带头引领作用,在提高产业化水平的同时带动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提高科学技术转化率,采取减税降负,增加补贴等方式鼓励农牧区乡镇企业创新研发,吸引高素质人才返乡就业创业,提高农牧区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实施。

5.2 立足农牧民需求导向,建立健全农牧区人力资源培训机制

针对当前人力资源发展观念相对落后,劳动技能无法满足农牧业高水平发展的现状,应立足于农牧民切实切身需求导向,建立农牧业职业常态化培训机制,在提高农牧区人力资源的劳动技能水平的同时,支持鼓励农牧民提高金融技能、商务技能等方面技能水平。建立健全培训结果反馈机制,科学合理评价农牧区人力资源培训成效,提升培训成果。

5.3防范人口老龄化风险,优化农牧区人力资源结构

首先健全农牧区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减轻农牧民养老及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提高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度。其次鼓励发展二三产业,支持鼓励加强研发,提升农牧产品科技含量。最后提升人力资源综合素质水平,提高农牧区人力资源劳动效率。

5.4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重视程度

相关部门应提高对于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多层级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立足政府的主体地位进行统筹协调,分步骤分层级进行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围绕乡村振兴发展大局,始终把乡土人才挖掘、培养、使用作为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以政策引领、招引驱动、平台建设、就业创业为抓手,持续不断做大做优“乡土人才蛋糕”,积极稳步释放人才振兴“红利”。

参考文献:

【1】卢珊 . 浅谈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低效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J]. 农业经济,2019(06):86-87.

【2】钱再见,汪家焰 .“人才下乡”: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流入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 L 市 G 区的调研分析 [J]. 中国行政管理,2019(02):92-97.

【3】杨丽丽 .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及其评价 [J]. 山东社会科学,2019(10):147-152.

【4】马红莉 .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探析 [J]. 农业经济,2016(06):74-75.

【5】吴忠权 . 基于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本开发新要求与路径创新 [J]. 理论与改革,2018(06):44-52.

【6】洪雨萍 . 乡村人才振兴从外推转向内生的必要性和路径——以湛江乡村振兴发展为例 [J]. 继续教育研究,2019(04):45-55.

 基金项目: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拉萨市农牧区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研究”(S202210694024);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藏民生满意度持续改善机制:基于拉萨市农牧区大型入户调查的实证研究”(71964031);藏财预指【2022】1号中央支持地方部区合建环喜马拉雅人类活动与区域发展协同创新建设中心项目(00060872)。

作者简介:陈亚伦(1997--),男,本科,研究方向:工商管理;马绍铭(2001--),男,本科,研究方向:农牧区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