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提高图书编校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提高图书编校质量

玛依努尔·木明

新疆大学出版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46

摘要:图书质量是出版社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抓手,是推动图书行业快速发展的驱动力量,与此同时也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体系,主要包括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及内容质量等多个影响民众阅读感受的基本内容。而在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图书内容和种类也愈加丰富和多样起来,然而在编校层面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图书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冲击。为此,出版单位应在明确编校质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出适合时代发展的完善对策,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和改善图书编校的格局,使图书出版更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提高图书编校质量

前言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正深刻影响着出版业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在互联网背景下,图书依然要承担传播文化和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这对图书编校质量的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1图书编校的基本现状

图书是文化传承和人类智慧的有机载体,拥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同时也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根据广电总局公布的质量检验结果能够发现,我国大部分图书都呈现整体向好的发展格局,然而仍存在小部分图书难以达到我国图书出版标准,无法契合时代发展理念的问题,致使图书出版行业受到制约,进而影响出版单位的经济收益。通常来讲,错别字是影响读者阅读体验的图书编校问题,是冲击读者对出版单位整体印象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如果不加以改正,将出现词意偏差等严重问题。此外,标点不规范也是现代图书编校工作的基本问题,虽然不会影响词意表达,但长期存在,将会影响图书阅读的整体体验,不利于读者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而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语法错误问题,也是现代图书编校的基本问题,这种问题能够使文字内涵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变化,如果读者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有限,将导致读者难以正确理解和汲取图书的基本知识和思想内涵。

2图书编校问题的成因

首先,虽然广电总局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的方式,将出版单位所出版的图书内容、种类及规格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内,通常会限制编辑的创新能力,甚至影响到出版单位的编校质量和水平。其次,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和实践研究能够发现,个别出版单位为降低成本,在没有缩减工作量的前提下,削减了很多职能部门,致使图书出版社的分工体系越加模糊,严重地增加了编校工作人员的从业压力,使其难以契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最后,出版单位的管理规制还不够完善,难以树立较为科学的发展体系,导致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较为严重,无法有效地促进并推动图书出版单位的快速发展。此外,在环境氛围上,我国出版单位对编校氛围缺乏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在年终考核和日常引导两个层面上,在日常引导上,单位领导不重视、不关注编辑人员计划出版或已经出版的图书质量。在年终考核时,将主要的精力置于回款、出版数量和规模的层面上,进而导致图书质量难以受到关注和重视,严重影响到图书编校的整体质量。而在行业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文字编校质量并不影响读者对图书内容的汲取和吸收,进而形成一种“恶性”的宽松氛围,导致编校人员难以根据图书编校的要求进行图书编校工作。

3互联网背景下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对策

3.1加强图书编校的质量管理

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提升图书编校质量,强调图书编辑出版的过程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在实践中有效落实“三审三校”工作。就图书编校的具体工作而言,在传统纸质出版物“三审三校”基本流程之外,新加入了电子化内容处理,需要与传统出版的流程相融合,“三审三校”的实际工作随之调整,从而使工作实效发挥到最佳。其次,对图书编校的具体流程进行分析,并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同时构建完善的责任管理体系对各环节的工作责任进行落实,这样可以规避因为责任落实不到位而出现的质量问题。简言之,在提升图书编校质量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应对各环节进行划分,并落实相应的责任。同时,还应加强对校对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制定奖惩政策,并增加编校质量检查环节。在检查的过程中,对质量优异者予以奖励,对于质量不合格的则要进行惩罚。

3.2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做好作者的引导工作

图书编辑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所以编校把关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和作者进行比较,编校工作者的优势是能够对文字进行规范、统一的处理,从而使文字的可读性更强。至于文字当中涉及到的专业性内容,编校人员的专业性是不如作者的。基于此,在图书质量把关的过程中需要引导作者,使其能够发挥突出的作用。编辑在图书编校的过程中,能够基于文本中的内容和作者进行交流,对一眼发现的问题,可以随时利用互联网多样的通信工具、交流平台与作者商榷,进而合理、高效地解决问题,与作者保持联系并在沟通中形成良好的关系,这对于图书质量把控有重要意义。[7]在作者交稿并进入出版环节之后,编辑人员需要继续与作者保持密切的联系。在工作中,编辑可以对作者形成引导,从而充分发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图书的质量。

3.3编校人员应积极主动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网络时代背景下,图书编校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可以为提高编校质量提供新思路、新要领、新技巧,这对于解决专业编校问题等有突出的作用。在互联网大环境下,编辑会面临信息海洋,而且各种各样的技术利用非常普遍。编辑如果不能及时跟进,学习图书编校方面的新内容和新技术,那么其在图书编校的过程中,会出现专业性不足的问题。比如,编校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地学习使用现代通讯工具,掌握协同工作软件的规范应用,以更加快速地和作者进行沟通,更高效地完成编校工作。在网络环境下,正版资源的查找会更加的便捷,所以编校人员在遇到拿不准的专业名词时,可以登陆相关专业网站进行查询,至于文本中出现的其他规范或者是词汇,编校人员也可以进行查询。通过资料的查询与校对,确定文本中的内容的正确性。

3.4开展互联网图书编校交流活动

不同的图书编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工作状态,这主要是因为每一位编校人员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特质,比如专业特质、性格特质、处事特质等。虽然编校人员有其各自的特质,但是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即提高编校质量,所以在工作实践中,他们均会基于目标的实现进行相应的工作布置。组织编校人员开展交流活动,让工作人员对自身的工作方式进行分析并相互学习,以此加强编校人员通过互联网渠道积极挖掘优质的出版资源的能力;加强编校人员选择文化涵养丰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作者的能力;加强不断培养自身的互联网思维的能力。这样可以进一步全面提升编校工作人员的整体实力,使编校人员的具体工作开展得更加全面出色。

结束语

图书编校是影响出版单位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制约并推动出版单位快速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新时代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图书出版依旧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错别字、标点符号和语法错误、备注模糊、格式错误等,对此,出版单位应从人员、管理及氛围等角度出发,探索出相对科学、合理的完善对策,推动并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依璇.浅谈如何提高图书的编校质量[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