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中GPS测量技术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工程测量中GPS测量技术的运用

罗岗

身份证号:140121197811250514

摘要:目前,市场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工程测量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一环,其测量的精准性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工程建设质量。传统的工程测量技术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投入,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测量结果还存在一定的误差,不利于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GPS技术开始在工程测量中发挥作用,其具有全天候、精度高、操作便捷、适应能力强等优势。文章重点就工程测量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工程测量;GPS;应用

引言

GPS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定位系统,当前工程建设中的运用比较广泛,它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将其运用在工程测量中能够使测量准确性得到保证。此种技术在运用时对于工作人员也没有高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工作人员实际工作量有所减少,同时此种技术的运用在科技不断发展背景下正向着自动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

1GPS技术的主要测量模式

GPS测量技术主要分为静态测量模式和动态测量模式两种。而静态测量模式又常被分为常规测量和快速测量两种测量方式。常规测量模式的测量工作需要通过对两台或两台以上的GPS设备进行使用,并且将它们放置在若干条基线的两端,然后利用它们对至少四颗的卫星进行观测。这种模式下基线的长度和所作出测量的等级能够有效保障设备对卫星的观测时间在每个平均时段内能够高于四十五分钟。而另一种测量模式则是在需要在一个已知的测站中进行GPS接收机的安装和设置,并且需要将其作为统筹的基准站,工作人员需要对其展开持续跟踪工作。移动站接收机需要保障观测时间的有效,则需要依次在各个测站中进行安装设置和测试。在工程测量工作中,可以通过对这两种模式的使用来构建出平面控制网,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这种技术来使对平面控制测量点的控制效果更好,规避两点互通的不良情况,还能够使测量的精准度提升,测量的等级提升,能够实现对GPS点位更加有效地控制,进而满足多方面的测量需求和不同标准下的要求。在应用GPS静态测量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基线的长度和测量时间的关系进行明确,并通过对基线长度的设定来更好地控制测量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对接收机的类型进行选择,这样才能更好地确定最终观测时间,通过这种方式也能使测量精确度得到有效提升。当基线边长在两千米以内地时候,工作人员使用单频接收机地观测时间就应该被控制在十分钟到一小时之间,而如果使用双频接收机,则要把时间控制在两分钟到十分钟之间。如果所设置基线边长大于两千米且小于十五千米,那么单频接收机地观测时间应该保持在半小时到两小时之间,双频接收机的观测时间应该被控制在一小时以内。除此之外,如果想将观测的精准度提升,工作人员还应该在观测的过程中基于GPS的相应规范对观测时间进行选择,这样能够有效避免一些外在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当某些新用户在进行观测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延长自身观测的时间。如果工作人员使用单频接收机进行观测,还要尽量注意不能使用它对高于十五千米的基线进行观测。当进行外业观测时,工作人员需要将三台接收机放在指定的观测点上并进行平整处理和对中处理,然后将这些接收机启动,并跟踪卫星信号。工作人员需要在外业表格上及时、跟踪记录好相关的点号以及仪器编号等细致信息,并且需要在接收机能够进行稳定跟踪后,及时地将各种观测地数值信息进行准确记录,当观测时间到达一定时长后,就要停止观测工作,然后将接收机关闭。

2工程测量中GPS测量技术的运用

2.1房屋地形中的运用

对于工程测量来讲,实际工作范围比较广,GPS技术获得了比较普遍的应用,其在地形测量、房屋测量中的运用比较常见。实际上,GPS技术当中的实时动态差分为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就房屋测量与地形测量来讲,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保证测量结果整体精准程度,并且这一方法在运用时比较快速有效。时事动态差分的运用可以对房屋土地实际界址点进行测量分析,确保获得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以及精准性,使其精确程度处于一定范围中。同时这种方法的运用能够使电子测量中存在的不足得到弥补,使测量工作实施效果得到充分保证,工作开展时在少数人状态下便能顺利完成。如对于一些大型建筑来讲,可以运用静态方式构建地形控制网,运用动态方式进行测量,进而对级数较低的地形控制点进行加密。

2.2城市建设工程

城市建设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对城市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从而起到推动城市经济有序发展的作用。在城市建设工程进行控制网设计时,GPS测量技术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技术在城市设计环节中主要提供可靠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城市规划提供精确的定位保障。在城市发展期间离不开各类资源的支持,其中土地资源存量是制约城市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在GPS测量技术的应用背景下,可以对目前土地资源损耗情况进行合理评估,借此来制定合理的规划计划,提升规划方案的实用性。同时利用技术本身的应用优势可以提供细化、可靠的数据信息,以此来完善现有的城市规划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在城市建设工程中,还需要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保护,规划内容需要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协调,从而提升设计内容的生态效益。

2.3工程变形监测

工程项目建设中,工程变形历来广受关注。一旦工程出现变形现象,势必影响工程项目的最终建设质量,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做好工程项目的变形监测尤为关键。导致工程项目变形的因素众多,设计和工艺除外,地质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工程结构以及地形环境的监测工作。具体而言,利用GPS测量技术,对工程建筑的结构进行三维模拟,以此来判断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变形风险。此外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也可以将GPS信号接收装置安装在大坝上,借助GPS定位系统,对大坝不同位置的变化状况予以实时监测,并将大坝结构可能发生的变形状况进行模拟。工程技术人员便可以依据该变化规律,对大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预判,及时发现安全和质量隐患,以便于尽早进行处置。此外,在部分水利工程建设中,可以将GPS测量系统和大坝安全预警系统结合到一起,从而对大坝的变形趋势进行预测,以此来科学预警大坝的安全隐患。

结语

总之,GPS测量技术与传统测量技术相比优势更加明显,测量时可以对测量数据进行精准采集,并且操作时的便捷程度比较高,当前成为了工程测量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运用能够保障工程设计方案在制定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保证整个施工过程在有序状态下进行,避免误差出现过多积累,有利于测量数据价值性的发挥。同时这一技术的运用能够将测量难度降低,确保工程在建设时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维.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工作中的运用路径分析[J].居舍,2020(20):77-78.

[2]李正威,李昆.GPS高程测量在水利测量工程中的运用[J].长江技术经济,2020,4(S1):72-75.

[3]李会芳.GPS技术在地质工程勘察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8):93-94.

[4]李铮.测量工程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运用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0(23):154-155.

[5]汤琦.测量新技术在国土测量工程中的运用研究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20):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