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肝病患者超声表现以及诊断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3

血吸虫肝病患者超声表现以及诊断价值分析

蔡丽莉

邗江区瓜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扬州    225129

【摘要】目的:分析血吸虫肝病患者采取超声检查的主要表现及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本医院当中共计选取疑似血吸虫肝病患者60例,为患者实施实验室检验、超声检查,将患者实验室检验阳性及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综合诊断作为标准,对比超声检查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漏诊率、误诊率、血吸虫肝病分期符合率,并分析超声图像表现。结果:在60例疑似患者中,临床确诊51例,占比85.00%,超声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性对比临床确诊结果,指标对比具备较小的差异性(P>0.05),超声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相比于临床确诊结果无差异性(P>0.05),临床确诊早期血吸虫肝病患者22例,中期血吸虫肝病患者19例,晚期血吸虫肝病患者10例,超声检查结果的符合率较高,与临床确诊结果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超声诊断的误诊率、漏诊率低,与临床确诊指标具备相似性(P>0.05),肝实质回声分级结果显示,0级22例,Ⅰ级10例,Ⅱ级11例,Ⅲ级8例。结论:血吸虫肝病患者应用超声检查的诊断灵敏度较高,能够准确实现肝实质回声分级,使其整体误诊率及漏诊率降低。

【关键词】超声表现;血吸虫肝病;诊断价值;漏诊率

血吸虫肝病是一种幼虫寄生在体内门静系统诱发的疾病,血吸虫一般寄生的位置为肝脏,会引发肝功能异常,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为皮肤接触到疫区水诱发感染,一般在血吸虫流行区域生活过的人群中,其中老人、儿童当中较为容易感染血吸虫肝病[1]。临床对于血吸虫肝病患者应采取及时有效治疗,如患者发生误诊会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超声检查属于不具备电离辐射的诊断方式,其能够透视化部分器官,针对人体疾病进行治疗及诊断。本次研究针对于血吸虫肝病临床诊断价值及图像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0.1—2021.6在院内实施疑似血吸虫肝病患者选取60例。纳入标准:存在血吸虫肝病接触、发病2-3周存在疫水接触史,存在肝脏肿大、发热、咳嗽、脓血便等临床表现,能够积极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患者合并多器官障碍病史,具备精神疾病者;男患者共计24例、女患者共计36例,平均年龄为54.84±0.22岁,处于25-67岁区间。

1.2方法

超声检查方法:检查前医务人员需要叮嘱患者维持空腹8-12小时,并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首先应保持平卧位检查,随后患者采取左侧卧位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需要告知患者尽量听取医生指令能够实现有序呼气、吸气,为患者实施探头频率调整3.5MHz,并对其进行胆囊、肝脏、脾脏全面扫描,对于每一位患者的超声图像情况详细记录,主要记录患者的胆囊壁厚度、肝脏形态、大小、回声、包膜特点。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指标:对比超声检查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漏诊率、误诊率、血吸虫肝病分期符合率,并分析超声图像表现。特异度=E/(O+E)×100%;准确率=Q+E/(Q+O+M+E)×100%;漏诊率=M(Q+M)×100%,灵敏度=Q/(Q+M)×100%,误诊率=O/(O+E)×100%,阳性预测值=Q/(Q+O)×100%,分期符合率=(Q+E)/(Q+O+M+E)×100%,阴性预测值=E/(M+E)×100%,Q为真阳性、O为假阳性,M为假阴性、E为真阴性。

1.4统计学方法

血吸虫肝病超声诊断数据采取SPSS22.0计算,n,%表示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漏诊率、误诊率、血吸虫肝病分期符合率,卡方实施数据检验,对比结果得到P<0.05,则有意义。

2.结果

2.1血吸虫肝病检查结果分析

在60例疑似患者中,临床确诊51例,占比85.00%,数据结果见表1。

表1:血吸虫肝病检查结果分析(n,%)

检验方式

临床确诊阳性

临床确诊阴性

总计

超声检查(n=60)

阳性

50

1

51

阴性

1

8

9

总计

51

9

60

2.2超声诊断对比临床确诊结果的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

超声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性与临床确诊对比,指标差异性较小(P>0.05),数据结果见表2。

表2:超声诊断对比临床确诊结果的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n,%)

组别

准确率

特异性

灵敏度

超声检查(n=60)

98.33(59/60)

88.89(8/9)

98.04(50/51)

临床确诊(n=60)

100.00(60/60)

100.00(9/9)

100.00(51/51)

X2

1.0084

1.0588

1.0099

P

0.3152

0.3034

0.3149

2.3两种检查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比

超声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临床确诊相比,诊断结果差异性较小(P>0.05),数据结果见表3。

表3:两种检查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比(n,%)

组别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超声检查(n=60)

98.04(50/51)

88.89(8/9)

临床确诊(n=60)

100.00(51/51)

100.00(9/9)

X2

1.0099

1.0588

P

0.3149

0.3034

2.4超声检查对比临床确诊的血吸虫肝病分期符合率结果

临床确诊早期血吸虫肝病患者22例,中期血吸虫肝病患者19例,晚期血吸虫肝病患者10例,超声检查早期血吸虫肝病、中期血吸虫肝病、晚期血吸虫肝病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符合率较高(P>0.05),对比数据结果见表4。

表4:超声检查对比临床确诊的血吸虫肝病分期符合率结果(n,%)

组别

早期

中期

晚期

超声检查(n=60)

21(95.45)

19(100.00)

10(100.00)

临床确诊(n=60)

22(100.00)

19(100.00)

10(100.00)

X2

1.0233

-

-

P

0.3117

-

-

2.5临床确诊、超声检查的误诊率、漏诊率对比

超声诊断的误诊率、漏诊率均较低,与临床确诊指标相近(P>0.05),数据结果见表5。

表5:临床确诊、超声检查的误诊率、漏诊率对比(n,%)

组别

误诊率

漏诊率

超声检查(n=60)

11.11(1/9)

1.96(1/51)

临床确诊(n=60)

0(0/9)

0(0/51)

X2

1.0588

1.0099

P

0.3034

0.3149

2.6 血吸虫肝病患者超声表现

①不同肝实质回声分级影像学表现:依据肝实质回声分级:0级共有22例:超声图像表现为肝实质回声正常,存在少数增强情况,并具备少部分光点。Ⅰ级共有10例,肝脏形态、大小无明显改变,少数患者产生肝实质回声轻微增强,分布具备均匀的特点,少部分存在波浪状、细网状。Ⅱ级共有11例:存在图像表现为肝包膜产生变厚特点,肝实质回声表现出增粗,且具备分布不均匀的特征,大部分患者的图像具备粗大点状回声增强以及产生静脉管壁变厚。Ⅲ级共有8例,存在肝形态、大小均产生一定改变,包膜不够光滑,并存在回声增粗及形状增强,少数能够具备连接及相互融合的特点,门静脉显著增宽,回声明显较强。②早、中、晚期表现:早期患者会产生下缘角锐度较高,同时具备肝包膜光滑的特征,内部回声减低,其中发生小泡状变化,门静脉显、主干内径值表现出正常的特点。中期患者的肝包膜线存在增粗的情况,并表现出细波浪状。晚期患者:右叶部位的肝脏体积存在明显的缩小情况,肝包膜存在波浪样改变。

  1. 讨论

血吸虫一般寄生在人体的肝脏部位,其中进入肝脏部位的途径一般分两种,其一为通过幼虫逐步进入肝脏,而后穿过肝组织逐步向肝脏移动,其中侵入门脉系统会诱发门脉系统增厚,第二为通过肺静脉循环从肠道逐步进入到门静脉系统,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2]。血吸虫肝病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为脓血便、肝脏肿大、发热,晚期症状一般为门静脉周围产生纤维化表现。由于我国近几年经过多方防治,此疾病的感染率、发病率逐步降低,但临床诊治效果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为早期患者临床症状无法直接进行诊断及观察[3]。血吸虫肝病以水为重要传播途径的传染性疾病,此种寄生虫会对人们的健康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寄生虫在进入到肝脏组织会对门静脉系统及肝脏组织产生损害。例如,会导致肝脏当中的肉芽肿胀以及肝脏组织纤维化、血管堵塞等情况,使患者产生脾肿大、肝硬化腹水等,临床一般通过影像学超声诊断。相关研究表明,门静脉宽大与肝肿大、肝实质回声之间具备一定关联性[4]。门静脉增宽、脾肿大属于影像学诊断当中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次研究中发现,部分患者肝实质回声增强,伴随分级增高2~3级,患者的肝脏形态、肝包膜、门静脉逐步产生异常变化,右肝缩小,其门静脉明显增高,肝包膜表现为细波浪,因此证实,不同分期患者超声影像学表现具备差异[5]。因此应该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对于血吸虫肝病患者进行影像分析,其中早期、中期、晚期不同级别的血吸虫肝病诊断符合率相对较高。超声检查能够有效提高血吸虫肝病诊断符合率,因此证实,血吸虫肝病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其能够为临床患者治疗及手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6]

本文研究显示,在60例疑似患者中,临床确诊51例,超声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性与临床确诊灵敏度、准确率、特异性结果对比,指标对比相似度较高(P>0.05),超声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临床确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无显著指标差异(P>0.05),临床确诊早期血吸虫肝病患者22例,中期血吸虫肝病患者19例,晚期血吸虫肝病患者10例,超声检查结果为早期血吸虫肝病患者21例,中期血吸虫肝病患者19例,晚期血吸虫肝病患者10例,整体符合率较高,与临床确诊结果对比差异较小(P>0.05),超声诊断的误诊率、漏诊率低,与临床确诊指标有相似度(P>0.05),肝实质回声分级为0级22例,Ⅰ级10例,Ⅱ级11例,Ⅲ级8例。因此,针对于血吸虫肝病患者采取超声诊断,能够使患者整体诊断准确率提高,降低整体误诊及漏诊率,并能够实现患者血吸虫肝病有效分期,应用价值较高。

综述,超声检查血吸虫肝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不同分期的血吸虫肝病患者超声表现具备特异性,因此,超声检查属于血吸虫肝病患者诊断中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徐兰春. 血吸虫肝病患者超声表现、诊断价值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08):111-112.

[2]吴世勇,胡苗苗,李梅,等. MRI检查在评估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中的应用[J].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20,39(11):830-834.

[3]郑青梅. 血吸虫肝病患者超声表现、诊断价值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08):56-58.

[4]吴一鸣,殷新光,章丽芳,等. 弹性诊断仪(FiOroscan)与无创诊断模型在日本血吸虫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评估中的比较[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0,(02):163-164-165-166-167.

[5]徐婷婷. CT对血吸虫性肝病患者肝脏占位的诊断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1):149-150.

[6]丁霞娟,邓凤莲,刘瑶,等. 超声检查在血吸虫肝病非流行区域的临床应用价值[J]. 重庆医学,2019,48(05):81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