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制约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制约因素分析

刘翔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对两大教育领域的重要革命,许多教师主动抓住互联网+教育所带来的教育机遇,站在不同的视角充分了解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异同点,在深入分析内涵的过程中针对性的调整教育理念、师资队伍以及课程资源,逐步优化激励机制。但是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区别非常的明显,因此在深度融合时难以避免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既是学校需要克服的重难点,也是推进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学校和教师需要综合分析不同的制约因素,为后一阶段的教育实践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支持。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制约因素

引言

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人们的技能习得、知识传播以及学习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机械性授课模式开始退出舞台,教育教学工作与互联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更加频繁。许多教师将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载体,主动抓住时代发展的契机,积极跟上时代的步伐,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开始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实现了深度融合。学者也站在不同的视角对两者的融合趋势以及制约因素进行了综合考量及分析,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对策。

一、“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将其与国家战略相结合,进一步推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正式迎来的互联网+时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公众在技能学习、知识传播、学习及生活实践中的具体变动,积极调整传统的授课模式以及育人观念,将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实现教学变革以及教学创新。其中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备受关注,学者也对这一全新命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究。

互联网+的出现一方面能够为教育工作的改革及创新提供必要的机遇,也直接挑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课程教学重构模式构建以及教学系统要素的有效整合成为了重点。结合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现实条件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可以看出,两者的深度融合难度系数偏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教师需要站在互联网+视角,综合分析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探索全新的融合路径,在不断反思及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有效利用阶段性的教学成果,深入剖析两者融合的距离内涵,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积极提出新的教学模式。

二、“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内涵

从宏观的视角上来看,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教学传统大有不同,高等教育属于一种高级学历教育,以中等教育为基础和前提,科学知识学习和系统传授是重点。职业教育则属于技能训练以及职业训练,两者的教育体系比较独立,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交叉板块越来越多,有部分教育板块的融合程度有所提升。教师需要围绕各行各业的发展条件,综合了解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知识更新、专业技能的具体要求,逐步提升学生的业务能力、理论知识水平、职业道德水平以及政治素养,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开拓意识,确保在职继续教育工作取得新的突破。许多的行业领头人以及实务界人士对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融合条件以及制约因素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实践探索,将师资培训与技能训练工作相结合,真正实现结构性变革,有效解决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及障碍,在改造教育载体、教学措施、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理念的过程中确保教育革命能够实现深层次突破。

在对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融合趋势进行分析时不难发现,信息化改革成为了主流,这一点要求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以互联网+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及重新配置为基础,打破传统教育载体的束缚,坚持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有效连接以及深度融合教学实践活动。在互联网+的支持下突破时空限制,丰富教育载体,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打造开放课堂,优化教学环境。在线开放课堂、云课堂、翻转课堂微课都是非常典型的融合载体,能够为学生的碎片化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保障学生主动结合个人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诉求积极接触优秀丰富的教育资源,逐步调整个人的学习行为,整体的继续教育质量和水准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因此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融合势在必行,条件非常成熟,教师只需要着眼于信息优化的教育教学环境,充分凸显自身的主导作用。以打造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为基础,围绕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教育准则,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根本性变革教育教学结构和层次,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凸显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本质及内涵。

三、“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制约因素

互联网+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变动比较明显,两者的深度融合能够更好的凸显在职继续教育工作的时代价值及优势,全面提升这一教育板块的教学广度以及深度,逐步发展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以及胜任能力。但是面对新的教育环境,各种教育制约因素越来越复杂及多元,整体的融合程度不够理想,与深度融合目标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一)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互联网+教育对教育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要求更加严格。教师所承担的角色更加复杂,知识传输只是一部分,教师还需要扮演组织者的角色,主动分析教育信息,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其中互联网思维最为关键,直接关乎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掌握程度,教师需要主动适应新的教育环境,深入了解互联网+教育的新要求,掌握在线教育的重点及核心,突破固定时空限制,积极实现单一教学向多样化教学以及混合式教学的有效过渡。结合高等教育分析不难发现,专业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有待提升,当前的师资结构不够合理,优质教师所占据的比重比较低,数量短缺问题时有发生。有部分高校还没有结合各个专业教学的具体要求逐步建立师资库,师资匮乏问题越来越严重。有的高校教师理论水平比较深厚,但是实践经验却不够丰富,所开设的课程难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比较被动,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学生则摇头晃脑,知识吸收能力不足,无法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有的教师表达能力不够理想,无法实现业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齐头并进,过于关注个人知识经验的简单论述,双师型教师所占用的比重相对偏低。这些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不利于两大教育的有效改革及创新。

(二)教育理念出现偏差

互联网+教育的优势比较明显,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只要拥有网络以及移动终端,学生就可以跳出书本和课堂的束缚,实现学习自由。面对新的教育环境以及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巨大变动,教育工作者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现代化教育为基础,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逐步构建完善的教育系统。教学、学生、教师、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在深度融合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有部分参与者对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及迫切性了解不够全面和充分,忽略了决策机构和推进机构的有效构建,工作机制和总体规划不够清晰及明朗,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有效融合。不管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理念偏差,对互联网+教育的认知不够全面和深刻,教育工作者将工作重心聚焦于教育技术问题上,没有站在教育现代化的视角进一步了解这一工作的重要要求。有的教师过于关注自身的重要地位,往往以“先闻道者”自居,没有根据学生的基本学情进行调整,过于关注自身地位的优越性。最终导致学生比较被动,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思想上的偏差导致行为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三)课程资源独立性过强

互联网与教育之间的紧密融合使得原有的课程组织、课程形态以及课程方式产生了明显的变动,在有效建设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独立性过强,实质的学习方式相对比较单一和机械,资源品种不够充分,难以充分凸显各个行业的优质特色资源。一部分资源的可交互性偏差,学校为学生所提供的模拟实验室、案例库、资源库以及课程库等线上教育资源所占的比重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诉求。还有一部分职业院校没有直接向高等院校开放专题学习库,最终导致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融合程度偏低,深度融合更是无从谈起。从高等教育的视角上来看,一部分学校所开设的专业尽管比较热门,但是课程设置却不够合理,简单理论知识占据主导。教师也没有着眼于课程设置与时代发展诉求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效融合知识板块和技能板块,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往往各自为政,难以实现有效融合及齐头并进。除此之外,双方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精力相对比较少,最终导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足,难以主动为两者的融合提出必要的意见。没有积极探索全新的互联网+教育的科学育人模式,难以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相融合的协同作用,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

结语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备受瞩目,深度融合被提上日程,两者的有效融合对提升综合教育质量,优化配置师资资源有重要的影响。但是整体的师资力量有待提升,双方存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融合理念不够先进和科学。课程资源的共享程度不高,往往各自为政,还未构建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实质的管理资源和教育资源的使用频率相对偏低,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稳步运作。

参考文献

[1]卢加元. "互联网+"背景下审计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制约因素分析[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6, 15(10):3.

[2]伍强瑞, 李露露.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向思考与启示——基于新工业化与"互联网+"的背景[J]. 机械职业教育, 2016(4):4.

[3]吴丽生[1].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服务的目标与策略[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03(003):P.77-81.

[4]柯轶凡.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互联网+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