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对未成年群体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群体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研究

魏析蒙

四川师范大学

摘要:在信息社会中, 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未成年群体不断与网络产生接触,因此网络逐步填满未成年群体的日常生活。众所周知,网络环境是极其复杂的,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也是逐步渗透。在其影响下,未经完善地教育、心智也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的多个方面,比如道德、认知、人格等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本文将对国内外有关网络环境对于未成年群体的心理发展的各方面的影响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针对未成年群体的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网络环境;未成年群体;青少年心理发展

引言

我国网络方面能力的增强、互联网的普惠效应等,都促成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只能用电脑上网的时代早已翻篇,如今国民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7%,几乎人人都会用手机上网、都在用手机上网。但网络在改变世界、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年2月发布的最新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21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为10.32亿,超过十亿的网民见证了我国网络强国的建设历程。在我国,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是 94.9%,远高于成年群体。互联网是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的学习、娱乐、社交渠道和工具。本文将对网络环境的特点进行分析,梳理网络环境对未成年群体产生影响的方面,总结未成年人接收到的负面影响,倡导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培养未成年人的健全人格。

  1. 未成年群体主要接触的不良网络因素

网络暴力主要是指网民通过互联网对他人实施辱骂和言语攻击等暴力行为(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 2022)。我国关于网络暴力的相关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网络暴力游戏以及人肉搜索的方面。暴力游戏也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灾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容易对游戏里的暴力环节进行模仿;或是难以区分现实与游戏,在现实中实施暴力。黄、赌、毒等不良信息,反动信息、教唆犯罪信息、邪教信息、厌世信息等等,这些不良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未成年群体,悄然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

  1. 不良网络环境对未成年群体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
    1. 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在数字化虚拟空间中, 使用者没能有效地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世界之间的角色转换,因此导致的种种问题。未成年人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约束能力,因此极其容易出现网络成瘾的现象(Cao et al., 2010)。网络成瘾会破坏青少年的离线活动,例如,通过学业颓废、成绩下降和不良的亲子、同伴关系的影响,从而迫使他们经历压力,甚至养成社会恶习、走上犯罪道路(李小保等,2022)。

2.2 人格障碍

如果青少年不能有效地实现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转换,他们就非常容易出现认知障碍,导致多重人格症,甚至出现人格分裂的情况(李娟娟,2008)。一些竞技类游戏带有非常强烈的暴力色彩,当未成年人长期暴露在虚拟暴力环境中,青少年很容易从中得到刺激。一旦青少年模糊了虚拟和现实的之间的界限,他们就容易将内隐的攻击性暴力倾向从游戏里带进现实生活中。

2.3 情感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可以给青少年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与此同时,互联网也许会让人产生孤独、焦虑和抑郁的情绪(窦凯等,2012)。青少年事情的孩子情感充沛,易四处寻找自己的情感寄托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社会、家长和学校的约束,青少年不能自由地表露自己的情感;而互联网更加隐蔽、自由,比现实生活中更容易满足他们的情感寄托(金芳凯等,2021)。但这也更容易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假意和青少年产生共鸣,实际上进行情感控制,因而进一步做违法犯罪的事情。

3.削弱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的相关对策

3.1 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由于相关网络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相关部门管理不规范等原因,网络环境的负面事件不断发生。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网络规则,规范和约束网民的行为,整顿不良网络风气。

3.2 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青少年对网络的正确认知,教授青少年正确的上网常识、普及网络道德规范。引导青少年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和自我提升,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判断,形成积极和客观的评价观念。

3.3 鼓励参加线下交际

线下交际有利于青少年认识身边的同伴,能够与人进行面对面的交际与沟通。这样的方式一是让青少年有正确的情感交流方式,缓解青少年对网络的情感寄托,减少青少年上网的时间。

3.4 给予陪伴和理解

加强亲子关系、沟通和理解等以家庭为基础的干预措施可以成为青少年预防网络成瘾的方向。青少年寄情感于网络的部分原因是家庭给予的关注和陪伴过少,以及家长对孩子的逼迫与不理解,这些都使得青少年急于寻找有同理心或同样遭遇的人(刘勤学等,2021)。因此,家长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和心理健康,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尝试了解孩子的难处,并给予帮助和理解。

4.总结

网络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未成年人的学习和生活与互联网及其衍生物产生碰撞。有关青少年使用网络的情况的相关研究逐步成熟,心理学家正在从越来越广泛的视角看待这一问题,而不仅仅是病理性的诊断和矫治(崔丽娟,2003)。如何平衡上网与个人生活是所有现代人都会遇到的困境,网络行为需要人们用更宽阔的心境来面对,青少年与网络之间的关系需要家长和社会更科学地去对待。

因此,关于青少年的上网问题越来越引起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重视,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人们应该用更开放的态度去认识网络以及网络的使用。人们的现代生活与网络是息息相关的,不能为了避免沉迷而拒绝接受人类的进步。在21世纪网络成瘾已经不是人人趋之若鹜的洪水猛兽,它只是每个人都有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因此最重要的还是对未成年人的教育。除了做好上文提到的相关对策,如何让青少年接受此类网络安全教育、如何将网课做得更好等等问题,都应该被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崔丽娟,王小晔. 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研究综述[J]. 心理科学, 2003(03): 501-503+500.

崔瑛.网络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负面影响研究[J].科技视界,2013(26):143.

窦凯,聂衍刚,王玉洁,黎建斌. 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10): 1195-1197+1200.

金芳凯,刘颖,刘儒德,洪伟,蒋舒阳,王佳. 中学生手机线上交流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社会资本和手机关系需要满足的中介作用[J]. 心理科学, 2021, 44(05): 1119-1125.

李娟娟.网络环境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6):75-78.

刘勤学,胡琼,祁迪. 亲子间科技干扰与青少年网络人际关系成瘾: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科学, 2021, 44(02): 316-323.

刘勤学,祁迪,周宗奎. 科技干扰与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 情绪症状和环境敏感性的作用[J]. 心理科学, 2021, 44(03):583-590.

李小保,吕厚超. 青少年时间态度与学业拖延的关系: 成就动机的中介作用[J]. 心理科学, 2022, 45(01): 47-53.

石慧芬,范翠英,褚晓伟,张雪晨,吴玲玲. 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网络欺负: 攻击规范信念与自我控制双系统的作用[J]. 心理科学, 2020, 43(05): 1117-1124.

王申连,郭本禹. 威廉·斯特恩的儿童人格发展观及其历史效应[J]. 心理科学, 2021, 44(06): 1383-1389.

姚雨佳,宣雨阳,桑标. 刷微博,让焦虑的人更焦虑——特质焦虑对青少年注意情绪刺激的影响[J]. 心理科学, 2021, 44(01):82-89.

张冬静,吴漾,周宗奎,谭亚莉,曹敏. 青少年网络小说阅读对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 角色认同和沉浸感的中介作用[J]. 心理科学, 2021, 44(04):829-83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

Cao F, Su L.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prevalence and psychological features. Child Care Health Dev, 2010, 33(3):275–81.

Kuss D.J., Griffiths M.D. Online social networking and addiction--a review of the psychological literature.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1, 8(12): 3528–52.

Peng W, Zhang XL, Li X. Intelligent Behavior Data Analysis for Internet Addiction. Scientific Programming, 2019, 10: 1155.

Whang LS, Lee S, Chang G. Internet over-users' psychological profiles: a behavior sampling analysis on internet addiction. Cyberpsychol Behav , 2003, 6(2):1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