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医护人员心理状况及改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医护人员心理状况及改善对策

李娜

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400

【摘要】目的 评估在疫情期间社区医务人员的个人心理状况,并对社区医务人员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称、居住情况)及心理状况评估问卷,共36项,包括抑郁、焦虑、人际与孤独维度。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别勾选,选项依次是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分别赋分0~4分,总分在 0~144 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结果55份问卷中,社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得分为(11.45±16.70)分,其中抑郁维度得分为(4.67±6.46)分、焦虑维度得分为(4.13±5.82)分、人际与孤独维度得分为(2.65±5.32)分。结论 疫情期间社区医务人员心理状态易产生负性情绪,应为其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指导和强有力的社会支持。

【关键词】新冠病毒;医护人员;心理状况

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与村/居委会、辖区居民共同承担起了疫情防控任务。社区医护人员在疫情工作期间劳动强度较大,面临着来自工作、生活及社会诸多方面的压力。本调查旨在了解该特殊时期上海市社区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明确社区医护人员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对今后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及借鉴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22年3~5月我社区有56名医学隔离社区医护人员。 其中,男19名,年龄30~40岁3名,40~55岁16名;女37名,年龄25~30岁9名,30~40岁21名,40~55岁7名;工龄3~22年,平均(7.36±4.55)年。

1.2 调查内容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称、居住情况)及心理状况评估问卷,共36项,包括抑郁、焦虑、人际与孤独维度。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别勾选,选项依次是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分别赋分0~4分,总分在 0~144 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3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星将社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制作成一张电子问卷,生成链接或二维码,请调查对象通过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参加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56份,剔除无效问卷1份,有效问卷55份,有效回收率为98.21%。

1.4 质量控制

本问卷采用问卷星并由医务人员管理者通过微信群发送给医务人员,预先录制好对问卷解释视频,向被调查人员解释本次调查的目的、内容和填写要求,问卷为不记名问卷并且承诺保密。

2 结果

2.1社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查得分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社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查总分为(11.45±16.70)分,其中抑郁维度为(4.67±6.46)分,焦虑维度为(4.13±5.82)分,人际与孤独维度(2.65±5.32)分,总体情况尚可,心理素质较强。其中得分最低、最高的5个条目见表1~2。

表1  社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得分最低5个条目

条目

得分

排名

自己在发抖

0.076±0.34

1

与周围人相处不易和谐

0.135±0.43

2

无缘无故感到害怕

0.146±0.48

3

责怪自己

0.154±0.47

4

感到同事、朋友不可信任

0.156±0.46

5

表2 社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得分最高5个条目

条目

得分

排名

疲倦

0.764±0.86

1

希望尽快把事情做完

0.737±0.89

2

过分担忧一些事情

0.640±0.80

3

不容易入睡

0.526±0.84

4

容易烦恼

0.522±0.75

5

3 讨论

3.1社区医护人员心理问题产生原因

3.1.1 社区医护人员数量有限,防护设备缺乏

疫情突然爆发,全国医护工作者第一时间投身于一线战斗中,社区防控工作人手相对不足,而各种防控措施又使工作量明显增加,从而加大了社区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疫情发生初期,防护服及防护用具相对缺乏,在防疫消毒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轮班工作,许多工作不能同时进行,防控检查工作出现拖延。社区医护人员工作量增加导致工作时间延长,高强度的工作使疲劳度增加,进而加重了社区医护人员生理与心理的双重负担。

3.1.2 群众疾病认知水平低造成医护人员与群众关系紧张

消毒检查过程中,发现疑似或异常群众需要实行严密隔离,部分群众被隔离后,应激情绪明显增加,极易产生冲突与矛盾; 同时受到其知识水平低的影响,极易产生抗拒心理不配合相关检查,甚至发生强烈的冲突。面对这种负面情绪,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安慰与解答,但在此过程中,社区医护人员也会压抑自身的感受,进而增加社区医护人员的精神耗竭风险,促使社区医护人员产生强烈的精神压力。

3.1.3 工作风险高致社区医护人员精神紧张

新冠肺炎具有高度传染性与较高致死率,在日常消毒检查工作中,要求社区医护人员穿戴整套的防护工具,如防护服、护目镜、手套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区医护人员的日常行动能力。由于大众对于新冠防护知识淡薄,未佩戴口罩者众多,其产生的汗液、唾液等污染物,处理过程中存在较多错误方式,造成社区医护人员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检查及污染物的收集与处理过程中,存在较高接触感染的风险。长期处于这种高度紧张的工作环之下,社区医护人员应激情绪增加,易出现烦躁、失眠、易疲劳等症状,进而导致生理问题影响工作效率。

3.1.4 自我隔离时情感支持缺乏

在疫情防控工作完成后,社区医护人员需要实行自我隔离。在隔离过程中,社区医护人员需要单间隔离、饮食隔离、避免与外人接触、减少与他人沟通、缺乏情感支持,导致心理压力无处释放。尤其年龄在30至40岁之间的已为人父母的医护工作者,在隔离期间思念儿女,感情极度压抑。这不仅影响其工作成就感,也影响其生活的幸福感。

3.2 社区医护人员心理问题应对

3.2.1 弹性排班及完善防护设备使用

调整社区医护人员的排班制度,根据工作强度的大小,调整男女人数比例及男性社区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搭配合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社区医护人员的休息时间,进而保证其工作时精力充沛。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具,保证社区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避免过度饥饿、憋尿等行为增加的生理损伤,减轻疲劳以及心理压力。

3.2.2 改善社区医护人员与群众关系

在各个公众场所设立新冠知识宣传栏,社区进行相关知识网络培训,以提高群众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从而提高医护工作效率。提升群众理解能力,使群众积极配合社区医护人员工作。保持乐观情绪,可极大程度降低自身紧张情绪和抗拒心理,进而改善社区医护人员与群众之间关系,缓解其情绪紧张和工作压力。

3.2.3 加强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新冠病毒传染方式主要来源于飞沫传播,做好防控,关键在于切断传染源与易感者之间的传播途径。新冠病毒感染的生理影响和治疗方式等正在研究阶段,会存在无症状的感染者。因此,在社区医护人员工作之前,应该对其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既可以提高自身保护,也能将相关知识传递给普通群众。根据现有流行病学知识对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如污染物的处理、提升群众基础防护能力、降低应急反应等。重点强调社区医护人员自身保护,如防护具的正确使用,以降低社区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减少社区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及工作负担。

3.2.4 增强自我隔离期间的情感支持

社区医护人员在进行自我隔离期间,要鼓励病人与家属、亲朋、同事等随时进行视频通话、语音聊天等,以缓解个人孤独、心情低落、抑郁等不良情绪。也可提供适当的小礼物,提升其工作的幸福感。补充高蛋白饮食,增加身体的免疫力,及时降低疲劳感及身心压力。利用新媒体技术,如微信、抖音等相关平台,通过相关媒体拍摄的疫情期间社区医护人员日常工作相关内容,与大众及时沟通,通过大众的鼓励,给予社区医护人员支持并肯定其工作,提升社区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缓解其身心压力。

参考文献:

[1]唐川,李若男.信息科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分析与探讨[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20,42(04):426-438.

[2]陈婕,茅伟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基层医护人员心理状况的分析及干预[J].心理月刊,2020,15(17):146-147+149.

[3]韩冰,叶奂.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践行“四力”[J].电视研究,2020(08):38-41.

[4]杨国霞,尤海梅,胡纯广.疫情防控背景下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规划再思考[J].城市问题,2020(07):21-27.

[4]吴琼苗,郑洁伟,林喜宏,吴晓聪,洪晓涛.揭阳市二级及以下医院医护人员肿瘤防治认知调查[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21,16(06):568-571.

[5]卢芷莹,殷培峰.基于平疫结合的社区中心设计与改造要点研究[J].城市住宅,2021,28(08):101-105.

[6]张莉,刘宏新,鲍伟,王自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社区防控[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1):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