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疗效的Meta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3

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疗效的Meta分析

陈焕1,2,金莲花1,3

(1.武汉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0;2.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湖北黄石,435000;3.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黄石,435000)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外文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中文数据库(包括维普(VIP)、知网(CNKI)和万方(WanFang Data)),搜集关于产后腹直肌分离电刺激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数据库的检索时间都是从建立之日起到2021年12月31日止。选择了两位研究员,分别独立筛选、数据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估纳入的文献,然后使用 revman 5.3软件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9个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总共有170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电刺激治疗组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5.01,95%CI(3.64,6.89),p﹤0.00001];电刺激治疗后缩短产后腹直肌分离距离优于对照组[MD=1.92,95%CI(1.36,2.48),p﹤0.00001]。结论 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明显有效,并且可以缩短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距离。

关键词:电刺激;产后腹直肌分离;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腹直肌分离是指腹中线两侧的腹直肌分别向左右两边分开,两侧腹直肌间的距离增大,一般超过2.0cm即可诊断。腹直肌分离不仅影响美观,还可以造成腹壁疝、腰背痛等症状。目前有相关研究显示随着妊娠分娩次数增加,腹直肌分离的发病率明显升高[1]。腹直肌分离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自主功能锻炼、推拿按摩等,这些方法治疗周期长、起效缓慢,使得在临床使用受到限制。电刺激是采用低频电流刺激支配骨骼肌的α运动神经元,来迫使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到肌肉收缩活动中,从而恢复腹直肌的功能[2]。但是电刺激治疗腹直肌分离是否有效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针对国内外近年来电刺激治疗腹直肌分离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分析,为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研究设计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1.1.2研究对象阴道分娩或者剖宫产后,两侧腹直肌的距离大于2.0cm的患者,身体健康,无其他合并症及并发症。

1.1.3干预措施实验组采取电刺激治疗(比如仿生物电刺激、生物反馈电刺激、腹部电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自主功能锻炼(比如腹式呼吸、收腹带),对照组采取自主功能锻炼。

1.1.4结局指标测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治疗前后腹直肌分离距离。

1.1.5排除标准除去中英文以外的参考文献;重复发表的文献;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文献中结局指标数据缺失并且无法联系作者获取;合并使用其他干预措施。

1.2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的外文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文数据库包括维普(VIP)、知网(CNKI)和万方(WanFang Data)。数据库检索时间都是从建库开始至2021年12月31日。搜集国内和国外使用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所有RCT。以及回顾收录文献参考资料,以此来补充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包括:Electrical Stimulation、Rectus abdominis diastasis、Separation of Rectus Abdominis、Diastasis Recti Abdominis。中文检索词包括:电刺激治疗、仿生物电刺激、生物反馈电刺激、腹部电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自主功能锻炼、腹式呼吸、收腹带。检索策略采取“和(and)”与“或(or)”检索。

1.3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选取两位研究员分别按照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的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交叉核对。如果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则通过与三方协商判断。如果遇到有缺乏的资料数据时,与文献作者联系尽量完善原始数据。在进行文献筛选时,首先采取阅读相关文献的标题以及摘要,初步排除明显与本次研究不相关的文献,然后获取余下文献的全文,通过阅读全文后最终确定文献是否纳入。提取最终纳入文献的资料内容包括各个文献的基本信息(文献的题目、第一作者的姓名以及文献的发表年份)、各研究对象的特征(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样本数量、腹直肌分离的距离)、干预措施的具体方式、评价偏倚风险的关键因素(研究方法、有无随机和盲法)、结局指标治疗效果和腹直肌的测量数据。

1.4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选派两名研究员对纳入的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独立评估和交叉检查。偏倚风险评价工具采用Cochrane系统的Risk Of Bias Tables进行纳入RCTs的偏倚风险评价。

1.5统计学处理

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的工具是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计数资料的效应指标为比值(OR),计量资料的效应指标为平均差(MD),每一个效应量都需要给出点估计值和95%CI。分析的结果的异质性全部使用 x2检验分析(α = 0.1) ,异质性用 I2进行定量评价。如果各个研究结果之间无统计学异质性,则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 Meta分析;如果各个研究结果之间有统计学异质性,则需要进一步分析异质性的来源,在排除明显影响临床异质性的研究后,meta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显著的临床异质性则通过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或仅描述性分析进行处理。Meta分析的检验水平设定为 α = 0.05。采用倒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

2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检共获得文献223篇,经过逐层筛选后最终共纳入19个RCTs。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

图1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新流程图

2.2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基本特征见表1,偏倚风险评估见图2。

表1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纳入研究

总例数

干预措施

结局指标

作者

年份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Kamel[3]

2017

29

28

电刺激+自主功能锻炼

自主功能锻炼

邹文花[4]

2020

48

48

电刺激+自主功能锻炼

自主功能锻炼

刘秀珍[5]

2020

47

47

电刺激+自主功能锻炼

自主功能锻炼

①②

邱菊[6]

2019

15

15

电刺激+自主功能锻炼

自主功能锻炼

①②

吴洁[7]

2019

39

38

电刺激

自主功能锻炼

张丽娜[8]

2019

57

70

电刺激

自主功能锻炼

李欢[9]

2018

20

20

电刺激+自主功能锻炼

自主功能锻炼

张巍颖[10]

2016

23

21

电刺激

自主功能锻炼

袁兰英[11]

2021

100

100

电刺激+自主功能锻炼

自主功能锻炼

①②

周郑郑[12]

2021

75

75

电刺激+自主功能锻炼

自主功能锻炼

黄雪映[13]

2021

40

40

电刺激

自主功能锻炼

潘呈凤[14]

2021

38

38

电刺激

自主功能锻炼

华芳[15]

2020

30

30

电刺激+自主功能锻炼

自主功能锻炼

①②

吴少锋[16]

2020

34

31

电刺激+自主功能锻炼

自主功能锻炼

白晓凤[17]

2019

84

84

电刺激

自主功能锻炼

付丽侠[18]

2019

90

90

电刺激+自主功能锻炼

自主功能锻炼

古佳[19]

2018

39

38

电刺激+自主功能锻炼

自主功能锻炼

潘迪[20]

2017

25

25

电刺激

自主功能锻炼

吴雪琴[21]

2017

15

15

电刺激

自主功能锻炼

注:①临床有效率,②腹直肌距离

图2偏倚风险评估

2.3 Meta分析结果

治疗有效率:纳入的19个研究中,其中16个研究报道了使用电刺激治疗后的有效率,共1487例患者,实验组740例,对照组747例。各个纳入研究的结果间无统计学异质性(x2=4.12,p﹤0.00001,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使用电刺激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5.01,95%CI(3.64,6.89),p﹤0.00001]。详见图3。

图3两组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有效率

森林图

腹直肌分离距离:纳入的19个研究中,其中有7个研究报道了腹直肌分离的距离,共598例患者,实验组300例,对照组298例。实验组组间和对照组组间均存在明显异质性(x2=484.84,p﹤0.00001,I2=99%和x2=290.56,P ﹤ 0.00001,12=98%)。遂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结果表明,电刺激治疗后腹直肌距离缩短了1.92cm[95%CI(1.36,2.48),p﹤0.00001],如图4。对照组腹直肌距离缩短了1.39cm[95%CI(0.96,1.81),p﹤0.00001],如图5。敏感性分析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现单项研究对统计学异质性贡献大。Meta分析结果提示,使用电刺激治疗可以缩短产后腹直肌分离距离,疗效优于对照组。

图4实验组腹直肌分离距离

实验组腹直肌距离森林图

图5对照组腹直肌分离距离

对照组腹直肌距离森林图

2.4发表偏倚

对治疗效率的结果指数的反向偏倚,如图6。发现漏斗图对称性不佳,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

漏斗图

3.讨论

本次研究中最终纳入了19个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的距离有明显疗效,但是纳入的研究中存在显著异质性。本研究中的部分实验组采取了单用电刺激,部分实验组联用电刺激和自主功能锻炼,遂分别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联用电刺激和自主功能锻炼能显著缩短腹直肌距离。但是目前也有研究发现腹直肌分离产妇单用电刺激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用自主功能锻炼[22]。

本项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倒漏斗图对称性不佳,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分析影响因素,可能的原因有文献纳入研究的数量不多、得出阳性结果的论文更易被接受和发表。因此,需要大量、全面、系统、无偏移的检索出所有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是减少发表偏倚的重要方法。同时,结果的可靠性可能受到纳入研究的以下问题影响:①本研究检索的数据库有限,可能会导致检索结果不够全面;②纳入的文献质量不高,研究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文献质量是可以影响研究结果的。

综上所述,电刺激治疗腹直肌分离是有效的,并且可以缩短两侧腹直肌的距离。但是因为受到纳入研究的质量等因素限制,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吴维毅, 胡萍与周宇, 产后腹直肌分离症的研究进展. 中国社区医师, 2019. 35(10): 第11-12页.

[2].王影等, 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观察.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7. 13(02): 第218-221页.

[3].Kamel, D.M. and A.M. Yousif,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Strength Recovery of Postnatal Diastasis Recti Abdominis Muscles. Annals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2017. 41(3): p. 465-474.

[4].邹文花等, 腹直肌分离锻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的效果研究. 中国实用医药, 2020. 15(09): 第184-186页.

[5].刘秀珍等, 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疗效观察. 中国校医, 2020. 34(01): 第54-55+68页.

[6].邱菊与关赛南, 腹部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疗效观察. 心理月刊, 2019. 14(13): 第222页.

[7].吴洁等, 生物反馈治疗在产后腹直肌分离中的疗效观察探讨.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48): 第39页.

[8].张丽娜, 产后腹直肌分离临床数据研究, 2019, 大连医科大学. 第 35页.

[9].李欢, 探究电刺激联合腹式呼吸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 2(07): 第51页.

[10].张巍颖, 宋婧与李环, 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在产后腹直肌分离中的疗效观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12): 第1552-1553页.

[11].袁兰英, 林陵与黄文敏, 腹直肌分离锻炼联合仿生物电刺激对腹直肌分离的效果. 安徽医专学报, 2021. 20(5): 第130-131,134页.

[12].周郑郑, 许彩林与雷祝伟, 仿生物电刺激联合腹式呼吸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及临床预后分析. 东方药膳, 2021(12): 第161页.

[13].黄雪映, 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疗效及预后效果观察.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 19(03): 第57+188页.

[14].潘呈凤, 产后腹直肌分离应用仿生物电刺激疗法的效果. 养生保健指南, 2021(29): 第101页.

[15].华芳, 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疗效及预后观察. 当代医学, 2020. 26(17): 第39-41页.

[16].吴少锋, 仿生物电刺激联合腹式呼吸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疗效分析. 健康大视野, 2020(2): 第110页.

[17].白晓凤, 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在产后腹直肌分离中的疗效观察. 饮食保健, 2019. 6(51): 第62页.

[18].付丽侠等, 仿生物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疗效研究. 中国医师杂志, 2019. 21(03): 第444-445页.

[19].古佳, 电刺激联合腹式呼吸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 中国保健营养, 2018. 28(36): 第108页.

[20].潘迪, 腹部仿生物理疗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分析. 母婴世界, 2017(4): 第37页.

[21].吴雪琴, 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观察. 特别健康, 2017(16): 第31页.

[22].高倩等, 仿生物电刺激疗法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疗效的研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 24(09): 第73-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