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喉罩下全麻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临床观察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3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喉罩下全麻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临床观察分析

                               ,谢杰

           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摘要】目的:分析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通过合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及喉罩全麻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选取自2020年1月~2022年3月我院,均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计74例,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平均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均为37例,观察组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喉罩全麻,对照组术中为腰硬联合麻醉,就2组患者的疼痛度、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康复进程、麻醉不良反应率等进行对比。结果:T0时2组VAS疼痛评分对比差异较小P>0.05,T1~T3时VAS疼痛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T0、T1时2组HR对比差异较小P>0.05,T2、T3、T4时HR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T0时2组MAP对比差异较小P>0.05,T1、T2、T3、T4时MAP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不良反应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5.41%、16.22%,P<0.05。结论:对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于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喉罩全麻可提升麻醉质量,有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提升镇痛效果、加快术后康复,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超声;髂筋膜间隙阻滞;喉罩;全麻;价值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骨折手术患者人数逐年增多,临床中髋关节置换术十分常见,然而该类手术患者年龄偏高,合并慢性疾病,再加上应用各类药物或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等,这使得手术中的麻醉风险较高,管理难度提升。目前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有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以及常规全身麻醉等。其中椎管内麻醉的应用容易受到患者腰椎退变、体位摆放等因素影响。全身麻醉的单一应用其风险性较高,且血流动力学波动。单纯进行神经阻滞麻醉无法迅速起效,甚至出现阻滞不完善的情况,因此需要探寻科学有效的综合麻醉方案[1]。以下将分析在髋关节置换术中通过联合运用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与喉罩全麻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资料

病例选取自2020年1月~2022年3月我院均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计74例,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平均分组,均为37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20例、17例;年龄分布于62~87岁,均数(68.6±2.5)岁;体质量45.2~81.3kg,均数(60.6±2.5)kg;ASA麻醉分级:Ⅰ级10例,Ⅱ级21例,以及Ⅲ级6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9例、18例;年龄分布于61~88岁,均数(68.7±2.4)岁;体质量45.3~81.5kg,均数(60.7±2.4)kg;ASA麻醉分级:Ⅰ级11例,Ⅱ级20例,以及Ⅲ级6例。2组以上资料均有其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具有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指征,且为单侧髋关节置换;(2)患者均为择期手术;(3)年龄≤90岁;(4)对研究方案知晓并征得知情同意;(5)ASA麻醉分级I~Ⅲ级;(6)相关临床资料齐备。排除标准:(1)穿刺操作区具有感染情况者;(2)具有凝血功能障碍者;(3)术前接受抗凝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者;(4)合并脊柱畸形者;(5)既往接受髋关节手术治疗者;(6)具有重度心肺肾等脏器功能病变者;(7)具有语言、听力、认知等功能障碍者;(8)对麻醉药物有过敏等禁忌症者。

1.2方法

2组患者入室后需要对其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等进行密切监测,观察组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喉罩全麻,方法如下:进行麻醉诱导,舒芬太尼(0.3-0.5ug/kg)+依托咪酯(0.1-0.3mg/kg)+顺苯磺阿曲库铵(0.1~0.15mg/kg)进行依次静脉注射。在麻醉诱导之后3分钟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喉罩并妥善置入,术中予七氟烷、丙泊酚维持麻醉深度,使Bis值维持在40-60,术中结合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提供舒芬太尼以及血管活性类药物进行控制。患者全麻置入喉罩之后即可实施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准备超声探头,与患者腹股沟韧带保持垂直状态,使其位于患者髂腰肌的正上侧,给予0.375%罗哌卡因(30ml)在患者腹股沟韧带髂筋膜下侧进行注入,超声辅助下观察局麻药物的扩散情况良好。对照组术中为腰硬联合麻醉,以患者L2~3或L3~4椎间隙实施硬膜外穿刺操作,操作成功后继续实施蛛网膜下腔穿刺,通过回抽脑脊液,对局麻药物进行稀释,0.5%罗哌卡因于蛛网膜下腔进行注入,患者硬膜外腔进行头端置管,长度约4cm,对导管进行固定,经由导管为患者提供2%利多卡因(3ml)进行注入,以此为实验量,在手术过程中结合实际需求于患者硬膜外腔提供0.5%罗哌卡因进行注入,从而延长患者的麻醉时间。术后镇痛方案均选择同一标准的静脉镇痛泵方案。

1.3评价准则

(1)记录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情况,以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即术前(T0)、术后即刻(T1)、术后6小时(T2)以及术后24小时(T3),0~10分,得分越高疼痛感越重。(2)记录2组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时间点为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5分钟(T1)、10分钟(T2)、15分钟(T3)以及30分钟(T4),指标有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3)记录2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4)记录2组出现的麻醉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低血压、尿潴留等。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数据标准差为(±s),数据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数据实施χ2检验,P<0.05代表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VAS疼痛评分2组间相比

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为:T0(1.62±0.75)分、T1(2.32±0.71)分、T2(2.81±0.81)分、T3(2.95±0.95)分,对照组VAS疼痛评分为:T0(1.65±0.71)分、T1(2.69±0.86)分、T2(4.62±1.16)分、T3(4.79±1.23)分,T0时2组VAS疼痛评分对比差异较小P>0.05,T1~T3时VAS疼痛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2.2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2组间相比

T0、T1时2组HR对比差异较小P>0.05,T2、T3、T4时HR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T0时2组MAP对比差异较小P>0.05,T1、T2、T3、T4时MAP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2组间相比(±s)

分组

指标

T0

T1

T2

T3

T4

观察组(n=37)

HR(次/min)

81.20±15.36

80.36±13.65

78.59±13.65

77.62±13.06

76.26±12.96

MAP(mmHg)

98.36±10.19

86.35±10.06

85.26±9.37

82.63±7.19

82.26±7.61

对照组(n=37)

HR(次/min)

82.06±13.59

80.36±11.95

79.69±13.52

80.36±13.19

80.52±12.39

MAP(mmHg)

98.50±10.13

91.16±10.35

90.85±10.35

85.69±10.16

86.05±9.79

2.3术后康复进程2组间相比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47.36±2.59)h、(49.97±6.65)h;住院时间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7.13±1.16)d、(8.69±1.53)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

2.4麻醉不良反应率2组间相比

麻醉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5.41%(2/37),其中恶心1例,低血压1例;麻醉不良反应率对照组为16.22%(6/37),其中恶心2例,低血压1例,尿潴留3例,麻醉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多数年龄偏高,这使得患者的手术麻醉风险性有所提升,需要科学进行手术麻醉确保患者的手术顺利进行。近年来研究发现[2]-[4],与气管插管全麻相比,采用椎管内麻醉更有利于预防老年患者手术后的相关并发症,加快其术后康复。然而老年患者其情况特殊,例如存在不同程度的腰椎慢性退变并具有韧带钙化,再加上部分患者合并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变,需接受抗凝药物以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与此同时髋关节置换术后通常需接受抗凝治疗,因此手术中采用椎管内麻醉患者需维持侧卧体位或维持坐位,这使得患者的体位摆放有所受限[5]-[7]。超声引导下进行髂筋膜间隙阻滞具有操作简单以及成功率高的特点,与此同时并不会受到骨关节病变的影响,患者应用抗凝药物治疗以及抗血小板治疗也并不会对该麻醉的应用安全性造成影响,在操作时患者维持仰卧体位,可对其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等进行有效阻滞,这对于缓解体位摆放时剧烈的疼痛感有重要价值[8]-[9]。观察组患者在其罗哌卡因神经阻滞过程中加入佐剂右美托咪啶及地塞米松有助于进一步延长患者的阻滞时间,提升麻醉质量。目前关于右美托咪啶、地塞米松延长患者神经阻滞时间的具体作用机制未能充分明确,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右美托咪啶以及地塞米松的应用均有利于降低局部炎症性反应,同时能够借助血管收缩来有效减缓患者局麻药物吸收入血,所以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神经阻滞时间,在血管收缩期间还可对伤害性冲动在患者髓鞘C纤维当中的传导进行一定抑制,因此可发挥协同作用,延长神经阻滞时间。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将超声引导下的髂筋膜间隙阻滞以及喉罩全麻进行联合应用,可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有利于减小对患者生理机能造成的干扰,与此同时喉罩全麻在实际应用中刺激性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苏醒。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手术后的疼痛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术后的下床活动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表明,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与喉罩全麻进行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提升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于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喉罩全麻可提升麻醉质量,有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提升镇痛效果、加快术后康复,且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1] 任雪锋,封婷,陈练,等. 超声引导下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应激水平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0):2100-2104.

[2] 徐涛,董补怀,吴绪才,等.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17):105-109.

[3] 夏敏,柴小青,朱勃朗,等. 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在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用[J]. 麻醉安全与质控,2020,4(4):210-215.

[4] 杨妍蓉. 超声引导下经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9):59-60.

[5] 廖家涛,黎笔熙,殷国江,等.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20,34(9):635-639.

[6] 梁燕红,朱成云,吴勋宁,等. 超声引导腰丛阻滞联合全麻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J]. 右江医学,2020,48(6):429-432.

[7] 赵丽霞,彭粤,张欣,等.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6):334-335.

[8] 陈虹烨,刘苏,刘功俭. 单侧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喉罩浅全麻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39(9):657-661.

[9] 邵秋香. 髋关节置换术应用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术中及术后效果的比较[J]. 健康必读,2019,14(15):17.